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读济公传 > 郑玄修酒馆逢和尚 沈妙亮听歌识圣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郑玄修酒馆逢和尚 沈妙亮听歌识圣僧

在酒楼的一角,济公和尚找到了一张空桌坐下,店小二随即为他摆上了杯筷。济公开口问道:“小二,你们这里有素菜吗?我吃素。”小二点头回答:“有的。”然而,和尚却话锋一转,笑道:“其实,我今天想吃荤。”

小二有些惊讶,但还是回答道:“荤素都有,您想吃什么,尽管吩咐。”济公和尚微笑着说:“那就先给这位道长来一盘炸面片,是我敬他的。”

道长听到济公的话,心想:“我与这和尚素不相识,他为何要敬我菜呢?”但他也随即回应:“那就请小二也给大师父来一盘炸丸子,是我回敬的。”小二应声而去,很快便将菜肴端上了桌。

济公和尚又点了酒,并再次吩咐:“小二,再给道长来一盘醋炒豆芽菜,我敬他的。”道长也不甘示弱,回敬了一碗籴丸子给和尚。两人你来我往,互相敬菜,和尚要了炒豆腐,道长便回敬爆羊肉;和尚又要了素白菜汤,道长则回敬炒肉丝。

最后,济公和尚叫来了小二,说:“道长这顿饭的钱,我来付就是。”小二答应了一声。道长听到后,心想这和尚倒是热心肠。

道长吃完饭后,便叫小二来算账,并表示:“和尚吃的多少钱,我来付。”济公和尚却急忙摆手说:“道长,您别客气了,这顿我付。”说着,他一把抢过了道长的包袱,拿着下了楼。道长以为和尚是真心要付账,便也没多想,下楼到柜台付了钱,准备拿回包袱。

然而,左等右等,和尚却迟迟没有回来。道长叫小二下楼去看看,小二回来说:“和尚已经走了。”道长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和尚是个骗子,不仅骗了他的饭菜,还拐走了他的二百两银子。

老道庆幸自己还随身带着一些散碎银子,他迅速支付了饭钱,然后急忙下楼去追和尚。追至村口,他看见和尚正蹲在地上,打开包袱检查那些刚刚骗来的银子。和尚一边检查一边自言自语:“这是高白银,这块成色不错。这块有点潮,质量可能不太好。”

老道郑玄修一看,怒上心头,大声喝道:“好你个和尚,你偷了我的银子,竟然还敢在这里悠闲地查看成色!”他冲过去,按住和尚就开始打。和尚却不紧不慢地数着:“一下,两下。”当老道打了和尚五拳后,和尚说:“现在轮到我了。”他轻轻一拧老道的胳膊,将老道翻倒在地,然后自己也打了老道五拳,随后往地上一躺,说:“该你打了。”

老道起身,又打了和尚五拳。和尚再次巧妙地一拧老道的胳膊,将他再次翻倒在地。围观的人们虽然都在看热闹,但也没人去劝架。因为他们发现这两人打架还挺讲规矩,每次都是一人打五拳。

有人评论说:“和尚真是公道,他打了老道五拳就自己躺下让老道打。老道就不那么公道了,非要等和尚把他翻下去才肯罢休。”老道一听这话,更是气愤:“我怎么就不公道了?他白吃了一顿饭,还偷走了我二百两银子,我难道还不应该生气吗?”

正当众人议论纷纷准备劝解时,沈妙亮、李妙清和褚道缘三人赶到。沈妙亮一见和尚,立即质问:“和尚,我正找你呢!我倒要问问你,为什么要欺负我徒弟?”和尚淡淡地回答:“是他自己找的麻烦,无故多管闲事。我告诉你,沈妙亮,你也不行。我和尚是谦让着你。”

沈妙亮被和尚的傲慢激怒了:“你和尚到底有什么来历,敢如此嚣张?”和尚轻蔑地一笑,说:“我来历可不小,你听好了……

昔日英名四海闻,杀妻访道入玄门。

涵陵赐汝分光剑,方入三清古道门。”

沈妙亮在听完和尚的言论后,不禁愣住了。

故事还得从沈妙亮的过去说起。他原本是江西人,以保镖为业,本名沈国栋,威名远扬。他常年外出保镖,家中只有妻子曹氏陪伴。某日,沈国栋闲在家中,到茶铺喝茶时,无意间听到旁边两人的对话。一人说:“世事难料,大丈夫难免遇到妻不贤、子不肖的困境。”另一人则接着讲述:“我有个亲戚与沈国栋是邻居,听他们说,沈国栋的妻子行为不检,若是沈国栋知道,恐怕会出人命。”

沈国栋虽然在一旁,但故意装作没听见,也不认识这两人。而这两个人也并未见过沈国栋本人,只是听说过他的名声。沈国栋回家后,对此事只字未提。

不久后,沈国栋告诉妻子曹氏自己将外出办事,需要两个多月的时间。他离家后,在离家不远的一个小镇上找了家客栈住下。到了深夜,他带上刀具,悄悄回家查看。但那次他并未采取行动,只是暗中观察后便返回了客栈。

第二天晚上,他又一次来到家中,透过窗户的缝隙,他听到了屋内传来的男女欢笑声。他偷偷观察,发现妻子曹氏打扮得十分妖艳,正与一个名叫孙秀峰的公子饮酒作乐。沈国栋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公子,他是邻居家的孙公子,一个品行不端的纨绔子弟。

屋内,曹氏对孙公子说:“他这两天在家,我生怕你来撞上,幸好他走了,这次得走两个多月呢。”孙公子则回应道:“娘子,我这两天茶饭不思,只想与你朝夕相处。”曹氏又说:“你愿意与我成为长久夫妻吗?”孙公子问:“怎么做长久夫妻?”曹氏低声道:“你给我买一包毒药来,等他回来,我给他接风洗尘,将毒药下在酒里,将他毒死,这样我们岂不是可以长久在一起了?”

沈国栋听到这里,心如刀绞。他想到,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莫过于父子,最亲近的伴侣莫过于夫妻。

他深感自己与妻子虽同床共枕,但心却相隔千里。愤怒之下,他闯入屋内,结束了那两人的性命。事后,他本打算投案自首,但经过几天的反思,他深感人生如梦,功名富贵皆是浮云,遂决定出家修行。

他拜紫霞真人李涵陵为师,得到了赐名妙亮和一口分光剑作为护身之物。如今,沈妙亮已经九十多岁,他的过往鲜有人知。然而,和尚的几句话却戳中了他的心事。他疑惑地看着和尚,这个看起来不过二十多岁的僧人,怎会知道他几十年的往事?

沈妙亮愣了半天,终于忍不住问道:“和尚,你如何知道我的过往?”和尚微笑着将二百两银子还给郑玄修,并说:“我让你看看我的来历。”他用手一摸天灵盖,顿时佛光、灵光、三光显现。沈妙亮一看,原来和尚竟是一位知觉罗汉。他连忙向和尚行礼,口中念诵无量佛。和尚哈哈一笑,转身离去,边走边唱道:

“人生七十古来少,先除幼年后除老。中间光景不多时,又有闲愁与烦恼。过了中秋月不明,过了清明花不好。花前月下且高歌,急须满把金樽倒。世上钱多用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白头早。春夏秋冬弹指间,钟送黄昏鸡报晓。诸君细看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草里高低多少坟,一年一半无人扫。”

和尚唱着山歌,来到了曲州府。知府张有德一见和尚,便说:“圣僧,你可回来了!我正派人四处寻找你呢。”和尚答道:“我碰到朋友喝了点酒。老爷找我有什么事吗?”知府说:“我已经审问了华云龙、田国本等人的口供,他们都招认了罪行。等圣僧回来,我就派人将贼人解往临安。”和尚点头称是。

知府随即派了两个头目和十个士兵,用差船走水路将贼人送往临安。和尚带着柴、杜二班头告别知府,踏上了解送贼人的旅程。知府亲自送到河坝,目送和尚上船。和尚上船后,船只立刻启航。他对两位班头说:“这次我们可是立了大功。把贼人解到临安后,衙门会给我们一千二百两银子的赏银,每人六百两。”

柴头和杜头满怀感激地说:“我们俩多亏师父的栽培。”众人边聊着家常,边乘船顺流而下。行程中,一天他们来到了小龙口的地界。谁曾预料,河中竟冒出四名横行江河的大盗,企图劫夺那木制的囚车。欲知济公如何智退强敌,敬请期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