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视频继续直播,

“汉王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秋,黥布反叛。

这一次,刘邦还是决定亲征,并率领大军向东进发。

但随着大军的前行,

他对留守后方的萧何却越来越担忧,

还不断地派人潜回去,并侦探其动向。

萧何也很快察觉到自己被刘邦的密探给盯上了。

于是为了打消刘邦的顾虑,

萧何开始更加勤勉地工作,

尽心尽力安抚百姓,

同时又像上次一样,捐献家产助军。”

“然而,萧何一个慕僚却对他说道:‘君灭族不久矣!’

萧何自然惊愕无比,

幕僚于是解释道:‘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

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

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

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贯贷以自污?上心乃安。’

大致意思就是:你已经是百官之首,职位再难以提升。

你这十多年来深受关中百姓的爱戴,

皇上多次探问你的作为,是怕你暗中动员关中力量。

你何不多买田地,用低价、赊买等手段来败坏自己的名声?

这样皇上的心才会安定。”

看到这一幕,有观众不禁感慨万千道:“萧何越是尽职尽责,他的声望便越高,而这却也恰恰增加了刘邦的不安。”

“是啊!毕竟在那个时代,丞相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另一人附和道。

“想想曹无伤和雍齿,汉高祖的忧虑确实情有可原。”

“刘、萧之间的关系已经出现裂痕,他们恐怕再也无法回到从前那亲密无间的状态了……真是令人惋惜。”

“萧何本人也许并无谋反之意,但难保不会有其他人利用他的名望和影响力啊!”

苏治继续讲解道,

“刘邦对萧何可能背叛的担忧,

实际上也是受到了其过往经历的影响。

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曹无伤和雍齿的叛变,其实早已在刘邦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萧何、曹参、曹无伤、雍齿等,

都是追随刘邦起兵的老人。

当年,

刘邦刚起事时,

曾把他自己出生地丰邑,作为大本营。

一次,他亲自带兵出征时,把丰邑的防守重任交给了雍齿。

结果,雍齿却背叛了刘邦,将丰邑据为己有。

为了平定雍齿的背叛,刘邦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即便多年之后,

哪怕刘邦已经登上皇位,仍然对这段经历心有余悸。

所以,

刘邦为萧何设立相国尉一职,并给他指派了几百士兵,

名义上是为了保护萧何,但实际上更多的是为了监视他,

以防他成为第二个雍齿。”

“尽管萧何通过自污的方法,

降低了刘邦的猜疑,

但这并不能彻底消除刘邦心中的顾虑。

刘邦六十二岁那年,他的病情开始日益加重。

久经枪林矢雨的刘邦,对生死还算看得开。

他并不忌讳寻医问药,也不去追求秦始皇那种,虚无缥缈的长生不老之梦。

关于刘邦为何要逮捕萧何,

历史文献并未详细记载。

后世有人推测,刘邦可能确实有意想除掉萧何。

要知道,

萧何在朝堂中享有极高的威望,群臣唯他马首是瞻。

刘邦担心,

自己一旦离世,他那懦弱的儿子,可能难以驾驭这些老臣。

若是萧何再有二心,

那么刘氏江山,恐怕难以保全了。

为了确保子孙能够稳固地继承江山,

刘邦要除掉萧何这一潜在威胁,

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这一点,从后世朱元璋的做法,就能窥见一二。”

老朱看到苏治点了他的名,

竟然不以为耻,

反而理所当然的点了点头,说道:“未来的世界注定属于年轻人。

咱们这些老一辈,

就应该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插手世事才好。”

可在短暂的沉默之后,

朱元璋突然又咬牙切齿的低声骂道:“可咱千算万算,却没算到老四那个狗东西竟然会起兵造反!!”

“晚点儿咱再用【请神符】请苏先生带咱去一趟老四那儿,定要狠狠抽他一顿!”

虽然朱元璋此刻的表情和语气有点儿凶,

但他身上却没有半点儿的杀气。

坐在朱元璋身边的马皇后听到了朱元璋的话,

她顿时突然好奇的问道:“重八,你说苏先生能把我也一起带过去吗?”

陡然听闻此言,朱元璋顿时整个人愣住了。

好一会儿,他才反应过来,并且激动的说道:“是啊!咱怎么就没想到呢?!

老四念叨你好几回了,说想来看看你的。”

马皇后看着朱元璋的反应,

顿时激动的双手微微颤抖,问道:“真的可以?”

朱元璋不敢保证,但还是说道:“咱待会儿一问便知!”

“若是不可,也无需勉强……”

视频继续播放,

“萧何有生以来第一次踏入牢狱。

面对困境,

萧何没有做任何的辩解,一副已经听天由命了的样子。

或许,

在经历过各种方式,甚至不惜自污名节来自保,

却依旧唤不回刘邦的信任后,

萧何终于对刘邦失望了。”

“与此同时,

与萧何同辈的老臣们也无一人替他说话,

他们心中都已清楚,

刘邦这次是对萧何真的动了杀心。

萧何最终得以大难不死,

靠的还是一个姓王的卫尉。

作为九卿之一的卫尉,他负责统领卫士和把守宫门。

这位王卫尉的具体名字,在历史文献中并未有明确记载,从这一点来看,他应该不是什么战功显赫的开国元勋。”

“那天,王卫尉在宫中执勤。

刘邦与他交谈时,他便小心翼翼地询问:‘相国到底犯了什么罪,以至于陛下您将他关进了大狱?’

刘邦回道:‘萧相国收了商人的金子,以此为条件要求朕赠送花园,并借此讨好百姓,所以朕将他囚禁起来。’

这番话间接揭示了刘邦囚禁萧何的真正原因:萧何献媚百姓,与他争民心。

说白了,

刘邦就是恐惧萧何的威望太高,可能会动摇刘氏江山。

他时时处处提防的就是这一点,

而且越到晚年,他对萧何的猜忌就越深。”

“王卫尉显然不是那种落井下石的人,

相反,他有着清晰的是非观念。

尽管他人微言轻,但他还是替萧何分辩了几句:

‘丞相为民请命,向皇上提出建议,这本是他的职责所在。

陛下怎能无端怀疑他收了商人的金子?’

这话恰巧戳到了刘邦的痛处。

刘邦说萧何受贿,

实际上却并无确凿证据,完全是‘莫须有’的罪名。

但若不找一个罪名,

他又如何能将一国丞相关入大牢呢?

王卫尉的直言不讳揭开了刘邦的遮羞布,

刘邦当即便沉下了脸。”

萧何不禁轻叹一声。

满朝文武,无数人脉!

到了最后,

竟然是平日里一个没怎么交往的人,站出来替自己仗义直言。

想到此处,

萧何心中一痛,

顿时竟然有种“干脆躺平算了”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