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份是非常炎热的月份,也被称为‘伏天’,可以说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之一了。
诸葛云疏刚在草稿纸上写完第一道四书题,于是抬起头来活动了一下坚硬的脖子和手腕,没想到这一抬头就看到了供他们这些考生出恭的茅房。
这个茅房可不同于诸葛云疏前世看到的古代贡院里面的那样,只放置一个马桶,露天的还没有门。
而这个时代,可能是因着设置女科的缘故,虽说茅房没有分成男女厕,但是却有一个密不透风的门,而且可能是为了方便,还把马桶改成了类似于现代农村那种蹲坑,如若有人大小号,只要提一桶水就可以冲下去的那种。
可是考场中并没有这个条件,就算有考生憋不住在此大号了,而她们这些附近的考生就得一直忍受这臭气熏天的味道一直到第一场院试结束。
没错,这一次她就是这么的倒霉,虽说不是挨着茅房的臭号,但是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因为她的号舍正处于茅房斜对面的第二个。
虽说如此,但是诸葛云疏又觉得无比庆幸,还好在院试这个阶段,不会在考场里住上个三日,所以正常情况下,没有哪位考生会想不开在考场里大号,因着这个原因被监考官在卷子上盖个黑泥印章,表示已出恭,也就是所谓的屎戳子,从而让阅卷的考官对这份卷子印象大打折扣。
甚至于有一年,一位县案首,因着吃坏了肚子,所以考试途中不得不出个恭,就因着这个缘故,直接没有通过院试。
要知道,在大夏国有个明文规定,一般各县的县案首,如不出意外,院试的监考官都会给其各县的县令面子,让其通过这场院试。
想到这里,诸葛云疏决定在乡试之前,定要把早起大号的习惯改为晚上。
没有办法,谁让乡试和会试都规定了,只有在晚上出恭,卷子上才不会被监考官盖上屎戳子。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下一次进考场前,一定一定要使用一次空气净化卡,鬼知道她会拿到什么样的座位号。
想到这里,诸葛云疏在心里呼唤:“系统......系统......”
果然如此,虽说县试和府试这两次她没有试着在考场内联系系统,但是想想也知道,只要进入科举考场内,系统就会自动与她断开联系。
一边想着,诸葛云疏一边仔细查看起草稿纸上的文章。
除了再一次润色写得不够好的句子外,她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圈出文章中所有需要避讳的字眼。
比如,皇帝及其祖先的名讳,圣贤的名讳,长辈的名讳,更甚者,就连主考官的名讳最好也要包括在其中,谁知道她们这次院试的学提是不是个小心眼儿的,为了万无一失,王夫子特意强调,在这种小细节上面,能不出错就不出错。
半个时辰后,诸葛云疏这才把检查完的草稿纸上的内容,往答卷纸上誊抄,满打满算,这一篇四书题,她刚好写了一千一百字。
如若,按照院试八股文的字数要求,她其实只要写满五百字以上就可以了。
但是,谁让她当时灵感爆棚呢?一不小心就在草稿纸上写了接近两千多字的内容,没有办法,她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删减一千多字。
要不然,以院试的答题卷大小,定然是盛不下这么多内容的。
等写完第一道四书题后,诸葛云疏这才从考篮里取出林四娘专门给她缝制的吸汗帕子,可能是里面缝制一层棉花的原因,在搜查物品时,被女差一把剪开,现如今这张特制的吸汗帕子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但就算这样,这也比普通的手帕要来得好上很多。
又过了半个时辰,衙役这才举着第二道四书题走了过来。
题目为:【征商始矣】
诸葛云疏抬头望去,瞬间一愣,心里想得确是:“好家伙,怎么如此熟悉?”
她一向相信自己的直觉,这道题她定是在哪里做过类似的题目。
于是就把这四个字写在了草稿纸上,一边写,嘴巴还一边念着“征商始矣”这四个字。
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征讨商朝开始了”。
想到这里,诸葛云疏脑中灵光一闪。
这不就是王夫子在给她们特训时出过的一道四书题吗?
张皓还因此闹了个笑话呢。
也是因为这一缘故,诸葛云疏才对这道题印象颇深。
当时,王夫子出的题为:【征商自此始矣】
只比这次院试第二道四书题多了两个字。
诸葛云疏就记得张皓当时的理解为“征讨商朝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因着时间有限,他也没有来得及多加思考,于是就非常自信的提笔在纸上写道,破题曰:【以臣伐君,武王非圣人也】
这里的‘武王’,为周武王‘姬发’,张皓想表达的大概意思为“周武王作为一名臣子,却去讨伐君主,这一行为非圣贤所为”。
这一破题,对于他的理解,倒也是一个不错的角度,但是可惜就可惜在——他跑题了!
诸葛云疏直到现在还记得王夫子批改到张皓的这张卷子时,脸上那便秘的表情,甚至还当场气到把他这张卷子揉吧揉吧,直接扔进了废纸篓子里。
想到这里,诸葛云疏不禁“噗嗤”一声,笑出了声来。
而她这一异常举动,导致坐在她对面的一位女考生和那位倒霉催的坐在臭号这个位置上的男考生,一脸好奇的看了过来。
诸葛云疏也知道自己这一笑声没有收住音量,于是对着她对面的这两位考生抱歉的笑了一下。
于是,这才重新把目光投放在了这道四书题上。
因着之前做过的缘故,诸葛云疏直接在草稿纸上写下了这道四书题的完整句子,为:
【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
大概的意思为:向商人征税,就是从这个卑贱的男子开始的。
这句话出自《孟子.公孙丑下》,结合上下文,这道四书题当时的背景为:
孟子在齐国不得志,他准备辞掉高俸禄的卿位,回到家乡。齐王听说后,亲自到孟子住的地方挽留他,并通过大臣时子和孟子的弟子陈臻来给孟子传话,许诺给他造馆所来养弟子一万钟这样优厚的待遇,以此为利来挽留孟子。
孟子见此借季孙讥讽子叔疑求富贵的贪婪话和集市上妄图独占所有利益的卑贱男子这两件事,来一再表明,他在齐国既然没有做出一番行为,如若再接受齐王的馈赠和利禄,跟子孙疑和贱丈夫也没有什么两样,并以此反复表明:他来齐国是推行自己的仁政思想的,而不是为了求富贵和牟利来的。
其实,这就是一道关于论述‘贪婪’与否的四书题,如果想要写好这篇文章,定然要理解这道题的时代背景,并以圣人之言来进行起讲......
因着,之前写过了这道四书题的原因,所以,这一次,诸葛云疏只是在草稿纸上稍微润色了一下,就直接把这道题的答案誊写到了答卷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