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十多天的相处,一号已经产生一种本能,夏九歌叫他就跟着,不叫就回自己屋里待着。

就抱着鲁班锁跟在身后。

赵阳程半路跟夏九歌分开,夏九歌两人来到之前筑建的陶窑时,这里已经聚集不少幸存者。

领地内不过三十人,在这里的有将近二十个,这倒是让夏九歌颇感意外。

见夏九歌到来,幸存者们纷纷跟他打了个招呼,夏九歌只能无奈含笑点头应答。

他早说过大家平常不用这么客气,但幸存者们每次见到他都是打招呼,刚开始还不太适应,现在也只好接受。

人群里的王大力跑出来跟夏九歌打完招呼后走向一号,笑道,“傻逼,你好!”

“你好屌毛。”一号用生硬的中文说道,他没有忘记夏九歌今早跟他说以后叫王大力做屌毛。

“你叫错了,我不是屌毛。”王大力有些恼怒说道。

之前教一号说那些成语就是单纯让他对别人说,然后引起其它幸存者的不满围殴他一顿。

要知道当初差点死在他手里,王大力可是对他提不起好感。

“不,你是。”一号摆弄手里的鲁班锁头也不抬的说道。

“你大爷的,再叫我锤你了!”

有些话一号听不懂,所以并不理会王大力。

“大力别搞,他身上有重要的信息,别让九歌的努力白费。”张易尘提醒道。

夏九歌并没有阻止王大力,而是在专心检查窑是否有破损,王大力对一号心存怨恨他理解。

哪天自己没赶到的话王大力说不定早已成为刀下亡魂。

一边是过命交情的兄弟,一边是靠手段控制的小弟,王大力想整搞一号,他不介意睁只眼,闭只眼。

等跟一号要到想要的消息,他依旧未开化有野性,放走是不可能,为了绝后患,夏九歌想亲自送他最后一程。

“算你走运,不然我削你!”王大力在张易尘的提醒下咬牙说道。

一号依旧没有抬头。

“大家都在啊,今天不去赚劳动点吗?”夏九歌检查完窑内后有些不解的开口。

“首领我们想预定买陶锅。”一名中年男子回答。

“领地不是有食堂吗?是饭菜不合胃口吗?

“不是,”中年男子摇摇头,“领地的铁锅只有三个,平常都不能自己使用,长期饮用生水对身体不好,而且去工作还要跑回来吃饭,如果自己有锅我们可以带食物自己煮跑回来一趟。”

夏九歌听后若有所思点点头,片刻后对张易尘说道,“张哥,以后开个商店吧?领地内存储的生食物可以出售。”

“正合我意。”张易尘点点头。

其实这个意见他早就想跟夏九歌商量这件事,只是这段时间夏九歌亲自提出来,刚好顺水推舟答应下来。

这个问题私下就有不少幸存者提议过。

没有时钟,开饭时间不能及时回来吃饭,回来不准时都是冷食物,还耽误赚劳动点的时间。

如果自己有锅能自己煮就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而一众幸存者们听到后一脸兴奋,领地稳定下来后,一般只是出售熟食,他们没有锅只能在食堂吃。

但有一部分人更想自己煮,这也是领地内烧陶为何那么多人来看。

一个是想看看陶锅是如何烧的。

一个是看看有没有办法买下一个。

最主要的是十几人睡一间大棚子,而且基本都是大男人,大夏天屋子虽然通风但很臭。

加上集体一起睡,有的人打呼噜有的人脚臭,很影响睡眠。

还没有个人隐私,用难听一点话来说,想打个飞机都难。

有些人早就自己搭建新的小棚子自己煮,然后有属于自己的锅煮食物,睡觉吃饭两不误。

“让让,让我们过去一下。”人群后方肃清的声音响起。

幸存者们听到声音后分开一条通道,只见鲁肃清带着三个学徒正抬起三十几个修坯后完美无比的陶器走来。

幸存者们生怕撞到他们碰到陶器磕碎又再次将通道扩大一些。

当看到锅只有几个,有的幸存者有些失落的说道,“锅这么少啊?”

“不用担心,这只是实验,成功后会大批量生产。”鲁肃清将陶器抬到窑前轻轻放下后含笑回答。

这话才让失落的人群眉开眼笑。

“首领,第一个陶器你亲自放吧?”鲁肃清问夏九歌。

“这是你的主场,我一个门外汉就不掺和了,我帮你生火差不多。”夏九歌连忙推脱。

他很清楚自己的定位,这是鲁肃清擅长的,术业有专攻,可不能把烧窑搞砸了。

见夏九歌推脱,鲁肃清也不含糊,开始依次将陶器放入窑内依次摆好。

又将一些一些碎木炭放入陶器的缝隙中,将整个窑内塞满。

等放完后用夏九歌之前制作的红砖头封窑顶。

最顶部的红砖特地开了一个口子,将跟食堂申请的铁锅盛满海水放在窑的上头。

一群人看他这一系列操作有些茫然,不知道放一口锅干嘛。

最终还是王大力按耐不住问道,“烧陶还要配锅干啥?”

幸存者们也是一脸好奇。

闻言,鲁肃清也是耐心解释起来:

“我们烧的是土陶,温度一般在900c与1200c,如果温度太低会烧成低温陶不耐用。

而在升温的过程中,有几个阶段,烘烧阶段在三百c之前陶坯需要掌握温度,目前陶器看起来虽然很干,实际上还有一些结合水,升温太快陶器容易破裂。

岛上没有测温的东西,前面三百c我无法精准把握,水的沸点是100c,当铁锅里的水烧开后就要给窑内通风排水气,这样烧出来的陶器不会破裂。”

听他讲完,所有人恍然大悟,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他们以为烧陶原来就用柴火烧就行,原来还有这么多门道。

这时候鲁肃清担心到时窑的温度太高不好操作也将鼓风机提前架好。

“那我点火了?”夏九歌见他已经完成准备工作后问道。

“可以。”

烧陶夏九歌不会,但是点火太简单了,引燃火堆后火焰开始将木炭引燃,窑内温度很快升高。

正如鲁肃清所说,等铁锅内的水烧开后将锅拿走,开始通风排水汽,而他则是利用经验开始判断窑内温度是否可以进行到第二个升温阶段。

等到这个时候幸存者们早已散开都去忙自己的事,现场剩下的只有夏九歌跟鲁肃清一行人五个。

熊熊大火将窑顶封窑的砖窑直接烧得通红,泥巴做成的砖头就像是一块火红色铁块。

夏九歌靠近炉子添个柴火都被迎面而来热浪烫得暗暗咧嘴。

升温阶段,需要人工往窑内鼓风添加柴火,将温度不断提高,而这个过程起码要七个小时。

而窑鼓风机又不能太远,不然产生的风力根本不够给窑内增温。

五四人只能轮流去手动窑鼓风机,每次都搞得自己满头大汗。

连一号也被迫参与进来。

鲁肃清说好在这是小窑,如果是国内那种大窑,需要烧个三天三夜,一旦从点火开始都要有人24小时值守。

等到窑内温度冷却后才能休息。

听得夏九歌安安咋舌。

四个人轮流窑鼓风机,而鲁肃清则是把握温度。

“你这是怎么判断窑内温度的鲁先生?”

听到夏九歌这么问,鲁肃清呵呵一笑,“一个是看窑火的颜色,简单来说温度越高颜色越亮,一个是通过吐口水。”

“吐口水?”夏九歌一脸惊讶。

“这就是老师傅教的绝招了,他们通过窑身吐口水,等水分蒸发的时候观察小水珠跳动的动作,就能大概判断出窑内温度。”鲁肃清一本正经回答。

“我懂了,教我!”夏九歌两眼放光。

鲁肃清哈哈一笑应了下来,夏九歌好学的性子他很喜欢,有这份执着,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有所成就。

如果在国内,他真的很想收这样的人做亲传弟子。

烧窑的工作,从白天烧到了晚上,连饭菜都是张易尘送过来的。

等烧完成后天色早已经暗下,鲁肃清看着正在冷却的陶窑,摇摇头说道:“太暗了不适合开窑,只能等明早,我们只能先回去休息。”

“那,明天见。”夏九歌向他挥挥手。

大半天的劳作,他也有点吃不消,回到屋内擦拭身体后倒头就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