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个时期的交通不是太便利,所以姑娘们远嫁得并不多,李新年家所在的李家湾离陈安邦家直线距离不超过两公里,只不过乡村道路曲折盘旋,所以比较耗费时间需要半小时,而且相对于这个时期刚刚自由恋爱的青年们,陈安萍嫁得算是比较远的,许多姑娘都嫁给了本村的青年,虽然都是同一祖先,但是已经过了十几代人了,只要不是没出五服的亲戚那么国家政策也不反对。

这个时期的人们平时的活动范围就那么大,基本上生活的圈子不会超过方圆十公里,但是也并不排除有特殊情况的,比如当年小黄毛的母亲就是从苏省逃荒过来的,现在苏省经济好了,小黄毛去外婆家都是坐火车去的,着实羡慕坏了这帮还在村口追逐拖拉机的小伙伴们。

陈安邦家里房间倒是够的,当年他家祖上也算是还可以,毕竟教书先生在宗族里的地位不低,每个学生每年的学费就是一担谷子,在粮食就是硬通货的年代,学生人数多的话家境确实可以说是不错,而这也是后来陈正华被批斗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批斗陈正华认识了李新年的父亲李焕然老爷子,在困境中两人成了好朋友,两家互相走动之后,陈安萍与李新年又看对眼了,最后成了儿女亲家。

陈安萍出嫁之后,家里一直给她留了房间,陈家咀这边也没有什么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够在家里过年的说法,李家湾村没有小年只过一个大年,陈家咀则是在大年的头一天晚上过小年,一般小年夜的时候,陈安萍一家都会到陈安邦家里来过年,陈家咀的许多嫁出去姑娘们也是,所以对于住在家里陈安萍和两个小外甥都没有什么不适应,这点倒是比陈安邦强一点。

陈安邦记得姐姐刚嫁过去的时候,他差不多十来岁的样子,有一次晚上就在姐姐家住,当时好像也是个夏天,半夜起夜居然迷失方向了,在蚊帐里摸了一圈楞是没找到出口在哪里,差一点急得出来,最后还是睡在隔壁的姐姐听到动静点亮油灯才找到出口。

既然确定姐姐姐夫在家里留宿,那么晚上肯定又要喝上一圈,陈安邦跟母亲和姐姐说一声,晚上叫潘家大姐的老公陈安淮过来吃饭,毕竟人家平日里就没少照顾自家,这回又是借车啥的,更不用说在老潘家住了几晚的事情。

当然还要叫上自己本家几个叔爷爷、叔叔伯伯,有的前几天一起吃饭了,有的前几天错过了,错过的还要补上,省得最后村里人说闲话,说陈安邦刚刚发达了一点就瞧不起村里的长辈,虽然陈安邦不在乎这个,毕竟是经历过后世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年代,但是父母都在村子里住,为了父母耳根清净一点,陈安邦也不介意多花点酒菜。

晚上的酒席很热闹,足足来了十多位,最后辈分高年纪大的坐在一桌,剩下的小辈和孩子女人坐在一桌,陈安邦家里正好有两张桌子,一下子都派上用场了。

那位教过陈安邦的叔爷爷今天也来了,笑意吟吟的模样,怎么也看不出来像是一位揪着左边眼皮扇右边脸蛋耳光的狠人,也许只要不在他的课堂上他看着都像老好人吧,陈安邦记得上学时他虽然管自己管得严,但是一到过年时去他家拜年他还要拿烟出来让自己抽,陈安邦那个时候肯定是连连拒绝啊,谁知道他是不是钓鱼执法呢?

小孩和女人这桌菜被吃干净的时候,主桌上的大老爷们儿还在拼酒,虽然当地不兴什么划拳行酒令,但是敬酒的风俗依然有,今天过来留宿的姑爷李新年显然是大家集火的目标,没办法,除了他大家都姓陈,这个靶子太显眼了,不灌他大家都不好意思,最后李新年自然是被放倒下桌的,陈安邦和陈安萍把他搀扶回了房间。

收拾完堂屋,把竹床放到堂屋的空地上,再点上蚊香,陈安邦就招呼两外甥过来洗脸洗脚准备睡觉了,却见隔壁大哥扛着竹床拿着蒲扇往前面去了。

是了,天气炎热的时候,村里的人们喜欢找着竹床去前面门口塘边的晒场上乘凉,在没有电扇的年代这就是夏日里最好的避暑地点,晒场一般都是容易招风的地方,毕竟谷子晒完之后还需要扬一下才能装袋,而且宽阔整齐,小孩子也最喜欢这里了。

果然两个外甥一看有人扛竹床去外边睡,也一脸企盼的望着陈安邦,陈安邦心想光是一张竹床也不够睡的呀,不过一想自己房里还有一张小榻,是以前雕花床太高上床不方便用来垫脚的踏板,不过勉强可以睡一个人。

于是陈安邦对俩外甥说道:“我先带你们扛竹床过去占个位置,然后我再回来扛一张榻过去,不过在我回来的时候,你们不要到处乱跑,听到没有?”

知道能够在外面乘凉,俩外甥非常配合,让干啥就干啥都行,毕竟这个时期的孩子都皮得很,在家里根本就待不住,而且外面也有许多小孩在晒场上玩,今天白天在外婆家没有好好玩,这下晚上又可以玩一下,赚大发了。

其时正逢月半左右,皎皎孤月独明,照耀得大地非常明亮,有点夏日清早的感觉,果然无污染的时代连月光都皎洁一些,陈安邦心下感叹道。

借着月光照路连手电都不需要,远远望去只见晒场上横七竖八地摆了不少的竹床,有关系好的摆放的近一点,有不喜欢热闹的放得离人群远一点,当陈安邦刚刚走到晒场边,就听到陈安淮招呼自己:“安邦,这边!”

陈安淮当过多年的生产队队长,在村里做事情很有威望,也比较能团结人,周围已经放置了好几张竹床了,陈安邦慢慢走过去,把肩膀上扛着的竹床放好,周围有几位年纪大的老人在那里聊天讲古,小孩们则在旁边做着各种各样的游戏,有躲猫猫的,有玩老鹰抓小鸡的,有跳田买地的,还有几个追着抓萤火虫的,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陈安邦竟然有种异样地心灵上的满足感,也许这是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吧,这种感觉后世忙碌的人们很难体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