贾琮淡淡的说道:
“别小看这几个岛,这里有不少大夏需要的黄金、白银和铜矿。”
贾琮不打算跟他们在道义上打嘴仗,讲利益即可,看了眼众人,贾琮接着道:
“自今日起,大夏主动发起的对外征战,由朕的内帑出资。
当然,所获收益也入内帑。”
内帑是皇上的私库,而百官的俸禄,各衙门的支出都是从国库中出。国库是否充盈干系到各衙门是否宽裕。
众臣想起皇上征伐安南半岛,所获收益那可是足以养活半个大夏的粮食,
咱们这位皇上在潜龙时便是出了名的会赚银子,岂会做赔本的买卖。
念及此,先前反对的那部分文臣忙有人出列,道:
“倭寇残害沿海百姓,阻断海上商路,罪不容诛。
如今国库虽不充盈,紧一紧也能凑出银两助皇上一臂之力。”
一众文臣忙附和。
贾琮见状,道:
“既是如此,那便按国库出银多少,所获收益除去军中的封赏后,照比例分成吧。”
朝廷能从中分一杯羹,众文臣也都高兴起来。不想,新任户部左侍郎林如海道:
“如今大夏初立,国库并不宽裕,能出资不错,怕是要让诸位大人失望了。”
众臣听闻又发愁起来,这时,礼部左侍郎季大人手捋胡须道:
“老夫府里虽是清贫,但京城外尚有几亩薄田。
皇上圣明,为子孙后代计,永绝倭寇祸患,老臣愿卖了田借银给国库,以助皇上一臂之力。
林大人以为如何?”
这人把贪财说的如此冠冕堂皇,众人不以为耻,反而茅塞顿开,纷纷效仿。
这个说自己有几幅名家字画,那个说祖上传下来什么宝物。
林如海道:
“陛下,诸位大臣愿借银给国库征伐倭国,倭国的金银铜矿产收益也按例分一份,不知陛下以为是否可行?”
贾琮也不揭破这些人的心思,能站在这大殿上的,哪里还有贫寒的,不过是想分一杯羹。
把朝廷重臣的利益和大夏的国运绑在一起,正是贾琮的目的。
贾琮道:
“准!”
皇上金口一开,众武勋也都纷纷表示愿意借银给国库,许多勋贵可比文臣有钱多了。
不过,贾琮说这话的时候不是看向林如海,而是看向自己的师兄顾朝夕——前朝的户部郎中,如今的户部右侍郎。
得罪人的事,还是别让国丈出头了,自己的师兄担起来。
顾朝夕果然会意,也不怕捅马蜂窝,朗声道:
“诸位臣公拳拳报国之心,下官钦佩之极。
只是,如今国库空虚,诸位经国库所获收益当留一部分在国库。”
此言一出,果然捅了马蜂窝。
贾琮也不发话,高坐在龙椅上看众人表演,最后众臣商定所获收益留三成在国库。
自征伐倭国开始,对外征战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章程,把大夏的国运跟皇家、士大夫、武勋、百姓绑在一起。
贾琮效仿后世大航海时代,西方列强的殖民战争,把利益注入战争中。
所不同的是,大夏自己有庞大的人口基数。
每打下一片土地,封赏军队后,由皇家、朝廷开采当地的自然资源,并出售一部分土地,获利按出资分配。
另一部分土地直接赐予无地或是地少的百姓,迁移他们前去耕作,并减免赋税。
贾琮站在御书房的舆图前,心想这样的扩张模式至少能维持三四百年。
三四百年后,等到再无处扩张了,就要靠后人的智慧了。
届时,即便一时不能解决,那时的天下已是大夏的天下,大夏人的天下,肉都烂在锅里。
而如今要建立并维持这个模式,不但需要科技的进步,提供更先进的武器、更先进的生产力。
与此同时,还需改善百姓的生活,要给百姓提供更好的生活物资保障。
除了更公平的分配机制,工业革命还需要从提升基础教育。
这个时代能读得起书百姓是极少数,即便有了安南的粮食供应和土豆、玉米、红薯的广泛种植,
普通百姓也仅仅是解决温饱。
贾琮正琢磨着如何循序渐进,不引起士大夫阶层强烈反弹的情况下,逐步推行教育普及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这时,外面有太监来报,齐国公求见。
贾琮命太监把齐国公领进了御书房,齐国公行礼道:
“启奏陛下,女真人想求见陛下。”
贾琮看向齐国公,道:
“哦?”
齐国公继续说道:
“微臣的长子领兵沿黑龙江巡逻时,女真人主动接近,请求开春后,进京叩见陛下。
我军恐其有诈,便立即派斥候渡江前往打探。
得知女真一族近年来在罗刹人的打击下,死伤惨重,新的国都已丢失,几近亡国灭族。
带领女真人从盛京迁到黑龙江以北的皇太极,以及他的多位儿子已经死在罗刹人抢下,
如今继位的是其第九子,爱新觉罗·福临。
此子年仅六岁,皇太极的一个蒙古族妃子在辅佐他。
微臣猜测,女真人是想如明朝和前朝一样,归附大夏。
但微臣以为,女真人不可不妨,一旦允许他们渡江,在大夏的庇护下休养生息,他日又会走上明朝和前朝一样的老路——觊觎中原。
此外,渡江的斥候还说,罗刹人使用一种火器,威力不俗,陛下,不得不妨啊。”
贾琮听闻奏报,险些脱口而出,满清顺治皇帝、孝庄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