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认识到自己的想法有误,李想国进了空间也没急着去起田埂。
反倒再在空间里转了一圈,拿着树枝在地上涂涂画画好一阵,才停下手走到挨着林地一边的湖岸。
从空间拿了几根棍子插在地上,绑上绳子确认好工作范围。
最主要的,就是一条位于湖岸中间,垂直林地空间一直向着湖里延伸过去,差不多五米宽的空地。
这里他准备挖出来一条中间差不多两米深,两侧呈斜坡状的沟渠。
挖出来的土,一方面是用来修相邻的田埂,剩下的都得运到田里填平圈进工作区的那一小块湖泊。
在外边儿修上一条直通空间尽头的田埂,正好围出来一片长方形的稻田。
稻田的另外两边,一边临近林地空间,另一边挨着空间尽头。
有着空间壁障存在,不管田埂还是沟渠都没必要。
所以只要修上一百多米的田埂,就能围出来接近四亩地的稻田。
稻田宽度太宽,所以挨着河岸的一边,也不可避免地会延伸到湖里。
这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填上一部分湖泊来改成农田。
对于李想国而言,可能唯一的影响就是增大了点儿工作量。
至于水域面积,多一点少一点倒是完全无所谓的事情。
毕竟后边还会再扩大水域面积,跟这片空间连起来。
之所以围出这么大面积的稻田,他也是有着自己的考量。
他上次买了二十斤稻种,直接漫撒的话,差不多也就能种个三四亩地。
而且水稻的面积他也不准备再扩大,有这么大的面积也差不多了。
自己不缺的就是田地,完全不用考虑单产的问题。
所以他也从心地选择最节省操作的方式种植,产量只要说得过去就行了。
就算按着这年代农田的产量,这三亩多地的水稻产量起码也能有个一千多斤。
换算成大米,起码也有八九百斤。
要是按照一千斤大米来算,估计最少也够自己现实世界吃个半年左右。
尽管以后空间待的时间肯定会增多,那也意味着自己也要消耗更多的食物。
当然,自己也不至于整天待在空间里面,所以倒是不至于消耗量达到三倍那么多。
算起来,最多两倍就差不多少了。
再考虑还有别的主食可以吃,那就可以吃得更久。
说来,也就是能实现粮食自主,倒是不用太在意。
要是真的指望着买粮来吃,只怕自己以后还真的不敢随便进到空间里面来,要不然搞不好可就得饿死了。
李想国撇撇嘴,这就是传说中的“ 猪脚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猪脚的饭碗应该主要装空间粮。”
要是没有空间种粮食的话,就装空间产的观音土和榆树皮!
主打就一个“粮食安全”!
按照水稻生长期中位数一百二十天来算,这批水稻只要种下去,外界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能收获了。
现在才十二月初,只要自己早点把这边的活儿干完。
那么就算后边儿收割、外加着打稻谷和晾晒。
那也用不到过年,自己就能吃上自己产的新米!
如果只是种田,随便隔开一条三四十公分的沟渠就足够用,甚至直接就着湖边直接解决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挖这么宽的水渠,当然有着别的目的。
再三计算,确认无误以后,他也拿着铁锹甩开膀子直接开干。
他挖一条这条沟渠,给稻田供水只是次要的需求。
更主要的是他打算靠着挖出的这一百多平方米的小池塘,尝试着引进各种浮游动植物以及种植些沉水植物。
等着水养好了,就可以尝试着养殖一些鱼虾。
就算别的鱼没有,至少养点河虾、白条、泥鳅什么的,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以后自己干脆也可以去签到个钓鱼技能。
那样谁还傻乎乎地跑到金水河、后海去钓鱼啊。
是空间里面吃瓜不甜,还是躺在那里钓鱼太累?
除了鱼虾,还可以想办法去周边找找哪里有螃蟹弄一些在里面养着。
地点倒是很容易想到,毕竟四九城的水现在可都是西北边儿来的,那去德胜门外面找,想必也很容易找到吧。
当然,他想抓的,也不是大闸蟹。
作为是一个曾经水系遍布的城市,在这儿的水系里,自然也有着自己的螃蟹,尤其白洋淀产的胜芳蟹更是闻名已久。
前朝就有记载:“蟹出最早,往往夏日已有。其尖脐者,脂膏充塞,启其壳,白如凝脂。团脐之黄,则北蟹软而甜,若来自南者,硬而无味,远不逮也。”
同样的大闸蟹,胜芳蟹就远胜于南方远道运来的螃蟹。
(个人觉得,可能还是远来的螃蟹饿瘦了,哪怕品质更好,到了四九城也得扒层皮。)
只是这货虽然叫河蟹,却是要生殖洄游的,只有到入海口才会交配产卵。
自己这空间,养了只怕也繁衍不起来——至少现在是肯定不行的。
他想养的,其实是“灯笼子儿”,也就是郭胖子相声里面说的“棋子蟹”。
二斤就能称上五十个,甚至谦儿还挖苦他说别当五分钱给花了。
可见这货的大小。
这货其实是溪蟹的一种,成蟹也长不大。
老四九城人是吃不起大闸蟹的,这就不如沪上的穷人,饿得只能吃大闸蟹来充饥(误)。
“灯笼子儿”对于普通四九城人而言,近乎蟛蜞之于胡建人。
其实就连烹饪方法都大同小异。
所以,所谓的地方菜系,往往也取决于原材料的品性。
原材料一样,调料一样,你知道这菜是哪儿的?
等着自己摸索好了,养殖模式稳定下来,还可以扩充养殖品种,比如养些鲫鱼、草鱼和鲤鱼这些东西。
当然,也只是在这池塘里面养,不可能放养到外面的湖里。
毕竟自己这空间总归跟个大号的鱼缸差不多,并不具备完整的生态系统。
如果环境变动太剧烈,那崩溃就是唯一的结果。
没看着那些玩鱼缸的,不是养什么死什么就是养什么什么爆缸嘛。
爆缸大不了把养的东西捞出来,再换水重新开缸就行。
但是自己这空间里,不改造的话,最起码也有个十亩地左右的水面,最宽的地方,起码也得七十多米宽。
用啥往外捞,又往哪儿放水?
所以,这也是李想国为什么宁可受累,也要挖出来个“池塘”来尝试着养殖。
当然就算以后成熟了,养的鱼也不能让它们跑到湖里去。
取水时候还得防止它们跑到湖里。
为什么不放湖里养?
除非同时放养足够的鳜鱼、黑鱼之类的掠食性鱼类,外加着湖里繁育出足够的水草。
要不然没了天敌,哪怕只是逃逸出去几条鲫鱼。
那最多也只要两三代的时间,这些鲫鱼足以繁育到能把湖里一切能吃的东西全都吃光的程度。
估计最后也只有一个结果:水质恶化,鱼也全都死光光。
到时候,这片空间只怕真的要臭气熏天,自己还进不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