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茂,你去我家把自行车取过来,咱这就出发。”

许大茂不想在工人医院检查,这边是免费,但熟人太多。

万一遇到一个,他那点事儿就包不住了。

陈江河的建议是,得去大医院,只要找个远点的就行。

大医院出结果快不说,对病症的准确性还比一般小医院高,基本出来就是定性。

于是俩人直奔十里外的协和医院,当然还是许大茂骑车带着陈江河。

“要不咱们回去吧,我身体真没病。”

半路上,许大茂开始打怵,就怕生不孩子的问题真出在自己身上。

“那你可得想好,这回不去,下回可就是几个兄弟们陪你一起了。

再说,有我陪着你呢,咱俩一起检查,这总行了吧!

提前说好,你出钱昂。”

陈江河想着正好可以刷新一下病例,甭管有病没病,起码今天是进了医院的。

“真的?!那可说好了,陈江河,你得陪我一起检查。”

许大茂这下心里总算有点安慰,别看陈江河平时坑完院里坑兄弟,关键时候别人还真没掉过链子。

医院下午六点准以后检验结果就得第二天才能了,俩人到了已经是两点多。

急匆匆挂完号后,为了避免明天再跑一趟,在陈江河授意下,许大茂又大出血一回——金钱开道!

伴随着化验员脸色由麻木到欣喜,俩人就知道这事儿今天基本能办妥,毕竟是十斤粮票,闹呢。

一个小时后,还是刚才那个医生,人手里拿着两份化验单:

“陈江河,这是你的检验结果,活性很好。”

下一份就是许大茂的,不过这回人脸色有点古怪:“许大茂,你这……节哀吧。”

毕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生孩子是头等大事。

有生孩子执念却生不出来,这消息无疑就跟天塌了一样。

“啥?!”大茂直接瘫坐在地,怕啥来啥。

“哎你别坐门口,影响不好,这样你拿着单子去找一下坐诊大夫吧。”

说着,那名医生在病历上草草写了几笔。

是个读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就认不出来,这写的啥啊,全是曲线。

“大茂,别急,咱们去听听医生怎么说。”

陈江河一把扶起许大茂,还没最后一锤定音,这可得撑住啊!

医生办公室里,带着黑框眼镜的主任医师看了下检验结果和病历内容。

直接就说了:“你这个得有心理准备,成活率为0,已经不是调理身体能解决问题的了,这种情况还是非常少见的。”

你今天不就见到了,陈江河心想。

出了医院大门,都没等回到四合院,许大茂直接坐在马路牙子上就走不动道了。

他现在是腿软脚软,当然了,腰杆子更是直不起来。

要是看大茂的脸就会发现,这兄弟一把鼻涕一把泪,正在无声痛哭。

男人的脊梁骨一旦弯下去,这可不好扶正。

陈江河把自行车往旁边一停,坐下来就跟大茂兄弟推心置腹了。

“大茂你也别伤心,这年头这种事儿又不是你一个。

孩子多了也不是啥好事儿,你没看二大爷和三大爷家吗,几个孩子成天闹的鸡飞狗跳。

你看一大爷家多好,起码人清净。”

这话一出,原本静默流泪的许大茂一下子控不住了,直接嚎啕大哭。

陈江河发现,他就不是安慰人的料,说着说着别人好像更痛苦了。

但他俩在大马路上这算怎么回事儿,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把别人怎么着了不想负责呢。。

“你要是真想要孩子,那也不是没办法啊,大茂。”

陈江河这话一出,许大茂立刻抬起头来,就跟抓到救命稻草一样。

“陈江河,你说,我还有什么办法能有个孩子?”

他家以后要是没个孩子,不光别人会戳他脊梁骨,就连刘香兰那边也不好交代。

闹不好,别人还会跟他闹离婚呢!

“现在这年头,有人稀罕孩子,有人生太多养活不了,这不就是个送分题吗。

把别人养不起的孩子让稀罕孩子的人养,别人肯定不会委屈孩子吧,都当宝贝疼的。

还有的方案就是跟一大爷一样,提前在院里培养养老人。

你要是选的话,棒梗那小子岁数正好,养大了能直接给你送走。”

自从娄晓娥怀孕,陈江河跟妇产科张医生走的有点近,也听说不少小道消息。

要是大茂真有那心思,他倒是不介意帮忙联系一下。

毕竟经常有人生了孩子不想养,大人跑路的事情发生。

那些孩子要是没人愿意领养,最后就会送到儿童福利院。

“养别人的孩子?哪有自己家生出来的好啊。”

许大茂觉得要实在没办法的话,只能喜当爹了,但孩子的来源还得再斟酌一下。

他记得陈江河的活性是优质?但这个念头也是一闪而过,现在肯定不能表露想法的。

“问题是你自己这不是生不出来吗,得了,先回去,快到晚饭时间了,你也好好想想。”

陈江河觉着,大茂兄弟要是注定命里无子,为了不让他以后在院里搞事情,最好还是有点事情做得好。

比如,给别人养儿子?

不同于来时的忐忑,回去路上两人一个神清气爽,一个心事重重。

陈江河盘算的是明天又得回办公区工作一天,也不知道那边超级粮仓建到什么程度了。

这才天灾第一年,马上就进入夏天,从今年的麦收情况上就会慢慢暴露出很多问题。

如果他那个‘以工代赈’的法子如果行得通,那下一步就趁机得把水利、学校、医院这些都算进工分系统。

陈江河不介意趁机搞一把大的,把基层建设弄好。

农民的孩子只有通过进学校,多读书,一路考出去,才有机会实现翻盘。

到时候,农村条件好了,这批掌握知识的人肯定有愿意反哺农村,带领大家实现共同致富的。

至于医院,则是为了解决治病难看病贵,有病无医,有医无钱的问题。

用工分代替医药费,不也挺好。

其实,如果到时候条件允许,他还想建议把农人养老对标城市工人待遇。

毕竟别人用在土地上的时间,是工人工龄的三到四倍,收获的粮食也是一半用于供养全国。

没道理到最后,一方拿几千上万的退休金养老,另一方拿十几二十块钱的补贴继续在地里刨食。

如果这就是世道,那什么又是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