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于教化,儿臣是个门外汉自然不能跟儒生比。”
“毕竟儿臣只是一个勉强考上二甲的学渣而已。”朱厚炜“谦虚”道。
“不过,儿臣这有一人,倒是略懂教化育人之道。”
“谁?”
“你是说王守仁?”
弘治皇帝下意识一问,随即反应过来。
现在西山虽然人员众多,但说得上号的其实也就那么些。
王华不可能,人王华虽然是状元出身且还当过朱厚照的老师,但从对朱厚照的教育中就可以看出,对于教化这一途,他实在不算高精尖选手。
虽然朱厚照可能是比较特别,但也说明了自身能力出众的人不一定能成为名师。
而西山除了王华之外还有谁,那除开老王不就是小王了嘛。
一门父子双状元,小王的才华毋庸置疑。
再加上之前的论道,弘治皇帝对小王还是很认可的。
“对,就是王守仁。”朱厚炜点点头。
“现在西山不论是军校还是书院,实际在教学第一位的其实都是王守仁,儿臣等并不直接给他们上课。”
“在育人、教化这一途,王守仁有着得天独厚的天赋,在儿臣看来,若要实施教化,应该是没人比他更合适了。”
对于这种事,朱厚炜直接投全票给了王圣人。
要知道王圣人在历史上可不只是一个优秀思想家最后的儒圣这么点身份,他还是一个当代最顶级的教育家。
每到一个任职都会在当地修缮学院、设社学传播自己的学术观点,是一个将大明中后期各界变成心学同学的顶级大佬。
最最最重要的,人家刚开始教育事业的起步就在贵州龙场。
于龙场悟道于龙场建龙冈学院,可以说贵州就是王阳明从人到圣的升格证道之地。
如今既然贵州有需要,那能推小王朱厚炜还是很乐意推小王过去的。
虽然现在的小王已经提前悟道甚至从知行合一、心即理也的心血开始便道实践出真知的科学唯物主义,但万一这一路上小王能实现新突破呢。
证道之地耶,就算只是迷信让小王走一趟解决贵州的教化问题也不亏的呀。
“那便让王守仁在年后与礼部一同前往西南,各自施教吧。”弘治皇帝颔首道。
“父皇,干嘛还要带礼部,有镇国府有王守仁儿臣觉得就够了。”朱厚照撇撇嘴,甚是看不上礼部之儒。
“礼部是六部之一,主责教化,要去传播汉学汉化土人百姓不让礼部去?”弘治皇帝瞥了朱厚照一眼,就算你看不上人家也不至于这么给人家权力撸掉吧。
做事别太绝别太狠,不然是会出事的。
除非你能彻底将后患解决掉,不然即便是皇帝这个执掌职高权力的人也要有很多顾虑。
“父皇说得对,让王守仁于礼部同去就行。”
朱厚炜也是点点头表示赞同,比太狠反弹过来很痛的。
历史上的朱厚照不就是吃了这个亏嘛,从刘瑾被搞之后朱厚照亲自上台和文官打擂才多少年,又是兵权又是要动下江南动南方文官的根基,结果给人家逼急逼狠了直接跟你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最终落个死后还要被黑数百年的可悲命运。
所以,这记仇属狗的文官你要得罪你不能一次性给他整死,慢慢温水煮青蛙是最好的选择,一步一步给它彻底挖垮。
因为文官集团内部党派的矛盾以及天生的软弱性,只要不是逼急了他们基本是不愿意太过跳脚的。
这能给己方争取到众多发育的时间。
这一点一点的此消彼长下去,到时候打顺风局直接平推,那才是真正的爽局嘛。
“哦。”朱厚照沮丧点头,理是那么个理,一切尽在不言中他也不是不能悟到,但这真不符合他的性格。
按他的想法,直接给这些个干啥啥不行只知道逼逼赖赖和他唱反调的文官一把撸掉拉倒,让镇国府顶替它的职能就是了。
他真的很讨厌文官的弯弯绕绕说半天全打哑谜、指桑骂槐、假大空的做派。
他感觉自己跟很多文人都有些相冲。
尤其是之前天天弹劾他的言官们。
这也是他给自己册封威武大将军的原因之一。
你们越不喜欢本宫干嘛本宫就越要干嘛,你们越想本宫听你们的话照你们的意思来,本宫就越不让你们如愿!
他,朱寿,就是属倔驴的!
“至于米鲁......过段日子吧,再过几日便是新年,随后要不了多长时间便是当初太祖也登基祭天的日子......”
“这几年虽然天灾常有,但索性我大明却是在蒸蒸日上,此全赖祖宗有德,所以到那时朕会大赦天下,将一些罪名轻点罪犯们减刑。”弘治皇帝暗示道。
虽然要对西南实施汉化将其彻底纳入中原王朝的文化体系中让其百姓彻底成为汉人必然是要给予一定的皇恩,但直接放米鲁又不太好,人家怎么说也是个反贼头子,理由不够放了实在说不过去。
所以这由头,还得靠老祖宗出马。
反正当初太祖爷在紫金山祭天登基的日子就在不远处,那何不借势一用呢。
借故势助今事,一直是华夏人的传统美德。
甭管翻旧账是好账还是坏账,只要这账在今天能有用那它对我们来说就是好账。
“父皇英明。”朱厚炜直接拍马屁,只有朱厚照不太满意。
什么叫全赖祖宗有德,那近些年天灾之下还能发展的那么好不全靠本宫兄弟俩,全靠镇国府嘛。
外敌来了本宫带头冲锋,雪灾、地灾来了本宫和厚炜带头抗灾救人,水灾旱灾也是镇国府的人在修缮水利工程,本宫更是手搓的崔雨弹,这怎么到头来全变成老祖宗的功德了?
好你个朱重八,以后本宫下来了你可别说本宫全赖你的荫庇,你拿本宫的功德拿的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