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这豆浆味太怪了。”吴书凤尝了一口豆汁,不知道用了多大的毅力才把嘴里的那口豆汁艰难的咽下去了。
赶紧用筷子夹了个包子放嘴里,咽下去了才觉得好受些:“我这是不是属于山猪吃不了细糠呀,
算了,我还是不为难自己了,吃点包子完事。”
吴书凤没想到这尝试下新食物,自己这胃这么难接受。
(注:没有想黑谁,没有针对谁。就跟吃香菜、折耳根、榴莲、辣椒一样,有人喜欢,有人逼着自己吃,依然吃不惯。纯粹个人喜欢而已。)
“小姨,你说有没有可能,你面前的豆浆不是我们平时喝的那种豆浆。
人家是豆汁。”罗叶把自己盘子里剩下的那个煎饼果子,往吴书凤面前推:“小姨,来尝尝这个,好吃。”
“吃不惯就别吃了,我这碗豆腐脑还行,你要不要来一碗?”张礼珍吃着自己碗里的豆腐脑,味道不错。
“要不要来碗羊杂汤?这羊杂汤好吃。”吴书容给吴书凤推荐自己吃的羊杂汤。
反正出来旅游嘛,自然是尝尝自己以前没尝过,没吃过的东西。
这个不爱吃,也可以换下一个嘛,不打紧。
就跟吴书容以前去南方沿海旅游,看大海,当地人吃海鲜更讲究原汁原味。
这平时吃惯了麻辣的胃,吃那边清淡的海鲜,偶尔尝尝鲜还行,这连续吃了几顿后,就吃腻了。
尽管有些吃不惯,但不可否认那海鲜确实不错。
有天早晨,吴书容看本地人吃那什么螺蛳粉吃得香,听说是当地特色,很好吃。
吴书容也尝试了下,然后吴书容觉得自己嘴巴里面的那味道,一上午都没缓过来。
还是中午的时候,点了些麻辣的菜,还回过味来。
自己吃不惯也不能说那食物不好吃,毕竟人家本地人吃得挺香的。
只是说各人口味不同吧。
“羊杂汤呀,算了,我还是来碗面吧。”吴书凤摇头,又转身招呼老板:“老板,给我来一碗炸酱面。”
“我也要来一碗面。”吴书华也出声,刚刚面前这碗吃完了,没吃饱,决定再来一碗。
——————
一行人吃完早饭,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大家往学校走去,今天是新生报名第一天。
大家来到校门口的时候,校门口已经有三三两两来报名的新生和家长了。
此时,有很多学生和家长在门口拍照留念。
罗文一行人也跟其他人一样,在门口拍合照。
“走走走,咱们抓紧进去,这么多人,说不定报名的地方还要排队呢。”拍完照,罗月云招呼众人往里走。
“罗叶,你的棉被那些还没买吧?”
“去学校看看学校提供不?”
“如果学校的被子薄了,等报完名,咱们就去买厚被子。”罗月云看着四周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
琢磨着大家得抓紧时间办正事了,不然这报个名,指不定什么时候才搞的完呢。
既然来得早,就抓紧时间,免得人多了拥挤。
“恩,对,这北方的冬天冷,被子得准备厚实些才行。”吴淑芬也赞同。
“先看看学校卖的被子厚度咋样再说吧。”吴书容之前也不是没想过给罗叶从家里带被子来学校的。
但这距离实在太远了,如果是在省城读书,吴书容觉得从家里拿被子也不算太麻烦。
关键是这距离远了,还不如直接带钱来,直接置办呢。
还有一点就是吴书容始终认为,学校提供的被子,即使差点,应该也不会太差。
毕竟学校内有那么多学生使用,质量太差,也说不过去不是。
“先找到报名的地方,先报名,然后再去宿舍,说住宿的问题。”对此,吴书华很是有经验,毕竟上次送自家儿子去大学报名流程就是这样的。
尽管学校不一样,但应该也是大差不差的。
“恩,跟着人群大部队走,前方那处热闹的广场处,应该就是新生报名的地方。
新生报名应该还是快,半天就能搞完。”这点,罗文还是很有经验的。
毕竟当初李静和吴飞去大学报名的时候,罗文也是跟着一起去了的。
为此,罗文还特意留意了下这报名流程,就是为了有一天自家闺女读大学报名时,自己好歹有点经验了,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果然,这不,就派上用场了嘛。
“别着急,这报名不是有两天时间吗,咱们慢慢来,不着急。”吴友芳宽慰。
吴友芳还是第一次跟着新生来报名,这场面,别说,还有点激动是怎么回事。
看着这一眼望不到头的校园,也不知道这校园有多大。
一行人走在校园内,有三三两两的行人骑着自行车来来往往。
吴友芳突然问吴书容:“书容,要不给罗叶买辆自行车吧?”
“我看这学校里大家都骑自行车,要不给罗叶也买一辆,这别人都骑自行车,总不能让罗叶走路去上学吧?”
“学校这么大,得走多远呀。”
吴友芳看看好些骑着自行车的学生从自己身旁路过,和远处一些地方停放着的一排排自行车。
吴友芳琢磨着,这学校说不定跟老家村里有的一拼,
这每天上学走路,都不知道要走多远才能到教学楼。
“等报完名咱们不是要逛学校吗?”
“到时咱们把学校逛一遍,看看到底有多大。”
“如果实在需要的话,趁着我们都还没走,就去外面卖自行车的铺子逛逛。”这如果要买,吴书容琢磨着得买一辆好点的自行车,
好歹要骑5年呢,
万一质量不好坏了,这人生地不熟的,都不知道去哪里找师傅修车。
“恩,买好一点的自行车。”罗文和吴书容的想法不谋而合。
“爸,妈,如果要买自行车,不如就买个最便宜的吧,能骑就行。或者8,9成新的二手也行。”这读书几年后,总会离开的,
买一辆贵的自行车才骑几年就扔了,有些心疼,不如买辆最便宜的,或者8,9成新的二手自行车。
就算到时不要了,也不心疼呀。对此,罗叶不挑。
“我说叶妹呀,咱又不缺那买自行车的钱,不用这么节省。可以买个好点的。”张礼珍是真的这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