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读济公传 > 济公舍银救孝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话说济公正与店小二逗趣之时,门外忽然闯入两位身着长随服饰的人。他们先是替济公结清了饭钱,随后走上前来恭敬行礼,言道:“圣僧,我俩赵福、赵禄,乃是临安太守衙门的差役。我们服务于太守大人,现因家中的太夫人不幸双目失明,尽管我们大人多方延请名医诊治,包括邀请了不少医术精湛的先生,但他们皆表示难以治愈眼科疾病。近日,有名唤赛叔和李怀春的李先生在我大人面前极力推荐您,提及您曾在秦相府治疗过大头病,在苏宅治好过急症,深知您是一位超凡脱俗的高人。因此,我们大人特遣我二人前来请您出手相助,实属不易,希望您能大发慈悲,随我们回去为太夫人治病。”

济公听罢,笑着摆摆手说:“贫僧只是一个修行之人,哪懂得什么医术?二位还是请回吧,我确实治不了眼疾。”

然而,赵福、赵禄并未放弃,他们苦苦哀求,济公最终被他们的诚意打动,答应随他们前往太守府。一行人来到府衙之外,赵福、赵禄先行通报,不久便回报说:“我家大人已在书房等候圣僧,因担心失礼,特意更换了家居便服。”

济公笑声朗朗,口中吟道:“行善之人必有善果,作恶之人难逃天谴,贫僧此行或许能点化迷津,只怕有些人会被惊醒。”随后来到太守书房,只见太守赵凤山身着常服,虽非官服在身,但举止儒雅,面目慈祥,一副贤德之相。济公一眼看出他是一位心系国家、忠诚为民的好官。赵太守见到济公,连忙上前躬身施礼,表达敬意:“久闻圣僧大名,今日得以亲见,实在是我三生有幸。”

济公以僧礼回敬,双方落座后,家人奉上香茗。原来这位赵太守名为赵凤山,科举出身,极为精明能干。最近收到一封家书,得知婶母患眼疾,于是急忙请来各地名医诊治,可惜均未能奏效,最后经李怀春推荐,了解到济公医术高超,手到病除,故决定请济公前来为其婶母治病。

太守热情设宴款待,并恳切请求济公前往昆山为其婶母治病。济公爽快答应,并说:“既然大人有令,贫僧自然遵从。”

太守遂安排赵福、赵禄二人陪同济公出行,并询问济公是否需要坐轿、骑马或乘车、乘船。济公幽默答道:“我骑的是路。”太守不解,济公解释说:“我所说的‘骑路’是指徒步行走,其实我什么都无需,只需带上足够的盘缠即可,大概二百五十两银子就够了。”

太守应允,准备好银两后,济公告辞出发,带着赵福、赵禄踏上行程。赵福、赵禄暗自思忖:“往返昆山这点银子绰绰有余,我们二人还能剩下不少,只要路上好好伺候济公,这次出差算是捞到了美差。”然而,随着旅程的展开,他们逐渐领教了济公的“随性”。

某天中午,济公说要在客栈歇息,赵福、赵禄依言办理。济公吃饱喝足后倒头便睡,而赵福、赵禄只能守在一旁,直到深夜才能休息。翌日天亮,济公醒来又要饮酒用膳,二人疲倦不堪,只好强打精神侍候。就这样,一路上,济公作息不定,让赵福、赵禄苦不堪言,完全失去了规律的生活节奏。有一天,临近昆山县时,经过一个农庄,听到篱笆围成的小院内传来撕心裂肺的痛哭声:“无情无义的神佛啊,无眼无耳的天地,我穷困至此,如今老母亲去世,连买副棺材的钱都没有……”

济公禅师运用其灵觉,早已洞悉眼前之事,了解此处居住的是一位名叫高广立的孝子。他以砍柴维生,对母亲极尽孝道,却因近日不慎在山上跌倒受伤,被人送回家中。母亲见状焦急万分,加之家中经济拮据,无力承担医药费用,导致病情加重,不幸逝世。高广立甚至连购买棺木的钱都没有,只能独自痛哭哀悼。

济公听闻此事,内心触动,想到“做好事人人乐意,但一旦涉及到金钱,往往就会犹豫”。他想,如果自己直接拿出银子资助高广立,身边的赵福和赵禄恐怕会有所不满。于是,济公故意指向篱笆内的一块七棱八角、闪烁金光的石头,对赵福和赵禄说:“你们看,那是什么?那可是个价值连城的宝贝。”

赵福、赵禄不明就里,看到石头便问:“圣僧,那是什么?”济公回答:“那是珍宝,无比珍贵。”赵福质疑为何主人不将它收起来,济公解释道:“常言道,‘运去黄金失色,时来铁也增光’,也许是这家人时运未至,不知此乃宝贝,否则断然不会让它随意丢弃在此。我这就过去把它买下来,你们俩就别过去了,等我谈妥了,若是赚了钱,咱们三人平分。”

济公走到门前,询问屋里是否有人。一位衣衫破旧的妇人走出来,济公便以帮忙做法事为由与她交谈,继而转移话题,指着那块顶门的石头问道:“这块石头你们卖不卖?”

妇人心中纳闷,这块石头自她嫁过来就一直用来顶门,从未想过是宝贝,但听济公一说,又觉得不妨试试,于是便答应出售。济公主动提出愿意出二百三十七两银子购买,这让赵福和赵禄心中暗暗嘀咕,认为济公简直是乱花钱,他们本有二百五十两银子,现在竟然要花掉其中大部分。

妇人面对突如其来的高价有些迟疑,但考虑到急需用钱,最终还是决定卖出。济公催促赵福、赵禄赶快交付银两,并让他们小心搬走石头,生怕落地后宝贝失去效力。赵福费力扛起石头,约摸走了有一里多地,已是筋疲力尽。赵福询问这块宝贝的名字,济公戏谑道:“这叫压狗石。”

赵福抱怨这个名字不太好听,济公却坚持石头本就叫这个名字。赵福体力不支,要求歇息片刻,济公却警告他一旦放下石头可能会失效,变得一文不值。赵福又问究竟要扛去哪里卖,济公则说既可在昆山本地售卖,也可扛回临安,但在临安可卖两万两银子,在昆山则只值一万两。赵福、赵禄虽然对此说法半信半疑,但为了可能的巨大收益,依然咬牙坚持。

终于,他们扛着石头来到昆山繁华的十字街头,济公让他们站在那里售卖。路人见状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有人问及石头是否真的是宝贝,赵福二人回答说是。然而,多数人只是笑笑就离开了,无人肯真正购买。正当他们失望之际,忽有两位买家走来,询问是否真要出售这块石头。赵福二人顿时兴奋起来,期待着即将到手的大笔财富。未知这两位神秘买家究竟是何来历,敬请期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