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穿越种田从成立教派开始 > 第674章 越寿教,加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兴汉京城人口巅峰时原本接近百万,可是居京城因为物价高,加上打仗各种东西都缺,小民欠债破产的都有许多,所以平民百姓日子过得艰难,如果连容身之处都没有的话,就离开了京城。

安右道的逆势繁荣在这两年就吸引了许多人过去。

京城作为天下的中心,人才还是很集中的。他们原本是想在京城出人头地,或者做官或者做买卖,教育资源和社会关系资源也是京城之中最丰富。

一些人实在熬不下去,一些人对京城失望,对自己能在京城出人头地感到绝望之后,发现安右道蒸蒸日上,就去试了一试。试过之后就再也回不来了,觉得何必在京城苦熬,安右道的日子更痛快。

安右道的繁华所产生的对人才的虹吸效应,让京城里的工人、力夫纷纷结伴前往安右道讨生活,一些岁数不小的落魄读书人,也愿意去安右道找延寿教讨一份教书的工作,至少吃穿不愁。

再加上出奔到安右道定居的富人、权贵人群,京城的人口缓慢流失持续下降,现如今因为四处征兵以及用贬值无数的纸币来“抢”街面上的物资,更是导致人口跌破了60万人。

因为物资被朝廷用这种手段抢走,市面上的商品急速减少,只剩下一些后台过硬,有关系的店铺还敢开着,不怕被朝廷拿“纸钞”把东西“抢”了去。

但也因此,这些店铺大肆加价,商品价格一日三涨。谁让这种“人为造成的稀缺”存在呢,他们不可能不加价的。

京城的生活水平迅速恶化,没有积蓄只能吃一天看一天的人已经开始卖房子准备跑路了。可是急着卖房子的人那么多,买房子的人却少,导致房价跟着一路暴跌,腰斩都是高价,许多房子都只能三折起。就这还没什么人愿意买,因为趋势下跌很明显,谁都想再等两三天,说不定价格还会更低。

卖儿卖女的就更多了,父母活不下去了只能跑路,可是太小的孩子跟着上路等于是一个死字,只能卖掉,希望有好心人可以收留。

可是这个市场也饱和了,京城里的达官贵人虽然多,可是家里的奴仆此时多得都溢出来。不要钱只要给口饭吃就行的奴仆太多,没地方安排。

拖个地擦个桌子七八个人上阵,连仆人的小头目身后都能跟一串跟班,再收人就真的连站都站不下了。

就这样,还有兵丁上街拉丁壮去守城的,说是发钱给吃的还分东西。到了地方就不让走了,钱倒是也发吃的也给,也确实分你一根烧火棍,能打架也能当扁担挑东西,就是不许出军营。

反正就是在军营里熬着吧,总有活给你们干,不会让大家闲着。上峰要求多少多少兵员守城,下面的人招不到兵,半抓半骗都得把人凑齐,不然乌纱帽肯定是要掉,脑袋会不会掉就要看上面喜怒无常的心情了。

再加上各种对兴汉不利的消息连番轰炸,京城到时候肯定要和大明打血腥守城战的消息所有人都有预期。这种情况下京城每天流失几千上万人口都算情理之中。

大明军队抵达安江道武州和宣庆道宣州的时候只是进行了一番武装游行,因为观察使不抵抗逃走,所以没人主持抵抗的情况下,各县城池纷纷开门迎入了大明军。

他们其实早就被延寿教渗透过,只不过没有其他地区渗透的那么彻底那么深。兴汉朝廷在这里的统治还是有惯性的,因为这两地都靠着中京道,离京城就差一个州的距离。

京城的武装力量探出去5万禁军,这个爪子刚伸出去就被延寿教连腕斩下,导致现在京城看不到险要可以防守的地方,干脆就在京城里收缩着不敢战。

朝廷当然有给延寿教进军京城路线上的沿途官员都下命令死守。可是兵没有、钱粮没有,一些只是土围子城墙的县城哪里愿意拼命。

朝廷要知县知州等人就地筹款组建军队抵抗,他们手里没有钱粮就只能跟当地的士绅、地主,也就是当地盘踞的各种家族势力求爷爷告奶奶,求他们支援一点钱粮。除了钱粮之外,再帮忙募兵。

可士绅地主们凭什么给你钱粮帮你募兵啊?兴汉朝廷这些年的统治威望,在对北原的国战过程中已经丧失殆尽了,民间十分疲敝,给你钱粮还帮你募兵的未来预期却很灰暗,谁还愿意啊。

如果是胡人杀过来,大家可能还会咬牙帮一帮,毕竟都怕被胡人劫掠被他们屠杀。可要来的是过去的延寿教,现在的大明,大家都不怕他们作恶,那就更愿意等着见证改朝换代的那一天。

因此就算有紧闭城门的县城,里面最多也只有几百守军,看到黑压压数万大明军队开过来,士兵直接就把城门打开投降了,没人愿意白白送死。

反正也没见到知县自尽的,反倒有见到出城十里迎接大军的。

轻松拿下武州和宣州之后,大明等于完整地拥有了安江道和宣庆道,加上另外三省,大明已经占据了整整5个省。

拿下这两个州之后,明军马不停蹄,荆襄道的明军4个师进军中京道元州。拿下宣州的4个师进军中京道宁州,占据武州的4个师,进军中京道金州。

中京道除了京城所在的兴州,都受到了延寿教军队的攻击。

与此同时,周宇让《大明周报》第二期发售。

也是提前准备好内容,然后印刷好了以后悄悄带到各处,尽量全国同天发售。

第二期《大明周报》的内容详细介绍了大明现在的“领地”范围有多大,各省的观察使都叫什么名字,还大略透露了延寿教有多少军队。当然这方面的数据不会在报纸上体现得很精准,但是拿来炫耀实力是足够了。

同时报纸上还刊登了周宇的第一份圣旨,凡是今年剩下时间就加入大明的地区,明年不交钱而且只用纳一半粮。如果今年没有加入大明而是拖到了明年才加入大明的,明年纳粮数目不减,钱税可以只交一半;如果到明年都拖着没有加入大明的,那就要罚本地区的粮税都要多交一成。

不论是好处还是惩罚,都只施行一年,大家自己看着办。但想获得最大好处的窗口期就只剩下今年最后两个月了,大家看着办。

这当然会引起巨大的轰动和讨论,但还不是最炸裂的。

最炸裂的则是一些被兴汉罢官定罪的犯官在报纸上实名讲出自己被兴汉朝廷怎么坑了,官场如何无底线倾轧自己的事情。

事情不够大,不够吸引眼球的根本上不了报纸,凡是能上报纸的事件,都是出现翻转和惊掉人下巴的。因此虽然只是一张报纸4个版面,愣是又让人疯狂抢购。

就算有朝廷的禁令在,而且还有人去抓卖报的人都没用。他们拿报纸只需要一张1文钱的超低价,卖出去的时候却能看情况卖个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富贵险中求,谁都认为自己不会运气那么差被抓住。

因此照样有人偷偷卖,照样有人偷偷买,照样有人被抓住,照样有人被栽赃。

越禁的东西越有人看,越不让人读的东西反而天然的有一种可信度……

第二期数量涨到15万份的《大明周报》照样在几天的时间内没有人退货,能卖的都卖掉了,卖不掉的也都收好了慢慢卖,零售商们都觉得这东西总有能卖出去的时候,不会退回去的,亏不了本。

正因为第二期《大明周报》的消息,南方诸省的募兵事宜更加艰难了,毕竟这大明张嘴就是减税,不少人都偷偷羡慕那些现在已经加入大明的人。他们明年的税里可是只要交一半的粮,不用交钱呢。

你当了兵去抵抗,到时候打不赢不说,说不定还误了“加入”的时间,到时候反而亏得更多。

底层民众的思想就是这么“朴素”,他们能看到的眼前利益就那么多。如果周宇敢承诺“三年不纳粮”之类的话,绝对有一些苦地方会立刻爆发起义,选择加入大明。

兴汉朝廷在舆论战上被爆得渣都不剩,连一个做回应的平台都没有,只能凭借底下官员的自觉去禁这份报纸。可底下的官员他们难道就不会看着报纸上的消息,盯着大明军队的数量来计算双方实力的差别吗?

算着算着,他们的心思也会转变,态度也会朝新皇帝倾斜。

一些原本是兴汉忠臣的人,在看过这份报纸后,更是被上面犯官们透露出来的官场事件所动摇,觉得自己当这种皇帝的忠臣,是不是其实有点“愚忠”了?

要论这第二期《大明周报》明面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那就是占据西南的越寿教高层在经过讨论之后,决定加入大明。

他们不认为自己有参与到天下这场博弈的资格,他们的实力十分一般,只是凭借着穷山恶水的地理优势,加上兴汉没有多余的力量所以才没有过来剿灭,否则他们可没有现在的安宁日子。

其次教主已经登基为皇,他们这个本来就是依靠延寿教制度崛起,后面又受延寿教帮助和指导,才站稳脚跟的“起义军”,如果现在不及时表态效忠,可能会被陛下视为有异心。

而让未来的天下之主生出这种印象,他们还能有什么前途可言?

再则就是报纸上写的“优惠政策”实在诱人。原本就心向延寿教,现在心向大明的越寿教教徒们,都希望赶紧也加入大明,然后明年就只要缴一半粮税就够了。

因此,越寿教宣布原地加入大明后,消息再次震撼天下。

对兴汉朝廷来说,两股反贼,大小合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