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 第25章 爱新觉罗·豪格: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章 爱新觉罗·豪格: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一、年少征战

爱新觉罗·豪格自幼便展露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他不仅继承了父亲皇太极的勇猛与智慧,也在一系列的征战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以下是对豪格早年征战经历的详细叙述:

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六年,1626年):这一年是豪格军事生涯的重要开端。在这一年,豪格跟从大贝勒代善等人征讨蒙古扎鲁特部,这场战役中,豪格表现得极为英勇,亲手斩杀了扎鲁特部的贝勒鄂斋图。这场胜利不仅巩固了清廷对蒙古各部的控制,也为豪格赢得了极高的声望。同年,努尔哈赤去世,其父皇太极继位,随即进行了重大的军事调整,将努尔哈赤直辖并分给阿济格三兄弟的两黄旗与自己和豪格所领的两白旗互换旗色。这样,豪格成为了镶黄旗的旗主,地位更加稳固。

天聪元年(明天启七年,1627年):豪格参与了宁锦之战,这是清廷对明朝的重要军事行动之一。在锦州与明军的激烈交锋中,豪格率领的军队取得了显着胜利,并负责保护塔山的粮运线路,确保了前线补给的安全。次年,豪格又与贝勒济尔哈朗一同征讨蒙古固特塔布囊,将其击败并诛杀,进一步扩展了清廷的领土范围。

天聪三年(明崇祯二年,1629年):这一年,豪格参与了八旗军绕道蒙古深入明朝腹地的重大军事行动。豪格与三贝勒莽古尔泰等人一起巡视通州渡口,随后八旗军逼近并包围了明朝首都北京。在广渠门外,豪格亲自率领军队迎击明朝宁、锦方向而来的援军,面对明军设下的埋伏,豪格率领军队与明军激战,一直冲击到北京城壕,最终迫使明军溃败。之后,豪格与贝勒岳讬、萨哈廉一起包围并攻克了永平以东的香河。

天聪六年(1632年):豪格继续随大军征讨察哈尔部,并率领军队进入明朝边境进行大规模的攻略。这次行动不仅扩大了清廷的疆域,还进一步削弱了明朝在北方的防御力量。同年六月,豪格被晋封为和硕贝勒,地位进一步提升。

天聪七年(明崇祯六年,1633年):这一年,皇太极与诸贝勒、大臣讨论进一步兴国的策略。在讨论中,豪格提出了先攻打明朝的战略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皇太极的高度赞赏。豪格认为应当绕道蒙古进入内地,并利用当地民众对明朝的不满情绪,同时采用多方位的进攻策略,包括夹攻山海关以及招募流民等方法,以削弱明朝的抵抗力量。同年八月,八旗军开始攻打山海关。

天聪八年(明崇祯七年,1634年):豪格跟随皇太极自宣府直驱朔州,与扬古利共同摧毁了明朝的边墙,并从尚方堡一带进入内地。他们攻掠了朔州及五台山,并与皇太极一起巡视山西大同,击败了明朝的援军。

天聪九年(1635年):豪格和多尔衮前往黄河河套地区,招抚察哈尔部众。这次行动非常成功,先后招降了林丹汗的妻子囊囊福晋、苏泰福晋以及林丹汗的儿子额哲。林丹汗曾拥有元朝传国玉玺,上面刻有“制诰之宝”四字,这份珍贵的文物后来被呈献给了皇太极,这也成为了皇太极称帝的重要依据之一。当豪格和多尔衮返回归化城时,豪格又率领军队再次入侵山西边郡,摧毁了宁武关,并深入代州、忻州等地。

这一年十二月,正蓝旗发生了一件重要的政治变动。有人举报正蓝旗的莽古尔泰、德格类生前图谋不轨,皇太极借此机会将他们所辖的牛录并入两黄旗,由自己直接统领,并另外成立了新的正蓝旗,任命豪格为主帅。这一系列的调整进一步巩固了豪格在清廷中的地位,同时也为后续的军事行动和政治决策奠定了基础。

二、受封亲王

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1636年)四月:随着皇太极称帝,豪格被封为和硕肃亲王,并被委以掌管户部的重要职务。然而不久之后,由于豪格与岳讬私下流露出对皇太极的不满,豪格被降为贝勒,并被解除了户部职务,罚银一千两。但很快,豪格就重新获得了信任,与睿亲王多尔衮一同出征攻打锦州,并再次负责户部事务。同年十二月,豪格跟随皇太极亲征朝鲜,与多尔衮一起自宽甸入长山口,攻克昌州,并在安州大败朝鲜军队。豪格还率领清军追击朝鲜援军至陶山,取得了胜利。

崇德三年(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九月:豪格率领军队自董家口突破明朝边墙,进入内地作战。在丰润击败了明军,攻占了山东地区,并招降了高唐县。豪格的军队一路劫掠至曹州,并攻下了东光等地。

崇德四年(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四月:大军班师回朝,皇太极赐予豪格两匹马、白银一万两,并让他重新管理户部事务,恢复了原来的亲王封爵。同年,豪格与豫亲王多铎合作,击败了宁远的明军,并斩杀了明将金国凤。

崇德五年(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六月:为了长期围困锦州,豪格奉命与多尔衮一起在义州屯田,割取了锦州的麦子,并攻克了许多明军据点。在一次战斗中,明军袭击了镶蓝旗的大营,豪格率军反击,成功击败了明军。之后,豪格又在杏山攻击了洪承畴的军队,并与多尔衮一起包围了锦州。但由于豪格离开了锦州城较远的地方驻扎,他再次被遣回家中,并被降为郡王。

崇德六年(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清军再次围攻锦州,豪格负责攻击松山及山海关的明朝援兵,并截获了大量战马。面对洪承畴率领的十三万大军前来救援锦州,豪格请求改变驻扎地点,以防止被夹击。最终,洪承畴被击溃,困守在松山城。

崇德七年(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围困在松山的明将夏承德秘密向清军投降,豪格派遣左右翼兵马在夜间爬梯进入城内,随后八旗兵进入,松山被清军攻破。豪格俘虏了洪承畴及巡抚邱民仰等人,并斩杀了大量明军官兵。豪格随后进驻杏山,并与济尔哈朗一起攻克了塔山。松锦大战后,豪格因为战功卓着,恢复了原来的亲王封号,并被赐予马鞍一副、蟒缎百匹。

三、争夺皇权

清太宗皇太极于崇德八年(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初九猝然离世,未留下明确的继承人选,导致了一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作为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成为了争夺皇位的重要候选人之一。豪格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睿亲王多尔衮,后者因其显赫的功勋和广泛的支持者而成为豪格最有力的竞争者。

豪格的优势与支持者:豪格凭借其在多次战役中的英勇表现,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和广泛的赞誉。根据“立长”的传统观念,豪格作为长子继承皇位显得合情合理。豪格获得了来自实力强大的两黄旗将领的支持,其中包括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巩阿岱、鳌拜、谭泰、塔瞻等朝廷重臣。此外,掌握镶蓝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也倾向于拥立豪格为君。在军事实力方面,豪格拥有正黄、镶黄和镶蓝三旗的支持,加上自己所领正蓝旗将领的拥护,形成了强大的军事联盟。

多尔衮的立场与支持者:多尔衮则得到了两白旗官员的坚定支持,他们反对豪格继承皇位。多尔衮本人在朝中的影响力巨大,因此也有不少重臣支持他登基。双方在东庑殿内的气氛一度十分紧张,所有与会者都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僵局与解决方案:在多尔衮与豪格之间的僵持不下之际,两黄旗的大臣们提出了一个关键性的建议:如果不立先帝的皇子为君,则他们宁愿以死追随先帝于地下。这一提议表明了两黄旗将领对皇太极的忠诚,并强调了立皇子为君的重要性。

最终决议:经过十多天的激烈讨论和较量,最高会议最终做出了妥协性的决议:6岁的福临继位为帝,由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担任摄政。这一安排既满足了两黄旗将领提出的要求,即由皇太极的皇子继承皇位,也平衡了多尔衮及其支持者的利益。济尔哈朗作为豪格的支持者出任第一摄政,而多尔衮则任第二摄政,从而稳住了多尔衮兄弟集团及其支持者。通过这种方式,豪格虽然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机会,但避免了宫廷内部的分裂和可能引发的动乱。

四、平定四川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豪格因为言语中伤睿亲王多尔衮而被削去了爵位。然而,随着清军入关,豪格依然率领军队随大军进入关内。同年十月,清廷定都北京,摄政王多尔衮和顺治帝对诸王进行了大封,考虑到豪格随清军平定中原有功,恢复了他原有的和硕肃亲王封号。在这一年冬天,豪格率领军队进入山东,平定了山东济宁满家洞的土匪。

顺治三年(1646年),随着李自成势力的基本消亡,张献忠在四川的势力成为清廷新的关注焦点。因此,清廷任命豪格为靖远大将军,与衍禧郡王罗洛浑、贝勒尼堪等人一起西征四川。大军抵达西安后,豪格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来清除张献忠的残余势力。

西安至四川的进军:豪格派遣尚书星讷等人在邠州击败敌军,又派遣固山额真都类攻打庆阳。当时,贺珍、二只虎、孙守法等流寇占据着汉中、兴安地区;武大定、高如砺、蒋登雷、石国玺、王可成、周克德等人则占据了徽县、阶州。豪格指挥清军从西安分兵进击流寇,迫使蒋登雷、石国玺、王可成、周克德等人向清军投降,其余的流寇败溃逃走。清军相继攻克了被流寇占据的城池,成功地肃清了陕西地区的流寇势力。

进攻四川:同年十一月,豪格率军向四川进军。当时,张献忠占据西充,豪格派遣鳌拜作为先锋部队进攻张献忠,自己则率领大军跟进。清军抵达西充后,与张献忠的军队展开激战,豪格亲自射杀了张献忠,攻破了张献忠的一百三十多个营寨,斩首数万人。这一胜利迅速传回京城,顺治帝为此下诏嘉奖豪格。

四川的平定:顺治四年(1647年)八月,豪格继续在四川境内进行军事行动,遵义、夔州、茂州、荣昌、隆昌、富顺、内江、宝阳等郡县相继被平定。随着这些地区的稳定,四川的局势逐渐安定下来。然而,由于四川地区连年战乱,社会生产和粮食供应几乎完全中断,豪格不得不结束在四川的军事行动,率领满族和汉族军队经由陕西返回京城。豪格留下了王遵坦、李国英(原为左良玉部下的总兵)等明朝降将驻守四川,以维持当地的秩序。

豪格在四川的军事行动不仅结束了张献忠的残暴统治,还为清朝在西南地区的稳定奠定了基础。然而,四川地区长期的战乱使得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豪格在完成军事任务后选择撤军,也是为了避免进一步加剧当地的社会负担。

五、不幸逝世

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豪格率军班师回京,顺治帝亲自到太和殿设宴慰劳豪格,表彰其在平定四川的功绩。然而,此时豪格与多尔衮之间的嫌隙已经达到了顶点。多尔衮长期以来与豪格存在着复杂的竞争关系,这种竞争不仅源于他们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对立,还涉及两人在政治立场和军事行动中的分歧。

豪格之死:不久之后,多尔衮以豪格隐瞒部将冒功和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为由,将豪格下狱。四月,豪格在狱中去世,年仅四十岁。关于豪格的死因,历史记录并不详细,但普遍认为是多尔衮的构陷所致。豪格去世后,其福晋被多尔衮纳为妾室,这也是多尔衮打击豪格家族的一种手段。

昭雪与追谥: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帝亲政后,开始清算多尔衮的势力,并为多尔衮生前制造的冤案昭雪。顺治帝追念豪格生前的功绩,下令为其平反,恢复了豪格的和硕肃亲王封号,并立碑纪念。顺治十三年(1656年),豪格被追谥为肃武亲王,成为清代第一位被追谥的亲王,这标志着朝廷对他生前贡献的正式认可。

入祀太庙: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豪格被追认为入祀太庙,这意味着他的灵位可以供奉在皇家宗庙中,享受国家的祭祀。这一荣誉不仅象征着豪格在清朝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也体现了清朝对豪格生前贡献的最终肯定。

结语

豪格的悲剧性命运是清朝初期政治斗争的一个典型例子。尽管他在战场上建立了赫赫战功,但最终未能逃脱政治斗争的残酷现实。豪格的逝世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也反映了当时清朝宫廷内部权力斗争的激烈程度。顺治帝对豪格的追谥和平反,体现了清朝政府对历史人物评价的一种转变,也是对豪格个人贡献的一种迟来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