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欧洲是海权国家,发展航海技术的动力十足。

公元前600年,腓尼基人就已经能够环游整个非洲大陆了,总航程超过三万公里,比郑和下西洋早了足足2000年。

腓尼基人所造的船只,船体扁平,载货量大。

缺点是动力主要依靠排桨,需要很多水手,补给压力大,难以进行远洋航行。

同样热衷于海上贸易的阿拉伯人,在腓尼基人的基础上,进化出轻型高速帆船。

这种船,桅杆少,船体细而长,船身采用流线型设计,动力依靠三角帆,即使处于逆风,航速也有保障。

兼之使用的是白檀、柚木,质地坚硬而且轻便,承载力和耐久力都极佳。

在十五世纪,这种船是最高级的。

反观明朝,是一个典型的陆权国家,人口、耕地、各种资源,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对海外贸易并无太大兴趣,造船就是为了满足河运和近海沿岸航行的要求。

内河和出海口泥沙多,水浅,相应地,需要船体底部平坦。

由于船面宽+吃水浅,这种船只巨风巨浪几乎毫无抵抗力,不适宜远洋航行。

这也是朱元璋却始终不愿意进攻日本的原因。

因为横渡黄海进攻日本,洋流和风向呈直角,一阵巨风吹过来,船就翻了。

而以大小琉球岛为基地进攻日本,洋流和风向在一条直线上。

且小琉球群岛最北端,离日本九州仅四五百里,一昼夜即可到达。

朱元璋告诉朱标,允熥坚持要去大琉球岛。

朱标沉默良久说道:

\"他要去便让他去吧,不让他累积些功勋和资历,将来难以服众。\"

朱元璋眉毛拧成了重重的川字,嗔道:

\"有你这样当爹的吗?大琉球岛上瘴疠横行,万一他染上了病,如何是好!\"

朱标道:\"那就将他交孙恪看管,只许他驻在澎湖岛上,严禁他登上大琉球岛。\"

朱元璋立即把朱允熥传进来,说道:

\"跟你爹说好了,只许你待在澎湖岛上,不许你登上大琉球。\"

朱允熥闻言大喜,满口答应。

朱元璋又说道:

\"你不要耍小聪明,咱是把你交给孙恪看管了的,你若不听谏阻,私自登上大琉球岛,咱就把孙恪、吴忠、吴良全杀了。\"

朱允熥苦着脸说道:

\"爷爷这是何苦呢?到了澎湖不让到大琉球,就跟拉了屎不让擦屁股一样,不是存心寒碜人吗?我不干!

朱元璋吼道:\"不干别干,反天了你,滚!从明天起,哪也别想去了!\"

朱允熥立马怂了,\"爷爷我说着玩的。\"

朱元璋余怒未消,\"谁跟你说着玩?再闹,宗人府关起来。\"

朱允熥吓得屁滚尿流,一溜烟跑了。

开发大琉球岛有很多事都需要他去办,不让他上岛,那还怎么玩?

但老爷子是个一等一的狠角色,说不让上岛,那就真的是不让上岛,不然真的要杀人了。

岛上最可怕的是疫病,一部分是由于潮湿闷热的气候造成的,另一部分是由于蚊子叮咬造成的。

蚊子叮咬能传播登革热、疟疾、乙脑等数十种疾病,造成大量死亡。

朱允熥跑到太医院,吩咐医正:\"多配些防疫病的药丸,最少要够三万人吃三个月的量。\"

医正下巴都脱了臼,惊道:\"皇太孙,这么多药,太医院什么都不干,半年也配不出来。\"

朱允熥:\"孤不管,你自己想办法,人不够找工部,钱不够找户部。\"

他又将宋璟召到文华殿,吩咐道:\"准备三万顶蚊帐,十万石艾草,五万斤石灰,八千斤雄黄,火油两万斤,孤等着用。\"

宋璟道:\"蚊帐都是用蚕丝做的,非常昂贵,每顶造价在三十两银子左右。工部倒是存有三千余顶,都是预备着宫里用的,殿下一下子要这么多,第一是没有这么多银子去造,第二是短期内也造不出来。\"

\"艾草只在民间用,工部并无储存,需要向民间买,十万石太多了,估计买也买不到这么多。\"

\"石灰、雄黄、火油倒是有,不过数量上也不够。\"

这真万事开头难啊!

防病的措施如果做不好,开发大琉球岛很有可能就失败了。

朱允熥道:\"这些物资都是急需的,着工部和户部加紧办。\"

宋璟详详细细地算了一遍,这些物资如果备齐的话,至少需要一百八十万两银子,他向户部提出了划款申请。

夏元吉声称这些款项均不在计划之内,驳了回来。

宋璟道:\"这是皇太孙交代的事,必须尽快办。\"

夏元吉:\"谁交代的都不好使。户部的钱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不要说本来就不能挪款移作他用,就算我想挪,这么大一笔钱,也没有地方可以挪。\"

宋璟:\"这些话,你跟皇太孙说去。\"

夏元吉:\"差事是交给你办的,为什么要我去说?\"

宋璟:\"是你不肯拔钱,妨碍我办差,自熊归你去说。\"

夏元吉装死不吭声。

这就是工部和户部的日常,一个要钱,一个不给。

宋璟无计可施,只好去文华殿向朱允熥报告:\"户部不肯拨钱,臣想不出办法。\"

朱允熥道:\"拨不了一百八十万,拨一半也是好的。\"

宋璟对夏元吉一肚子怨气,两手一摊,说道:\"夏元吉一文钱也不拨,说不在计划之内。\"

朱允熥正欲发作,朱椿道:\"这本就是户部的章程,怨不得夏元吉。只好今年编到计划中,推迟到明年再办。\"

朱允熥一听就急了,这种事,贵在排除万难,一鼓作气,如果今年推明年,明年推后年,推来推去,十有八九就黄了。

他说道:\"不行。这事必须今年办!\"

朱椿道:\"可是户部没钱啊。″

作为嫡皇孙,朱允熥从三岁起,每年有二万两银子的俸禄,晋身皇太孙后,每年有五万两银子的俸禄,一直没有动用,总共有三十二万两白银之多,全部存在太子。

他说道:\"我可以拿出三十万两银子出来。\"

朱椿笑道:\"这点钱,是你浑身的家当吧,全拿出来,你喝西北风?\"

朱允熥笑吟吟看着朱椿,说道:\"喝西北风倒不至于。但这点钱,还是远远不够啊。\"

朱椿装作没听见,眼神看向别处。

朱允熥笑道:\"十一叔,您老能不能慷慨解囊,捐助一点点?\"

朱椿尴尬地笑道:\"一点点是多少?\"

明朝亲王俸禄优厚,洪武三年定的是年俸五万石,折银约合五万两,大致相当于一百个一品官员的俸禄。

随着藩王数量的增多,付不起这么高的俸禄了,先降为三万石,后降为一万石。

但很快,一万石也很吃力了。

秦、晋、燕、齐、代这些大藩,蜀、楚、周这些富藩可以顺利全额拿到俸禄,过得非常滋润。

而岷、肃、庆、安、辽、沈这些穷藩有时候连一半都拿不到,日子过的苦哈哈的。

朱桩极得朱元璋宠爱,被封到了成都,那里是天府之国。

朱椿不仅俸禄优厚,而且王庄的土地又多又肥沃,是朱元璋儿子中最富有的。

即使贵为第一代亲王,贫富分化也极其严重。

朱允熥笑道:\"侄儿跟十一叔开玩笑的,哪敢要十一叔捐助。十一叔肯借,侄儿就感激不尽了。侄儿可以打借条,十一叔不用担心侄儿耍赖?\"

朱椿:\"你要借多少?\"

朱允熥伸出五根手指头,晃了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