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轧钢厂,又名京都第三轧钢厂。
据说原先是一个大资本家的私营工厂,不过那时候工厂还不大,只有千把来人。
但随着公私合营改造的展开,轧钢厂也慢慢发展,期间,兼并和吞没了周边不少的钢铁和制造厂。
多年下来,如今的第三轧钢厂已经发展到了近万人的巨大规模。
有自己的工人医院、工人子弟小学、保卫部、技术部、后勤处、医务处……五大车间,四个食堂。
体量着实不小。
李卫冬跨过东直门外,顺着道一路直行。
很快,就看到了轧钢厂。
门口处,荷枪实弹的几名保卫站在那里,目光如电般扫过来往的人。
这年代,这种万人的国营大厂基本都是厅级的单位,其保卫科大多都是退伍转业的军人。
他们和警察一样,都具有执法权,甚至随身都携带着枪支,必要的时候有权利击毙任何一个人。
李卫冬暗暗惊异,这年代果然不一样。
“真厉害。”
面上平静,李卫冬十分自然的走进厂内。
走过车间和食堂,李卫冬顺着记忆来到了技术部的楼下。
技术部,也可以叫做技术科,和保卫科一样的称呼。
整个技术部(科)分为三个部门,也就是三个科。
一科、二科、三科。
三个科室,分别负责不同的项目和类型。
其中一科主要负责图纸设计和修改,也就是工艺改良,这方面对专业的要求很高,所以符合的人数最少。
直到如今,一共也只有20个人。
二科负责机械整修和一部分的工艺改良实践,也会兼职图纸修改,这人数最多,一共41个人。
三科负责车间的工人指导和机械维护,仪器仪表检测等,要求的都是熟练度高的老员工,一共26个人。
加起来一共87个人,这就是整个技术部的全部技术员了。
而整个技术部,都隶属于‘总工’管理,他就是技术部的头头。
其下是三大科长。
然后才是各个科室小组的组长。
这就是整个技术部的架构。
“我是一科,三组的。”
李卫冬回忆着原主留下的信息,心中自语。
整个一科,总共就20个人。
每组人数约莫六七个。
其中一组二组都是七个人,已经满员了。
他因为是一年多前才来的,所以被分到了第三组,如今第三组人数最少,包括组长在内,也只有6个人。
甚至有一个,还是今年新来的,一个高中毕业、顶岗过来的实习生。
李卫冬顺着记忆中的信息,慢慢的来到了一科三组的办公室内。
此刻,整个三组的办公室内一个人都没有,他来的最早。
“这就是我的工位,我的办公桌。”
他看到了记忆中熟悉的位置,顺着就走了过去,然后坐下来将办公桌上的东西收拾了下,再将挎包打开取出里面的图纸。
这些图纸是他的工作任务,这几天就需要交给小组的组长。
不过组长还没到,不急。
“不知道科长来了没有。”
“记忆里,这位一科的科长似乎每次都是来的最早的一个,可能比我还早就到了。”
一科的科长姓陈,叫陈绍,如今38岁,清北毕业,是一位7级工程师,同时兼任一科的科长。
平日里一副大忙人的形象,很少看见他出办公室,似乎不是在办公就是在办公的路上。
不过陈绍工作认真,而且一有时间就会过来指导一科的人,很是负责,整个一科大部分人都被他指导过一二。
李卫冬也不例外。
甚至原身之前租住的地方,也是这位科长神速的安排好的。
他就是李卫冬的直系领导。
而剩下的两个科室之中。
二科的科长叫魏成龙,44岁,据传是工业部调下来的,懂一点技术,在二科中很得人心,通俗点说,就是和基层打成一片,很有手段。
而三科的科长叫赵立春,今年46岁,是原轧钢厂私营时期的技术指导。
轧钢厂没有公司合并前,手艺不错,对于仪器仪表都比较擅长,是个老技术工了,在三科之中也是如鱼得水,颇受三科中的那些老技术员们的拥趸。
最后就是大boss总工。
总工姓余,名叫余千河,已经有50多岁了,是公私合并的时候,工业部从哈工大调遣过来特派专家,5级工程师。
妥妥的技术大拿,受厅级待遇。
就算是厂长看见这位余总工,也要客客气气的。
不过李卫冬记忆中很少看见过他,一年见不到几次,似乎这一位非常的忙碌。
“咚咚咚~”
李卫冬走到科长的办公室前,敲了敲门。
“进来。”
李卫冬推开门。
办公室内,一位戴着眼镜的文雅中年正在批改着图纸,不时地写写画画,似乎是在纠正图纸上的错误和细节。
“科长,您忙呢?!”
“是啊,这是上一批递交的图纸,还有文件,有些还没有看完,这不趁着时间改一改吗。”陈科长说着,抬起头来。
“是卫冬啊。”
“这是有什么事情吗?”
陈绍对于李卫冬还是很有印象的,毕竟,李卫冬可以说是轧钢厂近两年来为数不多分配过来的两个中专生之一。
也是技术科这两年唯一过来的高材生了。
至于另一个则是去了人事科那里。
都是人才。
“没什么大事。”
李卫冬笑着道:“这次来主要是感谢之前科长您的帮助,那时候要不是您帮我找的房子,我怕还没地方住呢。”
“这不,我不是转正了吗。马上就要分房搬走了,这次就过来给您道个谢。”
说话之间,李卫冬将挎包里的取出之前包裹好的‘黄山毛峰’,轻轻的放在办公桌上。
“你这是干什么?”陈绍看到李卫冬的动作,面色一沉。
“科长您不要误会。”
李卫冬急忙摆手。
“这是我同学给我寄过来的茶叶,毛峰茶。他老家是徽州那边的,正好这个季节茶叶抽芽,他就给我寄了些过来,让我尝尝,说是让点评点评。”
“可我哪懂什么茶啊。”
“我这一想,这我自己喝这,不就跟牛噍牡丹一样,浪费了吗?”
“我就带了点过来给您尝尝,您给看看。”
陈绍一听这是茶叶,也顿了下。
“你呀,倒是滑头。”
他笑了笑,大大方方的将那包茶叶拿起,打开,“毛峰吗?看起来倒是不错。”
“倒是可以提提神。”
几两茶叶,虽罕见,可也不是什么黄金珍宝,他也没有拒绝,也就顺着人情收下了。
“行了,东西我收下了。”
“这份心意不错。”
“不过比起这个,我更希望你早日提升你的技能等级,提升技术。”
陈绍面色儒雅,说的话却很是严格。
“是科长。”
“我一定努力提升技术,争取早日提升技能等级。”
“那……您忙?!”
李卫冬应着,说完,就准备离开。
毕竟礼都送了,心意也传达了,这就够了。
“等下。”
就在这时,陈绍突然开口。
李卫冬顿了顿,转过身,不明所以。
“你昨天刚转正,今天主要就是要分房对吧。”
“也罢,我给你批个条子,等你去后勤处的时候,把这条子给李主任,到时候看看能不能给你分个位置好点的房子。”
“还有。”
“我估计你这两天也没心思上班了,再给你批两天假,将房子拾掇好,事儿都给解决。”
惊喜来的太过突然,让李卫冬愣了下。
旋即他立马反应过来,感谢道:“唉,谢谢科长。”
“行了,快去吧。”
……
离开了科长的办公室后,李卫冬面带喜色。
能够拿到科长介绍的条子,顺便被批两天假,他心情自然极好。
“本来只是想着礼尚往来。”
“送个礼,熟悉熟悉。”
“没想到这科长这么大气。”
人情世故原主不怎么懂,但李卫冬倒是熟络一二。
他这次送茶叶给领导,就是简单的走动一下而已。
纯粹就是不想茶叶浪费掉,顺便表达一下自己的感谢,自己的心意,也没想着怎样。
没想到阴差阳错,真是意外之喜。
“这科长属实不错啊。”
李卫冬心中暗想,“有机会的话,倒是可以多走动走动。”
现在倒是不急。
就像陈绍说的那样,目前还是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多学点东西,才是硬道理。
没本事,你再怎么走动关系,人家心里面估计也看不上你。
拿着条子,李卫冬也没回工位。
直接走出技术部的这栋三层楼,朝着后勤部那里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