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被妹妹抢亲,嫁进大杂院吃瓜开摆 > 第233章 我这人就看不惯别人浪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3章 我这人就看不惯别人浪费

姜榆安抚好贺飞燕和两个孩子,才出去洗漱。

洗完澡,疲惫散去,她坐在炕上等贺庭岳回来。

突然觉得灵感涌动,她忍不住走到书桌前,提笔写下一篇国棉厂工人和间谍斗智斗勇的文章。

时间在笔下流逝,直到姜榆觉得脖子有些酸,抬头看了一眼时间。

她放下笔,起身走出去,在堂屋站了一会儿。

没等到贺庭岳回来,想着他今晚未必会回家,才转身进屋睡觉。

果不其然,贺庭岳一夜未归。

因为昨天那些事闹的,姜榆一晚上没睡好,脸色有些苍白。

再怎么疲惫,班还得上。

“飞燕,你们拿着钱去外面吃早饭吧,中午我给你们从食堂打饭回来。”

贺飞燕点点头,“嫂子你快去上班吧,我们不会饿着的。”

姜榆虽然握着贺庭岳的工资,但该给三个弟妹的零花钱还和从前一样,从没断过。

贺飞燕生活中需要的很多东西,姜榆都给她置办好。

她握着零花钱都没处花,天天在外面吃早饭都行。

姜榆牵着自行车出门,又瞧见段玉珍坐在外面跟人讲昨天的事吗,跟唱戏似的。

姜榆摇头失笑,没插嘴,骑着自行车出了胡同。

来到厂里,大家也在讨论着昨晚的事。

吴金顺问道:“姜榆,我听说第一个发现的人是你,你给大家说说呗。”

他都要好奇死了。

毫无疑问,姜榆这次肯定立功了,还是个大功!

姜榆把昨晚的事,从发现段玉珍被绑,到发现炸药,简单和他们说了几句。

吴金顺觉得后怕,“幸好你机警。”

周雪不想夸姜榆,只好转移话题:“我倒觉得这位段玉珍同志立了功,要不是她被绑,姜榆怎么能发现炸药的事?”

姜榆不予置喙,谁的功谁的过,厂里自有判断。

还没有落实的东西,她就不多期待了。

到了下午,事情基本查明,为了安抚人心,厂办下了通告,让周雪通知全厂。

厂里混入间谍一事,叫大家震怒。

好在炸药已经排查干净,二厂成功躲过一劫。

姜榆不得不承认,周雪的嗓音条件很适合做播音员,能够抚慰人心。

尤其是当喊出那句“请各位同志放心,继续投入到生产岗位中,厂里将竭尽全力保护诸位的人身安全”,听得人恨不得向天再借五百年,继续为二厂做贡献。

这只是初步通告,很多细节方面不方便公布,姜榆明白事情肯定还需要深入调查。

最能平静人心的,是时间。

短短一周过去,大家已经把间谍的事忘得差不多。

该吃吃该喝喝,耕耘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转眼又到单休日,有人提前过来通知,要送煤球过来。

姜榆提前拿好了购煤本,在家里等着。

按照城里的供应,每月每户三百斤煤球,分三次送来。

这是这个月的第二次。

姜榆家里要烧炕,这三百斤煤球根本不够用,

先前用的,是她进门前,贺庭岳就找朋友送来的。

他有个朋友在山西煤窑工作,别的地方缺的东西,他那边还有富裕。

多花一些钱,他每年都会叫人送来。

姜榆算了算家里这批煤球,估摸着还不够过完这个冬天。

她都发愁了,就别提家属院的其他人了。

徐丽华叹道:“也不知道这一批煤球干不干,上一批送来的太湿,一点都不好烧。”

林冬花深有所感,“希望这一批的质量好一些。”

徐丽华瞧见姜榆也在等,眨了眨眼。

“姜榆,你家煤球还剩不少吧?”

姜榆家的煤球就堆在角落里,还剩多少大家都看得清楚。

旁人家的煤球都得省着烧,唯独她家敞开了烧,还能把煤球垒得老高。

“要不你家这一批卖给我呗,反正你家煤球还剩这么多。”

姜榆睨着她,“徐大妈,就我这些,还不够我们过冬呢。”

徐丽华啧了声,“谁叫你家烧炕,起个炉子放屋里,能睡觉就行了。”

谁家像姜榆这么奢侈,烧个炕,连堂屋都是暖和的。

这么个烧法,多少煤球都不够用的。

姜榆瞥了她一眼,“我们家怎么过日子,就不用大妈您干涉了,我男人都不说我,您多什么事儿呀。”

“我这人就看不惯别人浪费。”徐丽华扬声道。

姜榆嗤了声,“我就算浪费,也不花您家钱呀。”

徐丽华点了点她,“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她不再和姜榆说话,转而看向林红霞。

“你家姜婷呢,今儿怎么没见着她人?”

林红霞道:“上回囤的土豆不够吃,我叫她出去再买一些。”

等了一会儿,送煤球的过来了,嚷着叫大家推着板车出去。

姜榆喊上贺飞燕,姑嫂俩一起推着板车去胡同口接煤球。

本来这种事贺庭岳会抢着做,但他这段时间都没空。

毕竟涉及到了间谍,事情有些复杂,他忙得几乎没时间回家。

把煤球拿回来放好,姜榆把油毡盖上压实。

“这些还不够,回头让你大哥联系他朋友再送一批过来吧。”

贺飞燕道:“那一车可多了,咱们一家可消化不完,嫂子你回头问问林嫂子她家要不要,几户人家凑一凑还是行的。”

也算是给大家做个人情。

姜榆安顿好家里的东西,就想出去问林冬花。

才走出门,便瞧见姜婷推着土豆回来了。

“嫂子,这就是我家!”

她身边跟着一个女人,抱着孩子,穿着体面。

姜婷把土豆放好,笑得很是热情。

“妈,这位是秦嫂子,二厂宣传科金科长家的儿媳妇,我刚才顺手帮了下她,人家非要过来感谢我。”

林红霞也是看人下菜碟的,听见是金科长家的儿媳妇,立马就热情起来。

“您贵人事忙,举手之劳而已,哪里值当您亲自上门感谢。”

那位秦嫂子笑了起来,随手把手里的东西递了出去。

“得感谢的,这一袋子苹果送给婶子甜甜嘴。刚才要不是姜婷同志,我这孩子就差点被人牵走了。”

得了东西,林红霞笑得见牙不见眼,忙不迭请她进屋。

却被人拒绝了:“我就过来瞧瞧,就不多留了。”

林红霞便客客气气把人给送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