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去大明扶贫 > 第563章 又遇到一次暗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看着方孝孺咽了气,永乐帝又回到朝堂之上,开始趁热打铁,敲打群臣:

“老虎不发威,你们都以为是病猫。从今以后,你们给朕记好了,如果再有人动辄拿太祖的规矩来压制朕,朕有一百种方法玩死你们。”

“如果再有人嫌朝廷发的银子烫手,国库还有好多没有销毁的宝钞等着你们。”

“如果你们觉得朕对你们管得太松了,朕可以再成立锦衣卫,天天监视你们的一举一动,让你们和老婆上床都不能安心。”

“如果你们再闲得蛋疼,操心朕的家事,跟着掺和争国本,立皇后,朕就把你们都发配到瑷珲去,庙街去,碎叶去。”

“……”

亲眼见识了永乐登基以来的第一次暴力执政,闻着朝堂上的血腥味,百官们现在终于相信,锅是铁打的。皇帝脾气好,并不意味着好拿捏。

他们一个个低声下气地答应着:“臣等记住了。”

方孝孺等人曾经期待的永乐像以前那样动辄晕倒的情况并没有出现。

永乐好像比以前更结实了,从身体到精神,都充满了活力与斗志。

前来上朝的宗王们无不幸灾乐祸,他们早就想弄死这建文帝的这个狗头军师方孝孺了。

这次大朝,皇帝一会骂他是条会读四书五经的狗,丧家之犬,一会骂他是头令人讨厌的苍蝇。

真是大快人心!

一直到申时过后,永乐才最终结束这次激烈而又漫长的朝会。

当他拖着疲倦的身体下朝时,突然有人从后面跟了过来,喊道:“陛下,臣应天府尹景清有事要奏。”

永乐转身一看,好像是一个生面孔,但是他对这个名字很熟悉。有明一朝,被灭十族的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方孝孺,一个就是一个叫景清的御史。

历史上,方孝孺是因为自己贱,主动加价要求朱老四杀掉他的十族,景清却是因为客串刺客,在上朝准备行刺朱老四时被抓了个现行。

永乐心里不由嘀咕:“自己取代了朱老四成为永乐皇帝,难道眼前这位景清要把自己当成朱老四……”

正犹豫间,景清已经离他不到十步,永乐突然问道:“难道你想刺杀朕?”

景清不由一愣。

他确实是来刺杀永乐的,但是他没想到永乐真像大家所说,英明神武,会猜得这么准。

见计划败露,景清从长袍中抽出一把短刀直扑上来。

跟在永乐身后的吴王朱永熥也算是有些胆识的,连忙抱住景清的大腿,一直随侍永乐左右的张轨一个空手夺刃,迅速将景清制服。

永乐走上前问道:“你好像也是读书人吧?怎么搞起暗杀这种下三滥手段?”

景清咆哮道:

“永乐,你不得好死。你假仁假义,说是不贪恋皇位,还是坐到亲侄儿的位子上。”

“你说是言者无罪,却滥杀御史忠臣。”

“你不学无术,肆意践踏天下读书人尊严。”

“我今天拼了灭十族也要为天下读书人讨个说法,士可杀不可辱……”

永乐还想再问点什么,但见远处一些大臣们还没走远,也闻讯赶来,只好淡淡说道:“让他闭嘴。”

只见张轨手起刀落,景清已经人头落地。

历史上的景清为什么杀永乐始终是一个迷,也许是因为替建文鸣不平,也许是方孝孺布置的一个暗子。

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方孝孺介入了这场暗杀。

也许景清代表的是一支独立的反对力量……

随着方孝孺嗝屁,永乐也慢慢没了最初的快感,反而对大明朝堂的内卷产生深深的厌恶。

永乐现在真的是有点被朝堂上这帮死磕派搞怕了,他不想被他们一直牵着鼻子走,一直宫斗下去。

如果是那样,他就像明朝好多皇帝一样,什么正事也别想干,也别想回南洋去了。

这时,他才慢慢回味过来,也许这才是方孝孺一伙的险恶用心。

也许快刀斩乱麻才是最好的选择。

经过永乐的一番大力整顿,大明朝堂气象总算好了些,蹇义办事也比较以前大胆了些。

黄福一上任,很快带着人马去修因内战毁损的黄河河道和运河去了。

在京诸王才见识了永乐在朝堂上的超强控场能力和决断能力之后,也不敢再折腾了。

不管怎么说,永乐打了他们一巴掌,把他们都召回京城,还给了一颗大大的糖吃,好多人封了尚书。这可是实权位置,既能捞钱,也比较威风。如果再不识相,那就要吃苦果子了。

但是,永乐经过和以方孝孺为首的儒臣一番苦斗,加一番缠斗,又经历了一场莫名其妙的暗杀,也是精疲力尽,连续辍朝了半个月。有什么大事,他都是通过新任刑部侍郎朱允熥这个联络员和内阁进行沟通。

永乐自信不怕与朝臣们死磕,因为他一知兵法,二还开挂。正如他在朝堂上所说,他有一百种方法玩死他们。

但是面对血淋淋的内斗结果,歇息之余,他又犹豫起来,觉得这也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

如果把这些力气放在南洋,他又收了不少小弟,拓展了更多空间,也许又收了几房老婆。

想到老婆,他又是苦笑不已。

现在已经是烟花三月,最美江南时,他这个永乐皇帝既不能与群臣同乐,也不能陪老婆同乐,误了秦淮河边的曼妙烟柳,误了瘦西湖的风花雪夜。

唉,为大明免费打工,两头都没落到好。

幸亏南洋的班底没有染上内卷的坏习惯,否则自己的后院恐怕又要失火……

三月十六日的朝会,永乐没有上朝。

内阁首辅兼刑部尚书蹇义召集一帮内阁成员开会,研究对方孝孺和景清等人的处置方案。

有人义愤填膺:“方孝孺和景清都是谋反,证据确凿,人证物证俱在,必须严惩,灭掉二人九族。”

有人表示同情:“方孝孺和景清也是一时被猪油蒙了心,灭掉九族,未免达过,就是陛下也不会允的,我们还是要宽严相济。”

也有人表示 怀疑:“我看还要继续深挖,扩大战果,看他们还有没有余党。”

……

内阁的意见很不一致。

讨论到最后,蹇义罕见地拍了板:“依大明律,凡谋反及大逆,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父母、兄弟、子侄三代以内血亲、姻亲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年十六以上男丁皆斩,十五岁以下均给付功臣之家为奴,妇孺及财产一律没官。”

蹇义最终通过他的专业知识说服大家,好不容易通过了严惩方案,准备按谋反大罪将方、景两家一网打尽,连根拔起。

蹇义是个厚道人,但是他现在也受不了方孝孺作死。

“首辅大人,我们还是按照宽严相济的原则重新拿个处理方案吧。”

正当蹇义准备向皇帝上报内阁讨论结果的时候,朱允熥一下子否定了内阁的意见。

当然朱允熥已经不再是已经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吴王了,而是新任刑部侍郎兼永乐皇帝和内阁之间的联络员,传达的往往是皇帝的声音。

皇帝现在懒得上朝理政,有什么指示往往通过朱允熥向内阁传达。

蹇义不免狐疑起来:“吴王殿下,这是你的意见,还是陛下的意见?”

朱允熥答道:“陛下口谕,只问首犯,裹胁不问。”

蹇义固执道:“依大明律,凡谋反及大逆,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父母……”

朱允熥赶紧制止道:“首辅大人,你不需要给陛下普法,也不需要给我背法条。陛下说了,太祖皇帝用刑太苛,需要拨乱反正,蹇首辅修订大明律太慢,有负圣望。”

蹇义听皇帝又在批评自己,也不再坚持,连忙表示:“臣领旨,即刻重新会同有司拿出新的处置方案。”

朱允熥又说道:“首辅大人,不需要那么麻烦了。现在主犯已死,陛下不想深究,只需将方孝孺和景清两家田宅没收,男丁分别发往碎叶和富锦效力,妇孺子女也一同前往。”

蹇义还是充满疑虑:“吴王殿下,景清一案非同小可。这个逆贼刺杀陛下背后主使还没查清,是否与当年陛下在丹徒遇险有关联,亦未可知。驻守富锦的广宁右护卫指挥同知可是景清的堂兄景诚啊?”

朱允熥反问:“怎么?你还担心景诚谋反不成?”

蹇义又想了想,还是说道:“没有。陛下仁慈,我等立即照此办理。”

吴王带来的永乐口谕,比内阁成员刚才主张宽严相济的主张还宽松。

蹇义觉得皇帝简直是在放纵犯罪,鼓励谋反。景清一家竟然发配到自己兄弟那里,这是流放吗?

但是永乐的手腕和魄力也让他感到无法抗拒。

蹇义是个老实人。在处置了方、景两家之后,他总感觉跟不上永乐的思维节奏,进一步萌发了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