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回1992小木匠 > 第96章 就医之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吃过早饭,陈安邦准备带父亲陈正华去医院检查一下身体,以前没钱是没有办法,既然现在有这个条件,当然是要把身体保养好才是。

虽然陈正华有些不太想去,因为现在是夏季天气炎热,身体不好的他现在感觉反倒可以,要到冬天阴雨时节身上的小毛病才会越来越严重,人有时候就是这样好了伤疤忘了痛。

不过在陈安邦的强烈要求下,陈正华也就同意了去县城医院检查身体,陈安邦也不知道这个时期的县医院是什么条件,如果不行的话可能还要去宜城的地区医院才行。

因为来的时候是陈安邦与潘建邦共骑一辆自行车来的,回程的时候三个人挤一辆自行车就有些勉强了,要是陈正华是小年青还可以试一下,但是他年纪大了只能坐后座,这样自行车前面大杠上就不能够再坐人了,正好潘建邦的姐夫家还有一辆自行车,于是陈安邦又去把车借来了,这样老爷子陈正华由两人轮流载着前往县城石牌镇。

陈家咀距离石牌镇不过十公里左右的路程,因为现在的道路条件一般,再加上丘陵地区的公路起伏比较大,仨人差不多花了一个半小时才到达县医院门口。

好在县医院距离潘塅村不远,潘建邦在里面也有不少熟人,陈安邦简单向潘建邦介绍了一下具体情况,就直接进县医院的综合楼里帮忙找人去了。

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其实这句话放到哪个行业都适合,进医院、上学校有熟人才好办事,这个时期的医院还是由财政拨款为主的半公益性机构,所以医院里从业人员的服务态度相当一般,只比某些单位的“门难进、脸难看”好上那么一丝。

潘建邦进去没多久带了一个中年男子出来,戴一副眼镜,头发已经半秃顶了,蒙着口罩看不表具体样貌,先是与陈安邦点了一下头,然后带领几人来到医院综合楼门口的花坛旁边。

“安邦,这个是咱们县医院的董主任,是我家的一个堂姐夫,他老婆是我堂姐,姐夫,这个是我的好朋友陈安邦,和我本家大姐是一个村的,现在在大城市滨城做生意,最近是抽空回来想带老爷子检查一下身体。”潘建邦不愧是本地的,没一会儿就给陈安邦找到了熟人。

陈安邦和董主任握了握手,陈安邦从兜里掏出香烟敬了过去,董主任客气的拒绝了,陈安邦于是把抽出来的香烟又塞了回去,倒是旁边的陈正华仿佛勾起了烟瘾,从陈安邦手上接过了香烟,然后走到一旁从兜里拿出火柴点燃香烟,然后在旁边惬意的抽起烟来。

陈安邦把陈正华身体的大部分情况都跟董主任说了一下,董主任一边听一边打量着附近的陈正华,然后摇了摇头对陈安邦说道:“县城医院的条件一般,许多设备都不先进,如果安邦同志经济允许的话,建议去宜城地区市立医院最好,那里的条件肯定比县城的好。”

幸好来之前陈安邦就对县医院是否能够转成体检任务有过担忧,因此也有备用的方案,那就是从石牌坐车去宜城,因为检查可能需要空腹验血,所以最好是今天下午就去过,不过下午就没有从县城往宜城的汽车了,只是现在由于经济发展速度慢,从石牌一天只有一班车发往宜城,下午再原车返回石牌,周而复始,不像后世每隔半个小时就有一趟班车。

今天去宜城的班车已经发车了,陈安邦和陈正华想去宜城只有等明天的早班车了,说不得今天晚上还要去潘建邦家借住一宿了,正好潘建邦是运输公司的,回头让他问一下明天是谁出车去宜城,到时候直接把陈安邦两人带上就好了。

晚上陈安邦父子俩人就住宿在潘建邦家里了,晚饭是陈安邦张罗在潘家附近的小饭馆里吃的,点了几个时下的新鲜蔬菜炒肉,再加上红烧鱼块、榨粉肉、山粉圆子烧肉等本地菜肴,五个人再喝掉了一件啤酒。

这个时期的啤酒是用绳子扎起来的一打包装,夏天喝啤酒比较解暑,一桌饭连酒带菜也不过四十多块钱,不过这已经很奢侈了,要知道上了两年班的潘建邦一个月也不过才六十块,也就是说陈安邦请客一顿饭就花掉了潘建邦大半个月的工资,这也更加坚定了潘建邦想要出去闯荡的决心。

第二天一早陈安邦和父亲陈正华早早地就起来了,洗漱完之后下楼吃了些稀饭包子等早点,然后就直奔汽车站,汽车站就在中心路与石腊路交叉口的位置,在陈安邦穿越之前的年代,小镇上一到过年此处竟然会堵车,挂着全国各地牌照的车辆聚集在小镇,让汽车站对面的石牌大酒店门口车水马龙,店里人满为患,据说酒店里平日生意只是维持成本,主要就是靠过年一个多月的时间赚钱,据说还不少挣,这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畸形特色。

到了汽车站,潘建邦找到汽车司机,说明了陈安邦父子两人的情况,陈安邦给了司机递了一包烟,烟是在附近的商店买的“阿诗玛”,在当地有“一云二贵三中华,马马虎虎阿诗玛”之称,现在的售价是两块钱左右,相当于潘建邦的日工资,也算是拿得出手了,司机答应了到时候给陈安邦父子俩安排个好座位,现在离发车时间还有一会儿,他可以提前让陈安邦俩人上车。

很快到了发车时间,排队的乘客陆续上车,陈安邦俩人则早就已经坐好了位置,这个时期已经有一些出门打短工的人了,现在又不需要介绍信,加上又是暑假时期所以流通的人特别多,没过多一会儿车上就已经有站着的乘客了。

虽然车上站着的人不少,不过这个时候陈安邦可没有乐于助人的精神来让座,这种小长途不像市内道路平整,翻山越岭的颠簸不说,加上沿途上客下客,六十公里左右的路程能走三四个小时,再加上陈正华的身体也不算太好,到时陈安邦还要照看一二,所以也就懒得发扬风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