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绿茶小王爷,这谁顶得住啊! > 第109章 我要吃遍陕西美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沈沁小心翼翼地伸出手,与那只手紧紧相握。

陆凛风掌心收紧,用力地握了握,又生怕弄疼她似的,赶紧松开一些。

他轻声说:“沁儿,我们到家了。”

一句“到家”,差点儿让沈沁的眼泪涌出来。

她微微侧头,透过大红盖头的缝隙,窥视着陆凛风。

虽然只能看到模糊的身影,却能感受到他的沉稳与坚定,仿佛是一座山,坚实可靠,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心。

她素手用力,握紧了陆凛风的大手,在他的亲自搀扶下,出了花轿。

沈渊已经早他们一步到了,坐在高堂的位置,瞧着他们携手踏上红毯,一步一步走进装饰得喜气洋洋的新宅。

“一拜天地!”

司仪洪亮的声音落下,陆凛风轻轻将红绸的一端递给沈沁。

沈沁接过,攥紧。

这红绸,就如他们之间的红线,将两人的命运紧紧相连。

他们并肩而立,转身面向天地,深深地叩拜下去。

“天地为证,愿新人永结同心,白头偕老!”

“二拜高堂!”

他们回身面向沈渊,再次叩拜。

“高堂在上,愿父……”司仪卡了一下壳,赶紧改口道,“愿秦王安康,福寿绵长!”

“夫妻对拜!”

陆凛风与沈沁面对面站立,深深地叩拜对方。

“举案齐眉,愿新人琴瑟和鸣,携手共赴此生!”

“礼成!送入洞房!”

沈沁被扶着送去新房。

陆凛风被来恭贺的下属缠住了,一个个誓要把这新上任的铁血镇抚使给灌醉不可。

陆凛风喝了几杯就找借口逃到了后院。

于是面善的秦王便成了大家巴结的目标,一个接一个地上来敬酒,挡都挡不住。

到了晚上,陆家这边鸳鸯帐被翻红浪,席家那边还有一个醉鬼也缠着想要洞房。

-

沈沁的婚事落定,沈渊便去了东宫。

太子一看到他,便想起给陆凛风升官,替他做了嫁衣,整个人都很阴郁。

沈渊恭敬地给太子行礼,然后一脸雀跃地问:“太子哥哥,你让我十日内启程就藩,我都准备得差不多啦,你哪天给我举办就藩仪式啊?”

太子瞧着沈渊一脸高兴的样子,倒是有点儿看不懂了,问:“三弟不怪本宫让你离开京城?”

“太子哥哥,”沈渊凑近太子小声说,“不瞒你说,我在京城都玩儿腻了,也没什么人敢跟我结交,左右不过那几个,算不上好友的人,很无聊啊。”

太子狐疑地看着他。

“在京城还不能太放肆,还要担心被弹劾。”沈渊苦着脸,说,“这去封地就不一样了,我关起门来玩乐,可不就自由了!”

太子心道:原来如此!瞧沈渊的眼神也渐渐放松警惕。

“等我到了封地,要先找上几个当地的厨子,让他们每日变着花样做给我做饭,从早到晚不重样……我要吃遍陕西的所有特色。”沈渊满脸都是期待和喜悦。

说完看着太子脸色不太好,又讪笑着说:“太子哥哥,若是遇上能储存的,我一定找人送到京城,给你也尝尝。”

太子看着他,惊觉自己心中竟生出一丝羡慕。

沈渊身为藩王,一举一动都要受到严格的约束和监视,自己身在太子之位又何尝不是呢?

如今,沈渊有了可以尽情享受的机会,自己却还处处受丞相掣肘,心里又憋起了对丞相的恨来。

太子面色不虞,说:“你也别忘了,虽然离开了京城,但你的行为依然会受到严格的监督,可别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

“太子哥哥,你放心,我心里可明白着呢!我苦尽甘来,没有人比我更懂珍惜当下拥有的滋味!我可不想像五弟那样,每日辛辛苦苦学这学那,结交名士,我又不想干嘛,费那劲干什么!”

他说者有心,太子听者更有心。

太子心里咯噔一下,果然丞相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沈淏铺路。

他突然又想起来,让秦王就藩,从提起到所有人同意,一切顺利得就像是被人安排好了似的。

难道赶走秦王沈渊,是丞相一早就设计好的?

现如今,秦王要走了,丞相是不是就要腾出手来对付他了?

太子越想越心惊,只觉得一股寒意从心底升起,不由自主地握紧了拳头。

如果真的是丞相在背后操控这一切,那么他接下来的日子恐怕充满了危险。

他没心思再和沈渊多说,敷衍他道:“父皇现在病重,你的就藩仪式一切从简,后日百官与你拜别,便出发吧。”

“那太好了!我早上还能多睡会儿!多谢太子哥哥!”沈渊雀跃离去。

太子心惊不已,连忙去皇后宫中,与母后商议此事。

皇后一听,便道:“你中了丞相的圈套了!你若留下老三,还可让他和老五互相牵制。可你倒好,直接就让老三离开了京城!”

太子一听,脸上就有些挂不住了。

皇后又说:“再者说,你父皇还对老三心怀愧疚,你怎能不问过你父皇,就擅自做主,直接下旨让他就藩?若你父皇得知此事,怕是要怪罪于你!”

“再说这老三到底是什么心性,你也全然不知。谁知此去是不是放虎归山!”

太子面色越来越差,说:“母后放心,老三就想着吃吃喝喝,断不会做出什么出格之事。”

“哎……”皇后深深叹了一口气,“你怎能听信他一面之词!以后遇事多跟太傅们商议,再不行,去信给舅舅,多问多听。”

母后的话就像一根根刺,深深地扎进太子心里。

宫里还有下人,他一向以贤德孝顺示人,只得默默低下头,双手紧握成拳,努力克制内心的波动。

皇后最了解自己的儿子,知道他不爱听这样的话,也怕他在宫人面前失了面子,又哄道:“你监国期间国事繁忙,岂能面面俱到,如今已经做得很好了,很有你父皇年轻时的风范!”

太子面色这才和缓过来,与母后告退。

皇后望着他离开的背影,深深叹了口气,脸上是抹不开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