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南京最繁华的正阳门下,人头攒动,数百人围着一张皇榜议论纷纷。

\"交一万两白银,就能在北平买一间三进三出的房屋,还能优先进入北平大学堂读书,先生还都是个顶个的翰林?\"

\"不可能!不可能!\"

\"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人群中忽然有人大喊道:“这肯定是朝廷想要迁移江南富户,所以才想出来的法子!”

众人闻言,纷纷附和起来。

“对!对!怎么可能有这种好事?翰林学士,那可是进士中的佼佼者,怎么会免费教授小小的生员?”

“就是,天上不会掉馅饼,这里面肯定有文章!”

就在这时,一个身着锦衣华服的中年男子从众人中走出来,朗声说道:“各位也不想想,这是皇榜,岂会有假?”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看你们是出不起这笔银子,嫉妒别人有机会去北平吧?”

此话一出,顿时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

“你凭什么这么说?”

\"爷有的是银子,区区一万两,难得住谁?\"

“我们只是担心这其中有诈而已。”

中年男子冷笑一声:“有诈?你们以为朝廷会拿此事开玩笑吗?不想去的尽管不去,到时候可别后悔!”

有人问道:\"你是谁?怎么知道这是真的?\"

中年男子身边的仆役推开那人,说道:\"有眼无珠的蠢货,这位乃是礼部尚书白大人!\"

那人连忙作揖,\"原来是白尚书,难怪这么气宇非凡。恕罪!恕罪!\"

白信蹈登上高台,大声说道:\"殿下已经拨下巨款,在北平燕山脚下建造【燕山大学堂】,预计今年秋季即可建成。

大学堂可容纳四千名学子,入学者须是品学兼优的生员,授课的都是翰林院的编修、庶吉士。

有意者,可速到国子监报名。报名之后经考试合者,预交一万两白银的购房款,即具有入学资格。\"

白信蹈的话音刚落,台下便传来一阵窃窃私语。

有人问道:\"白尚书,大学堂为什么建在北平,而不是建在南京?\"

白信蹈道:\"南京有国子监,北平有大学堂,这样才能南北双珠,交相辉映。\"

人们开始犹豫不决。

毕竟一万两白银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朝廷言而无信,难道谁还有胆量跟朝廷打官司不成?

但是,一万两白银毕竟也不是一笔大数目,不要说还能买一座宅子了,就是白白捐给大学堂也是值得的。

一个小小的生员,授业宗师竟然是翰林,光是这一份荣耀也值一万两银子了。有翰林授课,还怕考不上举人吗?一旦考上举人,那该有多么光宗耀祖。

这时,一个年轻的书生站了出来,说道:

“我相信白大人所言不虚。我愿意前往北平,报考燕山大学堂。”

说完,他毅然决然地走向了国子监。

其他人见状,也纷纷跟了上去。

一时之间,国子监门口人潮涌动。

国子监祭酒刚刚走出山门,就被震天动地的喊声吓了一大跳。

\"我报名!\"

\"我报名!\"

\"我报名!\"

无数只手臂在空中激动地挥舞着。

这一消息很快传向四面八方。

不要说南直隶了,浙江、福建、江西、湖广也引起了轰动。

在明朝,读书人的地位是非常之高的。考上秀才,就有了功名,可以免除傜役,见县官不拜。

如果考上举人,则有了做官的资格。

尤其是商人,他们虽然有钱,但是地位很低,随时会遭到官府的勒索迫害。

家里如果能够出一个举人,就等于获得了一个保护伞,可以免除许多无妄之灾。

四面八方的有钱人也闻讯赶来。

南京城里一时冠盖如云,大大小小的客栈、酒楼人满为患。

南京城的士绅、富商,削尖了脑袋,结交朝廷官员,意图抢占入学名额。

在这股热潮中,一些不法之徒也嗅到了机会,他们假扮官员,四处行骗,声称可以帮助他人获得入学资格。

很多人上当受骗,被骗取大量钱财。

不久后,官府接到了多起报案。

朱允熥大怒,下令严查,抓捕了一批不法狂徒。

同时,他下令礼部,先登记,后考核,考核合格者先预交一万两白银,待到大学堂建成后即可入学。

命令下达后,礼部门前排起了数十里的长龙。

登记之后,朱允熥也吓了一大跳,竟然有一万九千余人参与对四千个入学名额的角逐。

看来,江南的有钱人是真的多啊!只要略施小计,白花花的银子便像潮水般涌来。

在考核的这段时间里,不少人发现了新的商机。

他们在国子监会试地点附近开设了许多客栈和饭馆,生意异常火爆。

与此同时通过考试的幸运儿们则开始筹备北上事宜。

一些家底丰厚的人家甚至提前派出家丁先行前往北平打点,只为自家孩子能够在北平安心读书。

一时间,通往北平的官道上马车络绎不绝,好不热闹。整车整车的粮食、衣物、生活用品运到北平。

与此同时,燕山大学堂的建设也在紧张进行中。

朱允熥亲自过问工程进展,并调拨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确保大学堂能够按时完工。

随着开学日期的临近,越来越多的学子来到北平,满怀期待地准备迎接新的学习生活。

沉寂已久的北平城一时间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而那些落选的生员,则因为失去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无不垂头丧气。

他们在南京城里久久徘徊,舍不得离去,选出十几个代表,到礼部请愿,要求再加试一场。

乾清宫中,朱允熥喜笑颜开。

\"父皇,建造燕山大学堂耗银三十万两,建造四千间房屋,耗银二百万两,而收入白银四千万两,收支相抵,净赚三千七百七十万两!\"

朱标被彻底震惊了,这真是一本万利的生意,相当于户部近两年的税赋收入。

朱允熥继续说道:\"最要紧的是,无形中往北平迁移了四五万人口。儿臣还准备在北平开办几家学堂,吸引更多人迁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