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据说他不仅具备卓越的文采,可以团结众人,还拥有过人的武艺,能够威慑敌军。

就在不久之前,齐国遭遇了晋国和燕国两国强大军队的联合侵略。

齐国危机之际,田穰苴得到了大夫晏婴的大力举荐,并因此得以出任将军一职,肩负起统率大军抵御外敌入侵的重任。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田穰苴展现出了惊人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无畏勇气。经过一场场激烈的战斗,他最终成功击退了晋、燕之师,保卫了齐国的领土和尊严。

也正因如此,如今的田穰苴在齐国可谓声名远扬,备受尊崇。在大名鼎鼎的齐相晏婴过世后,他就由大司马升任齐相。

而对于弥子瑕来说,如果想要顺利见到齐景公吕杵臼,那么与田穰苴建立联系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又谈何容易呢?毕竟田穰苴是一个十分精明的人,想糊弄他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

莱子国,一个胶东北部的小国,始建于西周初期,灭亡于齐灵公15年(公元前567年),前后约500年。

莱子国都城据推测位于今龙口市黄城东南7.5公里的归城姜家村一带。

此时,莱子国被灭已有70余年,彻底并入了齐国的版图,被称为“东莱地”。此地的百姓也认同了齐国国民的身份。

东莱地主要依靠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为生?。由于它三面环海,位于东海和泰山之间,靠近渤海和黄海,这使得其经济活动与海洋资源密切相关?。

它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渔猎和航海活动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故此,此地的渔业和航海业也很发达。

在那广袤无垠、波涛汹涌的东海之滨,坐落着一座名为东莱的神奇之地。

而在这片土地的最东端,则矗立着一座繁华热闹且昼夜通明的城市——不夜城。

在这座充满活力与生机的不夜城中,生活着一户平凡却又温馨的渔家,主人家姓王。

这对夫妇年约四十上下,他们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依然洋溢着朴实和善良的笑容。

丈夫子喜贵身材魁梧,常年的出海打鱼生涯使得他皮肤被阳光晒得黝黑发亮,他的手臂和肩膀手臂发达。

他的脸上有着深刻的皱纹,眉毛粗重,头发稀疏且枯黄,胡须浓密;眼神嘴角常挂自然的微笑,透露出坚韧和乐观的性格?。

妻子则温柔婉约,虽历经风雨,却依旧保持着那份女性特有的柔美。她勤俭节俭,颇具家庭美德,孝顺父母,尊重长辈,照顾家庭。

夫妻俩多年来相濡以沫,共同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如今,他们膝下已育有一对美好的儿女。

话说这户人家有一儿一女,女儿名叫子文秀,正值双八年华,出落得亭亭玉立。她身材高挑修长,恰似那湖畔边随风摇曳的细柳,轻盈而又婀娜多姿。

其面容更是清丽动人,宛如刚刚从水中冒出的芙蓉一般,娇艳欲滴,令人见之倾心。真可谓是应了那句古诗:“天生丽质难自弃”啊!

再看这家的儿子子文龙,今年已十五岁,他生得一副好皮囊,皮肤白皙如雪,仿佛能透出光来。五官精致端正,剑眉星目,鼻梁高挺,嘴唇红润如樱桃。

这般模样,着实英俊潇洒,丝毫不像出自普通渔民家庭之人。举手投足之间,更显风度翩翩,气质非凡。

齐景公在位一共58年,期间齐国国情算是有好转,国内相对比较稳定,因为当时晋国和楚国等诸侯国都不敢攻打齐国,故此并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事。

受齐国国力蒸蒸日上的影响,不夜城虽濒临东海(春秋时期,黄海被称为“东海”,在古代中国对海的划分不是很精确,通常将位于大陆以东的海称为“东海”)之滨,远离齐都临淄,倒也相对安稳。

子家一家人靠着出海捕鱼为生,虽然日子过得贫苦,但他们相互扶持、相亲相爱,倒也其乐融融。

他们一家人栖身于一座临近海滩的破败不堪的茅草屋之中。这座茅草屋看上去摇摇欲坠,仿佛随时都会被一阵强风吹倒。

那屋顶更是简陋至极,仅仅是用一些麦秸杆以及其他粗糙廉价的材料胡乱拼凑而成。

每逢下雨的时候,雨水便会从那些缝隙和破损处渗透进来,滴滴答答地落在屋内的地面上。

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将一个个木桶放置在漏水之处下方,用来接住不断滴落的雨水。

尽管如此,这所茅草屋也还算得上是一个能够勉强抵挡风雨侵袭的安身之所。虽然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但至少能让他们有一处容身之地,不至于风餐露宿。

在那座茅屋的前方不远处,紧邻着宽阔无垠的海滩之处,有一个用简单木材搭建而成的架子。这架子虽然看上去有些粗糙,但却稳稳地立在那里。

架子上面整齐地晾晒着几张由麻绳精心编织而成的渔网,这些渔网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淡淡的光芒,仿佛它们承载着渔民们对大海无尽的期望和收获的梦想。

再往浅滩那边望去,可以看到一艘显得颇为破旧的小木船静静地停靠在那里。这艘小木船历经了岁月的洗礼,船身已经略显斑驳,但其坚固的结构依然让人感到安心。

一根粗壮的麻绳将它紧紧地拴在了海滩上的一个木桩之上,就像是一条忠诚的绳索,始终守护着小船与这片土地之间的联系。

而当目光转向茅屋的土墙时,会发现上面悬挂着一些各式各样的简陋捕鱼器具。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些锋利无比的鱼叉,它们在阳光下散发着寒光,似乎随时准备刺穿水中鱼儿的身体;

还有几把木质的船桨,它们或许曾经伴随着渔夫们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奋力前行,见证过无数次风雨中的拼搏与坚持。

一艘木船逐渐靠近海滩,船上满载着鲅鱼、鲈鱼、鲳鱼、带鱼。破旧木船上的黑汉子满脸疲倦,但总算是到家了。

“龙儿,连日来汝随为父出海捕鱼,苦劳矣。海上风浪大,每每出外便命不由己也。长此以往,终非长久之计!”子喜贵抓起渔船上的粗麻绳,叹息道。

他静静地凝视着眼前这个细皮嫩肉的儿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

只见这孩子面容姣好,五官精致得如同雕刻大师精心雕琢而成,尤其是那双明亮而深邃的眼睛,仿佛能够洞悉人心。

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端详,这副俊俏的模样都让人难以相信他竟然出自一个普通的渔民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