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九十年代这个阶段的滨城人还是很有底气的,其所在的地区是国家的老工业基地,其所在的省份被称作共和国长子,这里是新中国早期最重要的工业基地,没有之一。

滨城的造船厂、机车厂、特种钢铁、石油化工等企业都是非常大的国企,其中不乏部委直属的企业,也就是滨城的一二把手属于高配,一般城市的领导还没有滨城造船厂的一把手行政级别高,也正是得益于这些大规模的企业存在,为滨城造就了大量的工人阶级。

在滨城的香炉礁桥附近,还有一个很大的工人聚集区就叫做工人村,而且不像有的地方一起工作的人之间互相称作同事,在滨城他们互相之间则被叫做工友。

工人之中最看重的其实还是传承,除了徒弟继承师傅的技能之外,子女继承父母的职业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但是随着人口的日益增长,劳动力的输入比就业岗位的增加要快很多,就业的压力也慢慢的压在了这些大型国企身上。

陈安邦知道,如果再不做出改变的话,除了几家重要的大型企业还能够延续下来之外,等待其它的一些小企业的命运只有破产一途。

“师傅,您以前是做什么的?”陈安邦好奇的问出租车司机道,要知道这个时候能开上出租车的人都是有点门路的,驾照不好考不说,最难的是弄到出租车。

“我呀,”出租车司机吸了一口烟,然后缓缓说道:“我以前在造船厂那边上班三班倒,成天就像个螺丝钉一样重复劳动,一点意思都没有,我从小就喜欢摆弄车子,后来找关系学了个驾照,本来是打算在厂里开小车的,但是厂里的小车都让人占满了,没有办法,只好再家里找点关系,出来开开出租车,虽然挣钱也就那样,但是好歹比较自由,我想开就开,不开就不开,只要能把每天的份子钱交上就行。”

其实这个时期的出租车还是比较好干的,一天只用交五十块钱班费就好了,而且也没有什么白班晚班的说法,虽然看起来有点高,但是一天只要跑几个大活儿,这钱就挣出来了,毕竟油便宜,现在汽油才一块来钱一升。

“师傅,那您开这个车去接过亲吗?”司机的一番话让陈安邦觉得婚庆这个行业也有点搞头,他现在有些烦躁,做为一个重生者,他觉得每个行业都有无尽的商机在等着他,但是他的精力他的金钱都是有限的,他不可能去每一个行业都去做。

他有想过去股市挣点快钱,但是说实在的,除了开始倒卖开户许可证挣了点钱之外,陈安邦再也没有去过股票交易市场。

而且他除了知道有一些股票在后世值钱之外,这些股票的波动他也根本都不清楚,虽然那些股票能升值很多,但是这些钱如果现在陈安邦用来创业,挣的也不比股票挣的少。

一想到前世看过的重生文,那些主角们在股市挥斥方遒,几天就是一个小目标,陈安邦就觉得自己实在是小卡喽米一只,到现在别说还没有搞到一个小目标,就连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都没搞到。

不过陈安邦估计这些困难应该都是暂时的,等到服装节晚会以后,到时候他们的专辑也会在全国铺开,再以后应该可以走穴商演什么的挣点快钱,这方面王洪兵是老手,应该可以带带自己。

“接亲?当然接过亲!您还别说我那些发小结婚的时候都来找我,哎呀,我那个忙啊,到后来别说发小了,就是小学同学,不管认不认识有没有联系的,他都想拐着弯儿来找我接亲,想想也是,人家都是骑着自行车去接亲,我这边开个轿车去接亲,多给人家涨面子,对吧?”陈安邦就起了个头,这个出租车司机就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果然不算哪里的出租车司机都是话唠啊。

“师傅您有联系方式吗?给我一个,到时候如果我这边有接亲的,我联系您,您到时候看看能不能方便出个车,也就一上午的事儿,我给您这个数。”陈安邦举起了一根手指头表示一百块钱。

出租车司机本来没想理会陈安邦的,后来看到陈安邦的出价,觉得一上午100块钱也算可以,毕竟一下子就可以把班费挣出来,还能挣50块钱,剩下下午上不上班当天都不亏了。

于是司机高兴的,和陈安邦互相留了联系方式,在这个时代也就是个传呼号码。

留好联系方式之后没多久,出租车就到达了金家街76号院。

到76号院之后陈安邦先下车把院门打开,然后让司机把车倒进去,行李箱打开把行李卸下来,最后才让司机走。

陈安华和马爱华等人去工地了,还没有回来,这两天陈安华隐隐有点向陈安邦抱怨的意思,就是何国平和李家兄弟等人干活时没有他们那个时候学徒的利索,一点眼力都没有,有的时候就是傻愣愣站着,不说话根本不知道去帮忙。

这个陈安邦也有考虑到他们来会有一个融入的问题,但是你要想他们像以前拜师学艺那样给师傅家干这干那的,陈安邦觉得也有些不太现实,毕竟一个时代一个做法。

虽然现在与陈安邦学徒时还不到十年,尤其是陈安华也就比他们早两年,但是他们与陈安华的徒弟性质确实是不一样的,何国平和李家兄弟等人更类似于职工而不是学徒。

像陈安华那样的以后如果要成家立业,陈安邦都是能够说得上话的,并且陈安华要把他的话当做父母的话来听。

而何国平和李家兄弟则不必,大家都是一场交易而已,我给你钱你给我干活,什么时候我要是不给你钱,你也不用给我干活。

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陈安华和马爱华两人镇不住场子,虽然他们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在何国平和李家兄弟眼中,他俩还是属于小工的范畴,还不算是大师傅。

所以对于陈安华和马爱华俩人所说的话,何国平他们也有所保留不是太在意,如果是陈安邦在工地的话,那他们表现出来的态度肯定是不一样的,毕竟谁发工资和归谁管,他们还是能分得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