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因为当时没有能保持温度和湿度的方法,这把名琴也就在漫长的岁月里慢慢地磨损了。

尤其是因为世界大战几经辗转之后,维护成了大问题。

在经历过两次大修,才艰难地抢救回这把名琴之后,人们才意识到,与其把它供在展柜里任它慢慢散架,还是应该把它拿出来。

只有让那些世界上最优秀的小提琴家定期演奏它,才是最好的保养。

因此这家博物馆也就有了一项规定,那些被认可的帕格尼尼金奖得主,可以申请把「大炮」借出来开一次音乐会。

这个标准相当严苛。

首先过五关斩六将拿到帕奖的第一名就很难了;

哪怕拿到第一名,也不一定能拿到金奖,帕奖是出了名的“宁缺毋滥”,哪怕空着,也不会授予一个不合格的金奖;

即使申请到了「大炮」,一般人也只能借一次,再多也难。

到目前为止,全球也只有32个人演奏过这把琴。

林夏从17岁那年夺得金奖之后,她是有资格申请使用这把琴的,但她也纠结了很久要不要去借这把琴。

小提琴是很私人的,同一把琴,不同的演奏家拉起来感受完全不同。

更何况这是那位帕格尼尼的琴,他的身体条件本就和常人不同,这把琴根本不是一般人能驾驭的。

之前使用过大炮的三十多位小提琴家,有人就认为这把琴难以演奏,但也有人非常喜欢这把琴,认为它能发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声音。

陈星语出借给她的那把「海豚」也是顶级的名琴,这么多年下来已经和她磨合得很好了。

而「大炮」这么有个性,等到音乐会前才能到她手上,适不适合完全是个未知数。

但那首曲子,林夏还是想用世界上最好的小提琴去演奏它。

……

三国音乐交流会是林夏目前行程里唯一一个S级事项,但这个事情放在年底,也急不来。

最近需要她忙的事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华夏好声音》的筹备,另一个就是王朗新电影的配乐。

前一件事还好,已经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了,她只需要在大方向上把把关。

但后面这部电影的配乐确实要花些时间和心思去做。

这部电影投资一亿多,单是请林夏配乐就花了两千万。

这还是友情价,因为林夏负责的不只是一首歌,而且这个电影的配乐确实有些麻烦。

王朗把这部电影的剧本和一些已经拍好的影像发给了林夏,辅助她找找灵感。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作《钢的琴》,又是一部王朗擅长的文艺片。

从林夏拿到的剧本和现在的一些拍摄片段来看,王朗在这部戏里呈现的野心很大。

但极有可能叫好不叫座。

这一类片子往往都是上映时候票房不好,若干年后又被捧上神坛,统一被网友称为“欠一张票”系列。

虽然王朗是老文艺片专业户了,但看完之后林夏还是明白了王朗的意图。

他在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回忆着那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这个故事发生在他的故乡东北,一面是工厂倒闭、下岗潮、和为生计发愁的时代阵痛,另一面则是音乐、艺术和理想未遂的悲剧。

时代的洪流在滚滚向前,但总有一些被留在原地的人。

因为是王朗执导,演员阵容非常豪华,除了男女主角之外,个个都是实力派。

地球上曾经有部电影《天下无贼》,汇集了七个影帝三个影后同台飙戏,这部片子也有这样的潜质,每个角色都很出彩。

男主角陈贵林年轻时也是一身文艺细胞,高考落榜之后,跟着父亲进了工厂,下岗之后独自拉着乐队接一些红白喜事勉强维持生活。

女主角是一个相貌丑陋的音乐老师,用她自己的话就是“上帝除了给她一副好嗓子,其他什么都没留下”。

现在电影里哪还有认真扮丑的角色,点个雀斑画个伤疤就算是丑了。

但饰演这个角色的是影后于启华,她为了表现角色,硬是短时间内增肥三十斤,安上一口龅牙。

再加上演技精湛,一站在那里,那股平凡落魄的气质,就是角色本人。

电影里有一些她的意大利语歌剧唱段,虽然是配音,但口型和肌肉的变化是完全可以对上的,一看就是为了这部戏特意学过的。

其他的角色,每一个都是小人物,但这些小人物,也有他们的闪光点。

比如方嘉乐在里面扮演一个痴迷芭蕾的男舞者,他就像是这个城市所有人喉咙里的一根鱼刺,无论多么灵动的跳跃都无法挣脱世俗这张网。

但就是这样一群边缘得不能再边缘的小人物,偏偏被陈贵林聚集在了一起,通过一本俄文文献,从零开始去造一架钢琴。

一架用钢铁做出来的,钢的琴。

只有想办法造出这架钢琴,他才能留下他的女儿。

但是在这个废弃的工厂里,他们真的能把钢琴造出来吗?

这部电影里每一个角色的表演难度都很大,整个片子都沉浸在一种魔幻的荒诞之中。

这也注定了它的配乐非常复杂,除了时代特色,要有很多苏式音乐之外、朋克、摇滚和古典歌剧的大杂烩。

这也是王朗想找林夏的原因,一般的音乐人很难把这些风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