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朱由校率军凯旋。
是日,内阁率领百官在城门处举行盛大欢迎仪式。
此战近乎让建奴势力荡然无存,重新收复辽东之地,奴儿干都司,皇帝声望达到前所未有地步,大明兵锋更强横无匹。
朱由校回宫,各军归营。
翌日,吏部,兵部,统计诸将,诸军战功。
鉴于早前封赏李过楚国公,贺人龙齐国公,祖大寿为唐国公,卢象升为梁国公,孟乔芳为庆国公,满桂为赵国公,赵率教为鲁国公,左良玉为代国公,曹变蛟为肃国公,祖大弼为保国公等。
此番,朱由校没有提升诸将爵位,而是全部重赏诸将金银,给予各家子弟,妇人赏赐。
与此,朱由校连续数日前往京营,亲卫诸军犒赏三军。
诸事尘埃落定,朱由校召集内阁,六部,商议治理辽东,奴儿干都司事务。至少,在朱由校眼中朝廷开放东北的时机渐渐成熟。
此言出,内阁,六部官吏有支持,有反对,朝廷收复辽东,奴儿干都司,势必要驻军,统治。
怎奈辽东乃至奴儿干都司特殊的气候环境,让开发统治难度加大,朝廷花费人力物力财力努力数十载,最终常常竹篮打水一场空。
西汉如此,唐代如此,大明亦如此。
当朱由校道出自身提议,统管朝廷经济的刘一燝,苏茂相即刻提出反对意见。
刘一燝快步出列,语气沉重说:“陛下,虽然当前朝廷国库充盈,但朝廷连年征战,赈灾,迁徙百姓,花销奇多。
当前,朝廷收复辽东,奴儿干都司,是该驻兵统治,然则,大肆开发东北过于匪夷所思。
辽东苦寒的气候,凡大一统朝代皆努力过,怎奈无不失败,白白浪费钱粮。”
此言出,苏茂相出列补充说:“陛下,本朝巅峰时期在辽东人口仅三百万,这还是太祖顶着民间反对压力,付出巨量财政、军事资源,持续迁徙百姓的结果。
臣认为,当前朝廷经略的方向当世海外和西北,重复汉唐荣光。”
闻言,内阁的钱龙锡出列,斩钉截铁说:“刘阁老,苏尚书,本官有不同意见。
似苏尚书所言,当年,太祖花费大力气能成功,吾皇花费大力气照样能成功。”
旋即,钱龙锡侧首向朱由校说:“陛下,昔年太祖通过土着转成军人,辽东将士,旧元将士,及朝廷发配的罪犯,牢牢统治辽东,奴儿干都司。
当前,时机成熟,朝廷在辽东大肆驻军,又有建奴俘虏,当趁机开放东北,良机千载难逢,朝廷错过时机百年后,辽东恐怕出现新的建奴。”
见状,礼部尚书蒋德璟出列说:“陛下,昔年太祖重视生产,大力劝农,通过军事化京营,使辽人既耕且战,自给自足,臣建议,当效仿太祖,大力开发东北。”
见状,朱燮元出列说:“陛下,朝廷诸军消灭建奴,震慑蒙古,经营东北无需担任游牧民族骚扰,何况,经过数年推广新的农作物,朝廷有足够资本开发辽东。”
朱由校聆听内阁,六部几名官吏建议,虽然彼此各有想法,但终究是为朝廷着想。
当机立断说:“诸卿所言皆有道理,然而,时过境迁,朕私以为大力开发辽东,奴儿干都司的时机成熟。
历朝历代,缺乏御寒衣物,我大明以来棉花迅速推广,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纺织机,纺纱机兴起,西北,西南各省大力种植棉花,朝廷能够给辽东驻军,百姓提供充足的棉衣,保证百姓生存。
其二,陕西,山西各省大力开发煤炭,铁炉等御寒之物,恰好辽东奴儿干都司煤炭,铁矿丰富,朝廷派遣工部官吏进行开发。
其三,取暖物品充足,朝廷又俘虏大量建奴兵勇,当趁着人力旺盛,迅速修建几条东北通往关内道路,强化关内关外经济联系。”
闻言,李国普出声说:“陛下,臣以为可以尝试。东北大片区域尚未开放,既不产马,也无沃土。然而,朝廷重新占领辽河河套,获取蒙古战马牛羊。既能练兵,也能放牧,耕种。
必然能自给自足,数年后,兴许还有多余粮食和战马支持关内。”
这时,内阁阁臣王徵出声说:“陛下,奴儿干都部分区域山高林密,出产适合造船的巨木。当前,朝廷重点发展远洋战船急需巨木,东北茂密的原始丛林恰好满足朝廷需求。
即使单单为造船,发展远洋贸易,朝廷都要经略东北。”
见状,刘鸿训,杨肇基,吏部尚书侯询,工部尚书郑三俊齐刷刷颔首,支持李国普,王徵的建议。
向辽东乃至奴儿干都司迁徙百姓,开发屯田,收益并非关键,而是控制这片区域。
不然,类似建奴的部落崛起,给朝廷造成伤害难以估量,毕竟,萨尔浒战役以来,朝廷在辽东投入的白银,钱粮超过五千万两。
倘若以这么多钱财迁徙百姓,开发东北,足以让汉民压制东北各部落,保障辽东的安全。
何况,朝廷需要远征西北,海外,无论战马,战舰,东北之地都能满足朝廷,何止一举两得。
朝廷重臣赞同,朱由校语气森严说:“开发统治东北是漫长事儿,朕计划将其制定为国策,两代君王通过战天斗地的方式完成。”
“当前,以朝廷的名义向东北迁徙十万百姓,建设小型农场,屯田之余进行开荒。
第一年,朝廷奖励每人三十两纹银,第二年二十两,第三年十两,其后农场产出朝廷抽取两成收益,剩余收益尽归个人,若朝廷有需求则花钱购买。
另外,在大明日报上刊登,凡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五省百姓自愿前往东北开荒。
朝廷无偿向其提供棉衣,铁炉,煤炭,耕牛,良种,开垦屯田收益尽归个人,五年内,无需纳税。”
闻言,李国普为首的内阁,侯询为首的六部官吏,全部惊讶于皇帝魄力,这么做,朝廷投入不少。
少顷,苏茂相迈步出列询问:“陛下,这么做,朝廷投入过多,是否收取少量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