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
荆州牧刘表病重,而长子刘琦年幼且软弱无能,次子刘修对军政之事丝毫不感兴趣,一时间,荆州文武人心惶惶,尤以蔡家最为惶恐。
蔡家乃荆州八大豪族之一,族中主心骨蔡瑁的姐姐又嫁于刘表,加上蔡家多出武将,把控荆州不少兵马,然蔡氏却与刘琦不和,且尚未有出。
若是刘表病故,刘琦继位,蔡家众人皆担心会对蔡家不利。
一时间,以蔡瑁为首的蔡家,心生异动,与蔡勋,蔡中,蔡和暗中多有沟通,得知刘备有成龙之姿,且对蔡家多有称赞,几人暗中商议,决心暗助刘备,以防荆州形势有变,也好有个新的投奔。
于是,蔡家多有出资相助刘备,更是将族中不少青年送去刘备军中,一是为了锻炼族中年轻一代,而是向刘备暗中示好。
而扬州的孙策和周瑜夺得扬州之后,屯兵淮南郡,隔山观虎斗,待刘备和袁术斗的两败俱伤之后,再行出兵。
但,袁术手下武将开城引刘备军入城,使得刘备损伤不大,一时间,孙策和周瑜不知该不该出兵攻打刘备。
就在这时,两人得知,荆州刘表病重,人心思动,两人立刻出兵,经庐江郡,进攻荆州江夏郡。
江夏守将太守黄祖和江夏都督苏飞苦战数日不敌,苏飞战死,黄祖被黄盖活捉,成为俘虏。
消息传回襄阳,人心更是不稳,刘琦派陈就和邓龙领兵前去江夏,抵挡孙策。
陈就和邓龙两人因与黄祖有旧,想要救出黄祖,主动挑战孙策,斗将之时,两人皆被孙策不到三合就砍落马下,两人一死,队伍溃不成军,被孙策杀的大败。
消息再次传回襄阳,一众文武皆是惊恐万分,无计可施,刘琦更是心无主见,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而蔡瑁适时进言刘琦,言说刘表对刘备有恩,先是收留刘备,后有借兵之恩,让刘备率兵前来协助阻挡孙策。
刘琦一听,犹如落水之人抓住了救命稻草,立马命人传讯刘备,请求救援。
刘备听得传讯兵说明情况之后,直说了一句:
“景升兄对我有恩,如今有难,备定当为其排忧解难!”
随后,刘备留张飞领兵两万驻守寿春,自己和关羽,徐庶,蔡中,蔡和一同返回荆州,直奔江夏。
蔡瑁联合荆州士族,暗中运作,使得刘琦封蔡瑁之弟蔡勋为偏将军领兵前往江夏,和刘备一同御敌。
刘备到荆州后,蔡勋,蔡中,蔡和直接认主刘备,将手中兵马全部交于刘备统领,兄弟三人任由刘备差遣。
徐庶定计于刘备,言说孙策和周瑜刚刚经历大战,士兵疲惫,不以为继,当坚守不出,孙策必退。
于是,刘备一心死守,孙策和周瑜无可奈何,扬州刚刚夺下,还未平定,见不可速胜,便率兵返回,巩固已夺之地。
孙策退兵,襄阳举城欢腾,而蔡瑁又联合心腹之人进言刘琦,让刘备帮忙驻守江夏,以防孙策,刘琦对此是欣然答应。
而关羽则对士兵加紧整编,剔除军中异己,提拔心腹之人,没多久,江夏守军名为刘表的军队,实际已被刘备和关羽掌控。
刘备虽然知晓此事,但却装作不知。
而就在这时,刘表的病情好转,听得刘备帮他打退孙策,而江夏战事已停,心存感激,便邀请刘备前来襄阳相聚,席间蔡瑁和荆州士族等人对刘表多多劝酒。
而刘琦担心父亲大病初愈,不宜饮酒,却被蔡瑁以长辈身份喝斥,刘琦胆小,再不敢言语。
次日,刘表口吐鲜血而亡,刘备大哭,哭声感天动地。
随后,襄阳城大摆丧事,刘琦和刘修因需要守丧,外面之事多由蔡瑁和刘备处置,期间,不少的文武皆因各种原因被处死。
剩下的文武,多是拥戴刘备之人。
服丧期间,刘琦听闻外面惊变,一时吓得魂不守舍,他虽然不是智计过人之辈,却也知晓荆州会有巨变,而支持自己之人已经多数被杀,已大致明白自己正身处险境。
刘琦苦思,自己如何才能保命,却不得法。
刘表下葬之后,刘琦得身边一名随从指点之后,将荆州让与刘备,自己愿出任武陵郡太守之职。
谁知,州府之中,文武落座,刘琦当着文武说出之后,刘备却是不肯受,义正言辞的大声对刘琦言道:
“景升兄于我有恩,如今他尸骨未寒,我怎能夺其荆州?”
“侄儿放心,你稳坐荆州,若有外敌来犯,叔父自当为你挡之!”
刘琦一听,又见刘备说的坚决,开始怀疑自己的猜测?
莫非刘备对荆州无觊觎之心?
但他随后看到了蔡瑁等人眼中皆露出了杀气,吓得刘琦一个激灵,不管刘备是不是接受,只是执意将荆州相让,随后,竟径自出了州府,回家收拾行李之后,带着随从便去武陵郡赴任而去。
没想到,还未到武陵郡赴任,就遭遇一股山匪打劫,刘琦躲在马车之中不敢出,当初帮他出主意的那名随从上的车来,一刀砍向刘琦。
刘琦看向这名随从,口吐鲜血,同时又嘴角带笑,此时,刘琦明白了,一切都在别人的算计之中。
还未闭眼,刘琦就看见一支箭矢穿过了这名随从的胸膛,箭尖之上还滴着血,这名随从双眼充满了疑问和不解,低头看向从自己胸膛传出的箭矢,带着不甘,倒下车去。
见到这一幕,刘琦的嘴角咧的更开了,刘琦笑了,笑的肆无忌惮。
可是,笑着笑着,刘琦的双眼就有泪水流出。
嘴角带着笑,眼里流着泪,就这样,刘琦渐渐没了气息。
刘琦,卒。
远在襄阳,随着刘琦执意离开,刘备正式入主荆州。
至此,天下五分:
刘伟占据凉州,并州北部,冀州,青州,徐州和兖州几郡;
曹操占据司州和兖州几郡之地;
刘备占据荆州和豫州几郡之地;
孙策占据扬州之地;
刘璋占据益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