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国民党军队已经开始溃退,在军队无以为继的时候,军事主官就已经告知南京实情,可是这时蒋介石却不顾实际情况,让军队死守,因为他明白上海失守意味着南京同样不保。

最后本该保存实力以待来日再战的国民革命军同样失去撤离的先机,原因竟是他们的最高军事主官蒋介石妄图通过国际各国列强的调停而达到让日本停战退兵的目的,只是希望再次落空。

这时的国民党军队仓皇而逃,日军瞅准时机在我军撤离的重要路段投下炸弹,让本就损失惨重的我军在最终的逃离中损失更大。

蒋介石命令八十八师继续留守上海抵抗为大军撤退做掩护。

最后八十八师的军事主官决定留下一个团的兵力进行抵抗,据点选在四行仓库,固守七天,最后撤离时只留下一个加强营的兵力。

当上海民众看见满是日军膏药旗的上海,升起了一面国旗,内心的激动难以言喻,不少市民纷纷驻足观望,那一面国旗是我们中华民族抵御外敌的决心。

闸北方向四行仓库的枪炮声,让上海市民精神为之振奋,他们的军队还在,还在坚持。

日军行至此处遭遇了激烈的抵抗,无法前进。党组织也得到消息,沈近真他们决定立即行动,将物资运至河岸,以此来声援。

沈近真将物资运至指定地点,看到仓库上高高飞扬的国旗,心中升起了浓浓的敬意。

留守的战士们在沈近真以及其他同志们和上海民众的帮助下,将物资运回仓库。沈近真写了一封慰问信,她希望守军的战士们看到可以提振士气,其实组织发动很多市民都在第一时间写了慰问信以表达自己坚决支持的决心。

枪炮声响了四天四夜,沈近真就在苏州河南岸守望着,以另一种方式坚守着。她热泪盈眶,有这样的军队,中国何愁不胜。

这场战役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所有人都被中国守军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的战斗意志深深折服。

如此悲壮的场面让英国将领和士兵们敬佩不已,以致最后中国守军撤退到租界,他们得到英国士兵的热烈欢迎。

此次战役的意义无疑是巨大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因为此战全国军民抗日的热情持续高涨,提振了我方的士气。

国际舆论也开始支持中国,由于这一战,租界里的外国人作为亲见者,认为上海仍在中国人手里。日本妄图快速称霸中国的野心被粉碎。

淞沪会战虽然败了,可是中国人抗日的决心不会被磨灭。沈近真一直处在高度的亢奋情绪中,以至于她在给魏若来讲述的过程中数度落泪。魏若来听后亦唏嘘不已。

“若来,这就是我们的军队,这才是我们的军队。即便明知敌方的兵力胜于我方数倍,可还是会不顾一切的去抵抗,以命相搏。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沈近真越说越激动。

“这一战意义非同凡响,”沈图南走进来,说道:“南京方面希望通过让我军的坚守和牺牲来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同情和支持,此战目的已经达到。”

“混蛋,他自己龟缩在后方,让前线战士卖命博同情。要不是他的决策从头错到尾,战机一失再失,我们也不至于这么被动。牺牲这么多人他责任最大。”沈近真大声控诉着。

沈图南无不痛心地说:“这一战,军委会进行了战后统计,我方消耗竟达85个师之众,伤亡官兵更是高达33万3千5百余人。战事如此惨烈,让人咂舌。”

听到这个数字,沈近真和魏若来都感到难以置信,想到过很多人,没想到这么多。

他们在后方努力支援救助的时候,战士们在战场上前仆后继的慨然赴死。

史书上一个个冰冷的数字,却是亲历者的血泪。它在历史的画卷上浓墨重彩的铺陈开来,让后世的人们叹喟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