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科技王座 > 第213章 还要再加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关飞看夏中原部长一干人如此吃惊,只是笑了笑。

这笔单子,不管是作为民品销售、还是作为军品出口,他都没把它当做赚钱的项目。能够稍稍赚取一点利润,用来建立生产线和培训工人,他就心满意足了。

真正的目的,其实是想借此拉近与军方的关系。

他用了四年时间,从无立足之地到打下近万平方公里土地,麾下有上万武装到牙齿的部队、治下数十万干部群众技术人员产业工人,由当初的小连长一跃而成为整个东北战局的主宰者,可谓是战功赫赫

这样的成就,对其他人来说恐怕已是足以自傲的勋业。

但对关飞来说,这个速度还是太慢。

八年以后,国际局势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全球共运大崩盘。欧美等西方国家由此可以将注意力从苏联的牵扯之中转移,把关注点集中在中东、中国等次要目标之上。到时候,也许偭定这个国内通向印度洋的重要陆上通道,也会纳入他们的视线加以高度重视,继而公开或是暗中影响偭定局势变化。

甚至都不需要到那个时候。

基本上而言,等到八十年代中期,苏联内部便开始逐渐不稳,冷战的胜负已经初现端倪。西方已经嗅到了胜利的味道,做好了开启香槟,等待赢得最终胜利那天到来的准备。

而与此同时,中国作为牵制棋子的作用也就变得可有可无,甚或美方内部也拟定了全面改变对中政策的应对措施。开始由真诚善意相待,完成向战略欺骗、暗中颠覆的战略转变。

国际局势的变化,与偭定的政局走向息息相关。

关飞如果不能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奠定全面胜利的大格局,未来就可能被从冷战中抽出身来的美英等西方国家出手干预。后面的路走得会更加艰难,搞不好还会有全面倾覆的危险。

所以接下来四年时间,对他而言非常关键!

但是四年时间终究还是太短,不足以让关飞打造出一个极其坚实牢靠的基本盘来。

北方战区现在有几十家工厂,囊括了机械、化工(芳纶)、电子、光学仪器等基础行业部门,算是初步打造了一个小小的精密加工集团,成功地迈过了最困难的起步阶段。

如果没有国际局势的大变局,接下来哪怕国内突然看他不顺眼,政策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关飞也有信心靠着现有的产业继续向前,唯独是发展速度会变慢许多,但绝不会停滞不前、更不会失败!

问题就在于,他没有那么多时间慢慢来!

四年、最多八年时间,对于历史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对于人生来说也只是其中一个不长的阶段,对于工业发展来说更是只有不到两轮的建设期而已。时间一到,可能第二期工业规划都还没彻底完工。

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解放全偭定、至少是大部解放的战略目标,他的动作必须要再快一点。

这一点,靠战区自己的生产力无法解决,他只能依靠国内力量。

那么加强与国内的联系纽带,借助国内强大的研发、生产力量来实现对自己和国内都有利的双赢局面,就非常重要。

旋翼机就是他递出去的一块敲门砖,通过双方共同开发这个市场,为以后进一步合作埋下伏笔。

至于赚不赚钱,说真的根本无所谓!

一年几百架旋翼机能值多少钱,就算全部以售价算,也不过是一两个亿的生意,一点小钱罢了

而且通过由此引发的后续计划,他也可以渐渐将触角延伸向全球其他的区域,把水搅浑,主动帮助某些未来可能成为美国潜在的敌对目标,稍微加强一点抵抗力量,争取将它拖在某个目标中暂时脱不开身,让它无暇顾及偭定,为自己进一步壮大赢得时机,也是一个可能。

比如说中东、比如说南斯拉夫……

内线作战是被动招架,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即便胜利也是惨胜。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为敌人所动,自主选择战机才是用兵上上之选。

雷达、近防炮、光纤网络指挥中心……

关飞在心中默默地计算着一些需要于近期就展开的生产线制造项目,并不时对清单进行增添修改,让它变得越来越长、越来越复杂。

……

联合推销旋翼机的计划,让总参代表团一干人很是动心,他们也第一时间就通过电话,向首都方面做出了汇报,接下来就等待高层作出最后决策。

他们来关飞这里,当然不是为了赚点蝇头小利,所谓学习无人机战法,不过是摆在明面上的理由。真实目的,是对北方战区做一次全方位考察,实际了解一下关飞的实力到底如何,评估他到底有没有解放全偭定的可能性,为国内下一步确定跟他的关系,提供技术上的参考。

因此像来之前双方沟通,拟定重点考察的直瞄榴弹发射器、无人机等项目,他们只分别用了一天,听取了详细战斗过程,与战区相关作战部队进行了一番讨论,就只留下少数人继续跟进技术相关的研究。

其他人则在征得战区同意后,分成数十个小组,分散到战区各个地方进行更加全面的考察。

关飞、张盛国等人对他们大开方便之门,允许他们除了少数核心重地不能去,其他地方一概任由参观,并为每个小组都配备了一名陪同人员。这一来是为他们提供接待,二来也是避免他们乱走,去了不该去的地方,毕竟即便是兄弟朋友也有不想被他们知道的秘密存在。

……

“这里就是电子科技大?条件很不错!”

首都计算机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张东来站在电子科技大的校门口,望着一尊电子自旋青铜雕像,再抬头望望从这里就能看见,侧面有着学生公寓、教师公寓字样的高楼大厦,不由赞叹道。

相对于其他人喜欢去部队、去工厂、去研究所,他更想到大学来看看。他一向认为,了解一个地方的科技水平高低,只需要看看他们的教学质量就知道了。高水平的大学,最少也能教出水平线以上的学生,并会涌现出不少有可能成为未来栋梁的优秀学子;而低水平的教学,只可能教出一群混日子的庸碌之辈。

站在电子科大门口,这里具体的教学水准如何暂时不得而知,但硬件设施看起来的确很气派,第一眼印象感觉不错。

“从七九年春正式开办以来,电子科大已经招收了三期学生。第一批已经到了大三下学期,已经上完所有课程,大都去了各科研单位、工厂实习,不在学校内。最新一期是去年秋天入学。目前学校里主要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共有两千一百人,其中本科七百一十四人、专科一千三百七十五人。他们在大学期间,学费、住宿、吃饭全免,每月还能领到二十元生活费,可以专心学习……”负责陪同的葛浩自豪地向他介绍道。

“学生很多啊!教师教得过来吗?”张东来吃惊道。

国内现在师资、物资不足,招收大学生非常严格,采取的还是小班教学,一个班的学生不过二三十人。教师照顾少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在每个学生身上花费的时间更多,当然教学质量也就更好。

电子科大光是大一、大二就有两千多人,分配到十几个院系,岂不是每个系都有上百人。这么多学生,老师教得过来么,况且老师自己也有科研任务,那么还能在每个学生身上,分配多少精力呢?

见到军分区如此求大求成,急功近利的表现,他不觉隐隐有些担忧,眉头也微微皱了起来。

葛浩闻听呵呵笑起来:“张教授不用担心,电子科大除了管理人员、勤杂工作人员,共有公共课老师三百多人、专业课讲师七百余人、教授级讲师四十余人。每位专业课讲师只需要带三、五个人,因为还没有研究生,因此教授也有闲暇精挑细选出部分尖子生担任试验助手,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不耽误课题研究。”

“你们怎么有这么多老师?”张东来又吃了一惊。

这个师生比,几乎是一比二的比例,一个老师带两三个学生,就连国内重点大学都比不上!

这可是货真价实的精英教学!

“许多讲师都是这两年过来的,大多是提前退休的老教师。”葛浩轻描淡写道,在这一点上没有详细解释。

七八年底,随着大批知青返城造成就业困难,许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了子女能够顶替工作提前退休,其数量高达数十万。军分区便向国内提议能够邀约部分教师过来,在国内协助和军分区双方努力下,从全国各地来到新城的教师人数大约有八千多人,并还有更多教师适应不了退休后生活,接受军分区诚邀来到新城,再次走上讲台,重拾教鞭。

虽然新城以每年三到四所的速度,建起一所所大学,师资力量方面却并未成为桎梏的瓶颈。每当一所大学落成,在其他大学暂时借地教学的教师、学生便欢天喜地搬到条件更好的新校舍,对教学完全没有造成影响。

张东来参观的电子科大,当初就是用来临时安置其他尚未完工大学的几所大学之一,校内有八栋十六层电梯公寓。每间寝室最多时曾挤进去八个人,平均每栋公寓有一千五百多名学生。

随着一所所新大学启用,教师学生离开,现在这里只有生物相关的制药工程系师生还暂时借用校舍。

不过制药工程系的人数较少,师生加起来也还不到三百人。

当初的八栋教职工宿舍,实际上只有下面七层还在使用,七层以上基本都已空置。

每间寝室的学生少了,住宿、学习条件大大改善,就连寝室内冲突、抢电梯、楼梯的现象也都不复存在。

就是空置率大了点,有些浪费。

理工大、电子科大等几所学校领导进行过几次交流,讨论是否将部分楼层低价出租给教师、学生或是公司作为办公场所,为教职工、学生自主创业降低负担,减轻一些压力,算是母校对学子的支持。

或许,这几所大学会成为未来某些高新科技产业的孵化基地,也为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