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回1992小木匠 > 第32章 电动工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安邦这次进料的主要货物是木龙骨,一共上了200捆,其次是细木工板和九厘板各10张,然后是60张石膏板打底,然后就是随车的一些小五金件如钉子之类的东西,因为木龙骨和石膏板占大头,所以看起来满满当当一大车货物,其实真正价值并不高,也就四千八百多块钱吧,但是这会给客户带来更高的信任,你看我收了钱之后没有拿着你的钱到处去浪,都用来给你买材料了!

陈安邦一边根据进货单核对货物,一边让陈安民和马爱民等人卸车,让严红军等大工们卸了几张板和木龙骨,陈安邦就让他们进教室内先起手施工了,先要把工作台做出来,然后才好干别的。

两个大工在下料做工作台,还有两个大工在钉梯子,因为音乐教室的层高在三米三左右,所以起码要钉两米左右高的梯子才行,正好四米长的龙骨一分为二,然后再钉横档,最后再交叉打孔连接,这样就做好了一部人字梯,而因为参与吊顶施工的人多,所以人字梯起码要做四部。

陈安邦这边核对清楚了货物,司机也协助木工学徒们把货物先卸在教室外的走廊上,陈安邦正好要回市场买先前看好的小鼻子国的木工工具,昨天中午酒喝得有点急了,再加上陈安邦那惊人的酒量,所以昨天下午啥也没干成,陈安邦决定这酒以后能不喝尽量不喝。

今天就正好跟司机的车回金三角市场,这样尾款就不用转交司机,直接带到店里给陈志国好了,准备上车时陈安邦嘱咐了陈安民一声,中午吃饭让他带着众木工去,学生们是11点半下课,让他们提前二十分钟过去,省得和学生们碰到一起,陈安邦给了陈安民五十块钱并且告诉他若有什么事情解决不了就给自己打传呼,上门卫室那里打就行,另外陈安邦准备上陈安民晚上在工地住,一会儿上金家街把行李带过来,早上有点匆忙给忘记了,马爱民在工地等到晚上和陈安邦再回去。

司机带上陈安邦先回市场,路上的功夫,两人就唠熟了,陈安邦说服了司机上金家街给绕一下,把陈安民的行李卷放车上,等到市场陈安邦买完电动工具,再雇佣司机的车上二十中学。

司机姓范,本地人,年纪三十多岁,一口地道的“海蛎子”味儿普通话,要不是陈安邦前世几十年的滨城话基础,听他说话真有些费劲,不过他这样的还算好的,起码是在普通话的范筹之内,像滨城北三市普城、瓦国和庄城,那口音就更难懂了,尤其是海长县,就是养海参扇贝善于奔跑的那个地儿,口音比较特别说话非常难懂。

老范一边开车一边跟陈安邦说道:“陈啊,喃这个工地活不小啊。”

陈安邦说道:“小活,陇共才四万多块钱儿。”

“哎呀,喃真是大老板说话喘气声儿都大,四万多块钱就不少啦!我一年也挣不上四万块钱哪!”老范一边抡着方向盘一边说道。

“不能吧!”陈安邦疑惑道:“不都说司机挣钱多吗?一年不得挣个十万八万?怎么可能挣不上四万块钱?我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

“是有能挣十来万的司机,不过那一般是跑长途运输的,像我们这种跑市内的,一个月撑死了挣个三四千块钱。”

“三四千不止吧,像今天这一趟多少钱?起码不得一百块啊?”

“是有一百块啊,但不是每天都肯定有活的啊,再加上维修保养加油啥的,一天能剩下个一百块钱都算不错了。”

“那也不少了,现在多少工人一个月也挣不上五百块钱,你一天就挣一百,还是纯的,你有啥不知足的啊!”陈安邦笑骂道。

“哎呀!陈啊!你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这成了家之后,开销‘嗖’地一下子就上去了,啥玩意都要钱,等养了小孩之后,那花的钱就更多了,老了!”一边说着一边到了千山路路口,老范往左一打轮,准备从后山绕到金家街去,反正从这边到金三角市场也差不多的路程,帮陈安邦捎一下行李到陈志国店里也多费不了什么油,反正落个人情,他看出来了陈安邦这个工地肯定还要补料,以后可能还有别的工地要上料,找他多干一次活就找补回来了,所以他不像有些人见钱眼开,拐个弯就要找人加钱。

陈安邦指挥着老范把车开进大院,房东隋大姐听到动静出来看看,见是陈安邦便笑着打个招呼又回屋去了,陈安邦给范司机递了根烟,赶紧开门进屋将陈安民的被子一卷,然后找根绳系上,再把陈安民的洗漱用品找个兜子装上,然后提到老范的驾驶座后面儿,两人直奔金三角市场而去。

到了金三角市场陈志国的店面,范司机将陈安民的行李卷卸在这里,然后与众人打个招呼就走了,他得上外面货车等活的地方待着去,临走时给了陈安邦一张名片,让陈安邦有需要货车的活儿时可以cALL他,陈安邦笑着接过了名片。

司机走后,陈安邦便拿出收货单,把尾款三千多块钱一起给了陈志国,然后陈安邦说自己想买电动工具,最好是小鼻子国的,陈志国那边有没有路子。

其实这个时期的闽南渔民时不时的就会倒腾一些外来产品,只不过数目不是太大,而且以家电等产品为主,电动工具在不在其中陈安邦真不太清楚,不过问问总归是没有坏处,像陈志国他们有自己的烘干窑,数人联手从东北大兴安岭那边发原木过来加工,肯定是接触过电动工具的,总不可能现在还用斧子刨子这些原始工具去切木头吧。

“兄弟,我倒是有个老乡在这边做电动工具,但是有没有小鼻子国的我真不太清楚,要不一会儿我打个电话给你问问?”陈志国想了想说道,他是很看好陈安邦这个人,有的时候一个人的眼缘真的很重要,说看你顺眼就是看你顺眼,不管干什么都顺眼,说看你不顺眼就怎么看怎么都别扭。

陈安邦这个人就是沾了“面相好”这个光,面相不仅是指一个人的相貌,陈安邦的相貌说不上丑,但是肯定也算不上好看,中规中矩的一个普通人,若说有什么特别的话,那可能就是特别普通吧。

但是看起来特别和善特别顺眼,就是这个人一看就是好人,放到电视剧中绝对演不了反派,所以这个长相也为他接触客户带来了一定优势,毕竟有的人一看就是尖嘴猴腮的样子,眼睛四处放光,一看就不像好人啊,就像《地下交通站》中的贾队长,就那扮相,说他是好人也得有人信啊。

陈志国翻开名片本,后世许多人没见过这种东西,这是一种类似相册的透明塑封大本,上面的插孔只有标准名片大小,可以插入各种名片,一般一页能放6到8张名片,不同于相册的正反两面可插入,名片本一般只有一面,因为有些名片的主要内容还要在背面才能看到。

陈志国一手翻着名片本,一手点着人名,翻了几页之后眉头紧皱,又翻几页,脸上一喜高声叫道:“找到了!”

陈安邦顺着陈志国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名片上面三个大字“何光明”,旁边一串小字和电话号码等等,陈志国这个时候已经拿着名片本来到电话机旁边,看着名片上的号码拨了过去。

“喂!光明吗?我老陈,对呀对呀,最近怎么样?挺忙的?哦,我今天有个兄弟问电动工具的事情,我寻思你正好做这个就替他问一下,要小鼻子国的,对,好!好!”陈志国放下电话对陈安邦说道:“兄弟,都问好了,你去市场随便看,只要是小鼻子家的,他都有货,一律按照市场价给你九折!”

“好的,那就谢谢大哥了!”虽然九折听起来不多,但是陈安邦知道这个折扣并不容易拿到,也就是这个时期的经销商利润点比较高,后世一台工具给你便宜几十块钱就算不错了,而现在陈安邦虽然买的东西不多,但是气泵加上电锯、气钉枪、码钉枪和气动电钻等,加一起可能也要两千块钱左右,九折就省下了两百多块呢。

陈安邦早就看好了型号,但是现在打过去未免太快了,于是他和陈志国又坐着喝了一会茶吃了点花生,两人又天南海北的聊了一会感觉甚是投机,陈安邦靠的是后世的阅历而陈志国胜在见闻广阔,毕竟是走南闯北的闽南商人代表,最北去过西伯利亚,后世东北的木材不让砍伐之后,也就是陈志国带闽南商人从西伯利亚运木材回来加工,最南去过马来西亚,这个时期的闽南商人只要有钱哪里都敢去。

差不多过了一个小时左右,陈志国将陈安邦所说的工具和型号报了过去,那边说过半个小时送过来。

陈安邦又侃了半小时的大山,差不多这个时候来了一辆小面包车,下来一个人拿着一张单子问道:“是陈志国陈总的商店吗?我是何总派来送工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