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燕王世子的非凡历程 > 第142章 他似乎很不屑如今朝廷的做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2章 他似乎很不屑如今朝廷的做法!

小厮满脸笑容,道:“好的殿下!现在先给您办一张借阅卡!”

说着。

小厮开始登记起了借阅卡的详细内容。

“姓名:朱高炽

身份:大明睿亲王

年龄:11岁

住址:北平燕王府”

登记完毕后。

小厮笑道:“好了殿下,您是要取论语是吧?现在本馆内有《古论语》、 《鲁论 语》、 《齐论语》,您想借阅哪个版本?”

朱高炽道:“鲁论语吧!”。

很快。

小厮将书递给朱高炽,并登记上了借阅时间和借阅书籍。

朱高炽接过书,对朱元璋笑道:“皇爷爷,这就是正常的借阅流程。”

朱元璋点点头,道:“正该如此!防止有人借书不还!”

朱高炽笑道:“借阅记录中,还留有借阅人和图书馆的暗号,借阅人需要说出暗号 才能借书,防止有人冒名顶替!

这里面的书,都是复刻版本。

所以,即便是丢了,无非是找人抄录一遍就是。”

朱元璋点头道:“这地方,对读书人来说,可是太有吸引力了!”

朱高炽笑道:“今后,图书馆还会根据大家的需求,印刷一些比较受欢迎的书,同 时会邀请一些大学问家或者书籍作者来这里讲课,开签售会!”

朱标愣了愣,道:“签售会是什么?”

朱高炽道:“就是卖书的作者将自己的名字签到书的封面或者内页中,给读者留下 纪念!”

朱元璋摇摇头。

“无聊!这种东西能有什么意义!”

朱高炽笑道:“现在看,可能没什么意义。可谁又敢肯定,我大明未来不会出现一 个孔子, 一个朱熹?哪怕李白、苏轼一流的人物。他的签名,流传到后世,也是价值万 金的宝物!”

朱元璋愣了愣。

这句话倒是没错!

他怎么可能承认自己的大明不会出现孔孟或者李白苏轼呢?

那是一定会出现的!

毕竟,老朱理想中的大明,可是要超越这些朝代的存在!

朱标忍不住道:“还有请名人讲课!如果真的请来几个名流,这恐怕会让天下读书 人人挤破头的!到时候,你这图书馆只怕要被挤爆!”

朱高炽笑道:“太子放心,要来听讲课的人必须要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这些宅 子的所有者!

如果在这里没买宅子,暂时还不能听!”

朱元璋: …

朱标: ……

好家伙!

感情你睿王殿下是想借着卖知识顺手卖房子了!

这样的话,确实能够吸引一批学子来!

朱高炽继续道:“因为图书馆的前期投入很大,所以目前也只能对在这里买房子的 人开放…”

朱元璋: ……

朱标皱眉道:“炽儿,你这样做,不太妥当!这跟卖知识有什么区别?那些有风骨 的读书人,可不会喜欢你这么做!”

朱高炽笑笑。

“只是开始阶段如此!未来几年内,就会向公众开放!不过,现在没办法!孙儿得 收回成本才行!”

说着。

朱高炽又笑道:“何况,那些读书人哪个不是家财万贯!他们手里掌握着大明最多 的财富,却缴纳着比百姓更少的税赋!我向他们收些好处,也是理所应当!”

朱元璋和朱标听到朱高炽这句话,顿时忍不住皱眉。

尤其是老朱!

优待士绅,对他们少征税,这是老朱也允许的政策。

以示国朝优待读书人之意。

即便是大宋,也是如此的。

不过。

现在听朱高炽的意思。

他似乎很不屑如今朝廷的做法!

朱元璋看向朱高炽,忍不住问道:“这件事有何不妥吗?”

朱高炽笑笑,只是道:“富者连田阡陌,而贫者无立锥之地!到时候,阶级分化, 矛盾激化,只怕乱象就此频出!”

朱元璋皱眉道:“没那么严重吧?只是减免了三成而已!”

朱标也是满脸不解地看着朱高炽。

朱高炽却是忍不住摇摇头。

毕竟这对父子还不知道大明政治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自己老爹永乐皇帝成立内阁。

内阁大臣的权柄越来越重。

而读书人也在不知不觉间,悄悄窃取了比相权更大的权柄!

内阁首辅的权力更是比汉唐时候的宰相还要大!

圣天子垂拱而治,在这些读书人的手里变成了现实!

皇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对抗相权。

而不得不找一个同盟。

那就是宦官。

哪怕强如嘉靖帝,政治手腕阅遍古今,也是数得着的狠人。

在统治初期,却备受首辅杨廷和压制。

统治中期,为了维护朝政稳定,则不得不放任严嵩结党营私,贪污受贿,将国家元 气伤的一塌糊涂。

统治后期,则完全被徐阶压制,憋憋屈屈走完了人生的最后阶段!

如万历那样的皇帝,统治前期被张居正丢在朝中做泥胎木偶,只能扣章的傀儡。

到了统治中期,却还是被文官集团压制。

哪怕一个选太子的权力,都无法得到!

事实上。

任命谁做太子,明明就应该是皇帝的权力!

争国本之后,自己喜欢的小儿子没有得到太子之位。

万历皇帝索性躺平摆烂,开始了几十年不上朝的生涯,到了晚期,更是连大臣都不 任命了。

整个国家一团糟乱。

说白了,也是万历无法乾纲独断,对抗文官集团。

而等到这些读书人掌管了国家大权,弊端也就出现了。

党派之争,利益输送,相互攻讦。

整个朝堂乌烟瘴气,基本上朝廷什么都干不了。

最可怕的是,大明的一个亡国之患,就这么被埋下了!

因为这些读书人都来自士绅家族。

即便不来自士绅家族,未来也必然成为士绅。

这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巨大的利益输送!

朝廷后来干脆规定,读书人、官员、士绅等等都不用向朝廷交税!

这样的话,朝廷收入锐减而支出却不减。

随后。

整个大明的负担就全部压在了农民身上!

而农民面对陡增的负担。

只有几条路可以选。

第一,饿死。

第二,离开家乡,成为流民。

第三,带着土地,投效士绅。

第一条路,自然只有少数人愿意。

第二条路,则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条路,则是让明朝财政越来越难以为继的主要原因!

投效士绅的土地越多,则政府可以征税的财源就越少。

长此以往。

整个大明也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