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贾诩说这番话时,眼神中满是担忧,从他得到的消息来看,李儒已经被刘隅所擒获。

如果刘隅第一时间诛杀李儒,贾诩丝毫不会感到意外。

从刘隅拿到天子诏书离开雒阳开始,李儒对于刘隅的的杀招,就连续不断。

若不是刘隅智谋深远,恐怕早已经死在李儒的手上。

把一座大汉二百年的都城焚烧殆尽,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死于非命。光凭借这一项,就足可以让李儒万劫不复。

“文优此时正在府上,文和是不是想见见他?”

刘隅问的很随意,并没有丝毫的情绪波动。

听到刘隅的话,贾诩眼神中露出一丝震撼。

“李公对于我有引荐之恩, 至今不敢忘, 若皇叔恩准,请先让我见见他。”

“叔至,你带文和过去吧。”

陈到应了一声,带着贾诩向后院走去。

过不多久,来到一处幽静的院落前。

贾诩微微驻足,细细打量小院中的布置, 见院中红花绿树,小桥流水。布置十分精致。

院内两三个侍女模样的人,正在收拾庭院,见两人前来,急忙行礼。

看到这些,贾诩脸上也露出一丝惊讶,在他的印象中,就算刘隅还没有给李儒治罪,也会在监牢之中,就算不在监牢中,恐怕也会被软禁。

从目前的情况看,显然不是这种情况。

这么清幽的环境,根本就没有半点苛责之嫌。

“李公就在此处。”陈到用手指了指房间,继续说道,“我告辞了。”

说完行了一礼,转身离开。

贾诩缓步向前,走到房门处,正要敲门,却见屋门一声轻响。房门打开。

面容干瘦的李儒站在门口,一向明亮的眼神中,隐隐有一丝黯然。

贾诩行礼。

“李公,别来无恙。”

李儒淡淡道:“败军之将,苟延残喘罢了,还说什么别来无恙。”

“来、来,快快进屋,我在此处等你多时了。”

两人走进屋内,坐定后,贾诩饮了一杯茶。

“李公知道我要来?”

“不错。”李儒回答的很肯定,没有丝毫犹豫,“刘皇叔智谋深远,谋划事情没有丝毫遗漏,对于文和这样的大才,他必然会重点关注,自然没有让你离开长安城的道理。”

贾诩佩服,事情也的确如李儒所说的那样,自己乔装改扮,本以为能够逃出长安城,谁知道,刘隅派出徐元直在城门口等着自己。

“李公所料不错。”贾诩微微一叹。

说完,把自己出城的情况,给李儒说了一遍。

李儒淡淡听着,没有丝毫意外。

“文和如今如何打算?”

贾诩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李公觉得皇叔此人如何?”

“智谋深远,气度不凡,是个少年英雄,以我看,大汉若能兴旺,必然兴在此人身上。”

贾诩没想到,李儒对于刘隅的评价这么高,大汉如今到了什么程度,两人十分清楚,虽然说不上名存实亡,但已经开始分崩离析了。

各路诸侯,开始相互攻伐,已经完全没有汉臣的样子。

他们忙着占地盘,早就把汉室的规矩抛之脑后。如果刘隅真能在这个程度下,兴旺大汉,这份功绩,足以媲美光武帝了。

“李公真觉得皇叔能中兴汉室?”

“难啊!”李儒微微叹气,“据我观察,皇叔是中兴汉室的唯一希望,若他也不能完成此项任务,那大汉四百年江山,可就要真正易主了。”

“李公,皇叔把你留在此处,是不是想让你归顺他。”

“不错。”李儒坦然承认。

“如今李公如何打算?”

“文和还不知道我吗?自从相国死后,我心已经死去,断然不会再投靠他人,如今拖着残躯不死,只为了等你前来,和你交代一件事情。”

“李公,恕我直言,相国虽然对你恩遇有加,可你这些年为他鞍前马后,出谋划策,早已经偿还,若没有李公,别说到相国之位,恐怕终其一生,也不过是西凉一小吏。”

贾诩说的很不客气,甚至有些狂悖。他跟着董卓的时间不长,对董卓的敬畏之心,远远不如李儒。

李儒自然也听出了他言语中的怨气,他低头沉思。

往事历历在目,让李儒有些感伤。

过了许久,他才平复了心情。

“文和,自从相国遇害后,我整日在想,若非我在其中推波助澜,相国可能到最后也官职不大,却可以安稳度过一生,从这个方面来说,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贾诩听出了他感慨之意,在他心中却不这样认为。

董卓从西凉来到雒阳城,若是没有李儒的谋划,董卓或许不会走到相国的地位,但要说能躲避祸端,贾诩认为不可能。

董卓的性格贾诩很了解,他就不是一个愿意安分守己的主子,即便没有李儒的相助,他那颗永远不能满足的心,依旧会躁动不止,他不会心甘情愿的待在西凉,依旧会想尽一切办法,走出西凉。

贾诩知道,这一路上,李儒曾经不止一次让董卓躲过劫难,逢凶化吉。

若是没有李儒的相助,董卓很有可能会死在某次的阴谋中。

“文和,你接下来如何打算?”

贾诩沉吟片刻。

“我还没有确定。”

“如果你相信我的眼光,刘皇叔是一代明主。若是我在多年前遇到他,或许……”

李儒说到此处,一声长叹,他的意思很明显,若是多年前遇到刘隅,必然会像辅佐董卓一样,全力以赴辅佐他,可惜造化弄人,有些事情,终究是回不去了。

对于李儒的这个说法,贾诩丝毫不怀疑。

从目前来看,他足智多谋,虚怀若谷,这些都是明主的必然条件。

有董卓的前车之鉴 ,贾诩依旧心有顾虑,当年的董卓又何尝不是如此,在权利没有到达顶峰之前,一样的从善如流,虚怀如谷,可等他当上相国之后,还不是一样的固执己见,耽于享乐。

贾诩对于人性有着很深的了解,也明白的权力的毒药是多么的可怕,等权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他就会散发出无尽的毒性,不断吞噬着眼前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