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啊,秦姐,没啥,我就是刚煮了面,寻思问问棒梗要不要吃呢。”

众目睽睽之下,傻柱说着违心的话,直接自动无视了自己妹妹的眼神儿。

这可把老贾家人开心坏了。

谁不知道,傻柱家不差钱的,面条都是白面儿擀出来的。

“这样啊!棒梗晚上就没怎么吃饭,你带他去你家里吃就行。”

秦淮如赶紧帮儿子答应下,别的不说,先吃上好的是正经事儿。

只是她有点奇怪,怎么棒梗是从何家屋里出来的,傻柱不是才回来吗。

“哎,得嘞!”傻柱说着就领着棒梗进屋了。

身后传来贾张氏的破锣嗓子:“你们吃不了的话喊一嗓子,我能帮忙的!”

其实,她是真心想跟着去蹭一顿煮面条。

但当着这么多人面儿,也是有点不好意思在里面,是个要脸的人。

老何家,傻柱没再提棒梗偷钱的事儿,还真就给人盛了碗面。

这可把雨水气的呦,直接摔门就回了自己的小耳房。

眼不见心不烦,这个大哥一遇到秦淮如就怂,简直没救。

同时她又不断祈祷,希望自己傻大哥赶紧找个媳妇回来管家。

要不然,这都帮别人养儿子了!

关键别人儿子不记他的好,还偷他的钱呐!

就很无语……

“小子,以后不能乱拿别人东西知道吗,这也就是我,换个人不得打死你。”

傻柱边秃噜面条边趁机教育棒梗,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不能从小就长歪了啊。

“知道了知道了,这院里也就你家天天没人,小爷还能光顾一下。

别人家天天有人,想摸进去都不成。”

棒梗接受经验教训,以后就专摸傻柱家了。

反正不会挨揍还有好吃的,他又不傻。

上回去陈江河家就被阎解放兄弟俩打了一顿,虽然想不明白其中关节,但真是长了记性。

前院老陈家不能碰,老阎家也不行,后院二大爷家也有俩小子,同样不能招惹。

数来数去,还就傻柱家最适合他光顾。

“你知道就好。”

傻柱完全曲解了棒梗的意思,还以为自己成功感化了一个小白眼狼呢。

可惜了,别人家孩子有‘老狼’教育的,不长歪也难。

棒梗今天偷钱失败,但是混了顿好吃的,也挺满足。

就打定主意改天还来!

这边儿,贾东旭已经在跟秦淮如初步商讨传位大计了。

“媳妇儿,你想不想跟前院娄晓娥一样,也当个正式职工?”

这个时间,贾张氏还在院子里盲穿针引线纳鞋底,也没人打扰这两口子的商量事情。

“啊?谁不想对那个正式职工呀,可我是非城户,根本没厂子会收。”

秦淮如说的也是事实。

自从户口政策落实后,非城户想转成城市户口,说难于上青天也不过分。

因为只有个别人或者大学生才有机会转户,普通人就算是嫁到城里也不行。

女人不是城市户,以后生的孩子随女方户口,所以也只能是非城市户。

实在是华国建国前期,人口剧增,大家都想进城发展。

这么一搞,谁还种粮食供养全国?

职业不分三六九等,都是为建设新国家发光发热的,但不得不说,这些非城户的人才是最应该歌颂的!

他们干最累的活,拿最少得钱,从生到死都在地里刨食。

你敢信,几十年后,别人退休money几千上万的时候,这些人甚至没有退休金。

有人可能会扯谁叫这些人不努力、不进城当白领的,老了没各种保障也是该。

能说出这种话的人,只能说鸡汤没少喝,人肠子却没长多少。

你怎么不上青华?!是你不想吗。

你怎么不进福布斯,难道不香吗。

……

“这你别管,我就问你想法,你要是想进厂,剩下的交给我来。”

贾东旭没直说自己要病退,就怕秦淮如不同意他学陈江河的操作。

“想啊!我做梦都想能把户口转成城市户,这样咱们家孩子也能跟着当城里人了。”

秦淮如有一说一,再说了,城市户优先安排工作。

只要进了厂,以后基本就是铁饭碗了,还能岗位继承呢。

“那就成。”

贾东旭见这边没问题了,也很开心,剩下的就是攒点钱退位,当个快乐的钓鱼佬。

秦淮如见自家老爷们神秘兮兮的,也没细问。

贾东旭什么德性她再清楚不过了,今天说的明天就可能变卦,所以根本没把他的话当真。

水池边,二大妈已经清理完了几条鱼。

按照阎埠贵的意思,趁几个孩子睡着了,他两口子也开个小灶。

于是俩人麻溜就回家了,好饭不怕晚。

他俩偷摸炖了一条大的,剩下几条小鱼明天一家人还能煮一锅汤。

日子也很舒坦。

陈江河也困了,今晚几个兄弟除了老蔡还没见到,其余几人都聊了个遍。

还成,大家相亲相爱,共同进步。

回到家洗漱完毕,半日之后,两口子又聊了会儿天这才沉沉睡去。

陈江河不用上班,但人最近养生呢,轻易不熬夜。

娄晓娥还得早起上班,再说这才怀孕不长时间,也得注意休息。

不然,作业没这么简单的。

平静的日子总的过得极快,打破平静湖面的那块砖头来的令人猝不及防。

这天四合院出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前段时间来过的赵德贵。

这些天来,他们一家人几个孩子先后都进了附近的学校,俩大人则是负责打理那些瓜果蔬菜。

日子倒是也惬意,于是便让大闺女赵青苗写了封平安信寄回老家。

没想到很快就收到老三赵德仁回信,信上说今年‘自然灾害’严重,怕是等不到夏收了。

庄子上十室九空,情况比想象的更糟。

知道老陈家收留他二哥一家和自己孩子已经很不容易了,赵老三实在没脸问能不能让他们也进城。

所以人家是抱了必死的心思回信的,信上还交代让赵木好好学习,将来当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赵德仁不好意思再求助老陈家,但赵德贵不能眼看着兄弟再吃观音土,最后霍霍撑死啊!

所以,人一路攥着这封信就找到四合院了。

路是认识的,但他没想好该怎么开口。

只知道十万火急,没陈江河出手,老赵家这坎儿怕是迈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