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奶爸劝学史 > 第126章 北地新气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次日武安君征得张良和小姑娘同意,正式任命二人为幕僚,位在司马尚和诸葛明之下,参与军中和地方事务。命李左车和荀国忠负责训练边民,官府根据边民参与训练的情况给付粮草。

张良着手重新统计北地户口,一查居然有百万之多,此时赵国总户口也不过三百万出头,北地偏僻便有百万户口,实在难得。北地往常户口从未超过四十万,这两年天下纷乱,三晋只有北地民生尚好,三晋之民无法生存又不愿前往秦国之人,多来北地投奔武安君,武安君皆划地安置。北地原有四十万户一半是牧民,一半是耕农,新增户口多为耕农,因此如今北地牧民约有二十万户,耕农增加到七十余万户,商户也有上万。

张良久在新郑,深知近几年新郑户口逐年减少,已经从繁盛之时的百万户减少到了八十余万户,看到这偏僻的北地居然增加了如此多人口,尤其是北地并不适合农耕,居然有数十万户耕农来投,可见武安君治理有方。张良胸有大志,可惜韩国已经糜烂,空有胸怀天下之心,无用武之地,因此十分苦闷,此时见了北地繁盛,胸中不由升起万丈豪情,决心跟着武安君在北地一展抱负。

李左车和荀国忠统计愿意参与训练的边民,有二十余万。其中二十万户牧民有二十万壮丁参加,因北地并未如秦国一般实行分户制度,因此二十万户牧民有壮丁四十余万,约一半人愿意参与训练。农夫也有数万愿意参与训练,李左车把这二十余万人按照精壮程度分为两部分,十五万最精壮的牧民按照常备军标准训练,战时可直接编入军中使用,这是十五万人都是牧民,自己有战马,参与训练或者作战武安君单独给战马补贴,因此这些人都带了最好的战马来训练。五万差一些的一年有常备军三分之一的训练量,战时可用做兵力补充,这一部分也大多自备战马,武安君照样给予补贴。另有五万原是耕农,不太适合用于作战,用于战时转移边民之用,一年只需在闲时训练一个月便可。

北地府库充盈,如此扩张下来,也是有些不足,好在卓氏是以李氏的名义在平城冶铁,武安君征得卓氏同意,加大在矿场中的投入,大量生产精铜精铁供应中原农耕区,所获颇丰,足以应付北地支出。

巴奴本是巴清派到北地来照顾小姑娘的,带了大笔钱来花,岂知小姑娘不让巴奴千里迢迢输送水果前来。巴奴久随巴清,很有经商头脑,闲着无事从北地贩卖毛皮马匹之类的到中原、巴蜀,又从巴蜀贩锦帛,从中原贩来粮食,几个来回之后大获其利。巴清见巴奴在北地经营的有声有色,又派了大批伙计带着大量本钱到北地来交给巴奴,拓展巴氏在北方的商路。

小姑娘闲来无事到店中来吃坚果肉脯,见那店铺日渐扩大,询问其故。巴奴以实相告,惊得小姑娘瞪大了双眼。想不到巴清派人来关照自己,居然就此开辟了一条财源滚滚的商路,想想如今商路畅通,巴氏商队行走于巴蜀、中原和北地之间,自己吃几个新鲜的果子好像也不太过分。

小姑娘往日行走天下,都是到各处吃喝玩乐,从未想过经商之事,深交过的商贾也就是赵商、卓氏和巴清而已。小姑娘见巴奴的店铺不过数月就扩大了数倍,认真想想往日所见农夫辛苦劳作一年也就勉强得个温饱,若是朝廷征收过甚或者是遇到酷吏,饿死者无数。这些商户不事稼穑却坐拥亿万财富,巴清更是利用所获资财在巴蜀之地修桥补路,扶危济困。想想若是自己也能经商,一则可以借机帮助武安君筹措军资,二则可以借着商路把武安君的谍报网络铺满天下。小姑娘越想越对,如今老爹不想管事了,自己既说要协助武安君,该有具体的行动,建立起一条严密的商业网络和谍报网络便是当务之急。

小姑娘主意打定,便向巴奴求教商贾之道。巴奴道:“主人之意,北地的商路本就是为了照顾姑娘建立的, 即是姑娘对经商之事有兴趣,我回禀主人,这北方的生意便归了姑娘便是。

小姑娘虽不知巴氏在北方的生意有多大,但想着当初在巴清府中种种奢侈享受,又见商铺中伙计已有上百人,沿途各地加在一起也不知有多少,因此这巴氏在北方的生意,只怕价值巨万。如此巨大的财富自己岂能收下,况且自己经商除了为武安君筹措军资之外便是要建立谍报网络,若是秦人知道武安君的谍报网络跟巴氏有关系,只怕对巴清不利,因此坚辞不受。

小姑娘既不能接受巴氏的帮助,只得另想办法,找了李左车、公主、张良和朱家等人商议,这些人都不擅长商贾知道,一时也没有办法。

这一日小姑娘正在府中苦思破局之道,巴奴带了巴清信函前来,小姑娘展开帛书观看,只见上面写道:“妹妹如唔,闻妹妹有意经商,巴奴随我多年,十分可靠,若是妹妹肯接受,巴奴从此之后便送与,若是银钱有缺,可使巴奴调度巴氏资财,万望不弃。”

小姑娘一看大喜,巴氏的生意自己是万万接不得的,只是巴奴一人跟着自己,自然无妨。就此给巴清回书,接受了巴奴,就此把自己的商号挂起来,就叫做司马商行。

武安君闻小姑娘欲建立商业网络和谍报网,自然十分支持。武安君自府中拨出一百万钱,又把卓氏铁器和草原马匹在中原的贸易都给了小姑娘,诸葛明手中的谍报网正好整合进司马商号中,比往日有了更好的掩护。小姑娘把商队之事全权交给巴奴去处理,让朱家负责谍报网络,商队和谍报网络重合率并不高,保证了商号和谍报网各自的安全。

巴奴十分能干,不过两年时间就把商号开到了各国国都和主要交通要道。北至草原,西至关陇巴蜀,南至百越,东至大海都有司马商号的足迹,巴氏、卓氏、赵商等暗地里也多有相助,因此生意扩展得很大,一年能给武安君提供二十万大军粮草,武安君除正常消耗外在深山之中建仓储粮。

一个传言开始在山匪草寇,江洋大盗之间开始慢慢流传开来:谁的货都可以劫,万万不能动司马商号的货,谁的人都可以杀,万万不能碰司马商号的人。有几个拥兵数千的大贼窝不信邪,抢了司马商号的货。当夜山寨就起了大火,把整个贼窝都烧了,数十年积攒的财货被一人一扫而空,幸得火起之前有人大喊大叫,惊醒了众贼人,因此一个也没被烧死,只有头领不见了。第二日附近官府的人一开门数个贼首被捆了丢在官府门口。此事发生了三四次之后,天下的贼都不敢下山做买卖了。过了数月山贼草寇坐吃山空,只能尝试着又劫了些别的商号的货,结果平安无事。这天下的贼都知道了,司马商号对贼人并无恶感,只是保护自己的货物,只要自己不动他们的货和人,自然无事。

最近齐人发现临淄的粮价上涨了,齐王建派人一查,发现齐商从秦国贸易来的粮食半道上都被司马商号的人买了去。齐国多产渔盐桑麻,并不盛产粮食,因此十分依赖从秦国贸易来的粮食。齐王建遣相国后胜查查此事,若是司马商号影响了齐国的粮食供应,便把司马商号查封了。第二日后胜鼻青脸肿地来上朝,汇报道:“司马商号虽高价买走了秦国的粮食,但是他们也高价收购我们的渔盐桑麻,因此临淄的粮价是上涨了,但临淄商户百姓的收入也增加了,因此并不影响齐人的生计。”后胜偷眼看齐王建面有怀疑之色,又道:“大王,我齐国以工商立国,最重信诺,司马商号在齐国经商,从无违法之事,若是查封了司马商号,只怕这天下的商户都不敢来齐国贸易了。”

齐王建一想也对,我齐国泱泱大国,若是连一个商号都容不下,岂不为天下人耻笑。况且若是这天下的商户都不来齐国了,自己哪里还能过得如此舒坦,因此就息了查封司马商号的想法。

李园在宫中刺杀春申君将要得手之时,忽地一群黑衣人杀入,制住了李园所有杀手。李园只以为是春申君所为,只得引颈待戮,岂知一个黑衣人随后而来,一挥手那群黑衣人放了自己手下的杀手退走,丢下春申君让李园杀了。

事后李园百思不得其解,那群黑衣人显然训练有素,比之自己的杀手胜强数倍,既然制住了自己的杀手显然是想救春申君,想不到最后又放弃了。李园在楚国经营日久,知道各国杀手以秦国影卫最强,但是影卫都是用长剑的,这些人却是人人都用短剑,以短击长瞬息之间就制住了自己的杀手,比之影卫还要强,不知到底是何方神圣。

秦相吕不韦闻报齐人的渔盐桑麻价格涨了不少,使得前线兵马的军资消耗提高了不少,着廷尉李斯查查此事。廷尉李斯一查之下,发现齐商不来咸阳了,半道上把货都卖给了司马商号,如今邯郸的渔盐桑麻一大半都是司马商号供应的。李斯看着竹简上写的“司马商号”这四个字特别别扭,遣人深入调查之后回报吕不韦道:“最近齐秦商路多有战事,运输不便,因此渔盐桑麻价格涨了许多,待中原战事稍缓,当可缓解。”

吕不韦一想果然如此,也就不再追究了。

桓翊杨端和又上报韩人不知为何不肯卖弓弩箭矢给秦军了,因此伐魏前线军械不足,让咸阳加紧生产供应。吕不韦又让李斯调查,李斯调查之后回报说韩人连续两年大熟,因此不缺粮食,因此不肯卖弓弩给秦人。吕不韦总觉得不太对,韩国缺粮,即使是在秦人伐韩之时韩人也从未中断向秦人供应弓弩,如今秦人并未伐韩,一心伐魏,韩人为何还不肯卖弓弩。吕不韦对李斯生了疑心,准备另遣他人调查。重新调查的人尚未挑出来,嫪毐谋反,被秦王诛杀,秦王以嫪毐曾是吕不韦门客为借口,罢免吕不韦相位,遣返回封地,因此调查韩国弓弩箭矢去向之事也不了了之。

转眼三年已过,北地表面上只是多了许多商户,只有武安君等少数人清楚北地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户口增加二十万,本地税赋可供大军五年之需,储备粮草军械可支十年。原属边骑四万之外,李左车和荀国忠训练出完全不逊于边骑的铁骑十五万,甲士五万,可用精锐兵马二十四万。小姑娘的谍报系统遍布天下,天下诸侯乃至各处大军一举一动皆在掌中;若是有需要,一个月之内可影响全天下粮价,若是不计代价,可以切断任何一支大军半个月粮草军械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