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1987,雷布斯缔造科技 > 第184章 生产线即将开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宁姐,你转到科技园这边当人事经理吧!”雷君说道。

刚登记完工人相关信息。

将所有工人安排到宿舍的宁美萍,闻言不觉一愣。

不过很快,她马上就笑了起来,显然并不是很意外:

“雷总,我一定好好干。”

她在裘伯君执掌的深圳银河时期,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前台,负责给客人倒水引路这种小事情。

等史育柱掌管深圳银河时。

由于公司业务迅速扩张,需要大量招收新的人员,而史育柱也看中了宁美萍踏实肯干的性格特点。

将其从前台转岗为人事,后来更是提拔为人事经理。

然而对宁美萍来说,这份职位既是莫大的信任,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压力。

因为她在进行人事管理时。

只能从人物性格分析的方面来起到自己的作用,无法准确识别应聘者的专业技能水平。

尽管她也有在非常用心地学习计算机技术。

同时这个时期愿意跳出国企,来到私营企业任职的技术人才,往往是对自己计算机水平有着一定自信。

想要凭借技术闯荡出一番天地的人。

因此她在招聘这方面所做成的事情,基本还是非常到位。

史育柱以及公司其他技术人员对此都颇为满意。

然而随着所需要的技术人才越来越多,对人才技术层次要求也越来越高。

宁美萍就颇为沮丧地发现。

她所掌握的那些计算机知识,已经派不上太多用场。

甚至有一个应聘者简历写得特别好看。

她在与应聘者交谈的时候,对其也非常满意,认为其无论技术水平还是性格特质,都非常符合史育柱的要求。

结果等史育柱亲自面试以后。

却发现那人所谓的厉害技术,其实全都是吹牛吹出来的,在技术方面根本就毫无建树。

史育柱对此也不生气。

非常知人善用地将这人放到了营销部的,不过宁美萍心中对此倒是颇为自责。

认为如果自己就可以将这人技术实力判断出来的话。

那么也就不至于浪费技术部门太多时间。

而现在雷君将她从深圳银河调到银河科技园,来管理这些普通劳动者。

这就意味着。

无论是对劳动者,还是对招聘者,都没有太多的技术要求。

反而是对人物个性品质更加看重。

那些花里花哨,不能踏踏实实干活的人,自然不适合加入公司。

而宁美萍对识别这种人有着天然的优势。

因为她本人以及她从小到大接触的父母长辈等等,也全都是这样的人。

“行,那我和史总打个招呼,给你正式发个调动函!”

“从深圳银河调动到武汉银河,具体负责深圳银河科技园的人事部门。”

雷君望向宁美萍,眼中满是希冀:

“宁姐,你以后的工作直接向张晓龙张总汇报,要在最短时间内将人事部门组建起来!”

宁美萍神色非常郑重地应了一声是。

整个办公室中,都有了一种相当肃穆的味道。

雷君转头望向张晓龙:

“张总,武汉银河那边愿意调动到科技园的就全都调过来,不愿意过来的我们就在本地重新招聘的。”

“要在最短时间内建立起我们的生产部完善。”

张晓龙点头:

“雷总放心,我们明天安排工人们进行体检,体检通过的直接开始价值观培训。”

“后天由我们研发部同事过来安排技术培训。”

“确定全部生产流程与生产标准,大后天就可以直接上岗生产,”

事实上将一件产品研发出来,并且成功卖到消费者手中,还要赚取一个比较好的口碑,以此让生意可以长久做下去。

而不是像汽车站或者火车站那样,拿着各种假冒伪劣茶品坑害外地口音的游客,就做那么一波流的生意。

那这个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将产品成功研发出来只是开始,从研究室中的“科研产品”变为市场上的“大众商品”,需要付出很多艰苦卓绝的努力。

采购部负责采购原料,研发部提供工艺流程,生产品进行生产。

品控部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让那些生产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不能流入市场,同时联合研发与生产部门,尽量提高良品率。

毕竟研究始终小规模地制作一个产品。

与在工厂里生产成千上万,甚至是十万、百万以上的产品,质量控制难度肯定有所不同。

在成功地将产品生产出来,还涉及到一个卖出去的问题。

这就是需要市场销售部门,精准地找到买家,并且让买家愿意以这个价格买自家公司的产品。

在产品成功到达买家手中之前,还需要存储与运输。

这就需要物流部门的努力。

在产品成功到达买家手中,并且买家成功付款之后,并不意味着生意就此终结。

万一买家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这就需要公司为其及时解决,也就是提供售后服务,自然就需要售后部。

而所有部门,基本上都涉及到人与钱。

因此专门的人事部与财务部,需要在最早期设立。

张晓龙在武汉带队生产汉卡时,就已经经历了这一整套标准的流程,如今汉卡换成了主机板。

但总体思路并没有太大变化。

对张晓龙来说,简直就是驾轻就熟,将武汉银河培养的团队搬到科技园就好。

三天后。

经过培训了二百六十八名工人,按照每组11到12人的规模,被分为了24条流水线。

每一条流水线上,都对应着“插电阻、插电容、插芯片、过锡、水洗、烘干、检测”等多道极其严格的生产工序。

雷君与张晓龙、倪光楠同时来到生产车间,观看众人的生产情况。

只见工人们脸上尽管大多有着隐隐的忐忑。

那是对于真正开始一份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工作,由于未知而产生的忐忑。

但他们眼中更多的却是期待与兴奋。

那是一种面对全新生活的强烈期待,以及“绝不辜负老板”的热情洋溢。

望着这些坐在流水线前,正紧紧盯着自己一行人的倪光楠,非常感慨地说道:

“我以前也去过不少工厂。”

“没有任何一家工厂的工人,能有你们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