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春色有点田 > 第266章 去锦绣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冷,这几天没带它们出去跑,一会你带它们到山脚下转转。”

沈榕山应下。

这边,季温禾到荒地喂了鸡,又回家抱了一些干草放进去。

准备回去时,看到兰秋华家的院门开着,来到门口:“兰婶,在家不?”

屋内传来沈素雅的声音:“嫂子,我娘和哥出去了。”

她走到卧房门口,里面的人正盘腿坐在床上打络子:“你哥是不是回来相看亲事的。”

“是啊,起了个大早,听我娘说在北面的村子,还在大山后面呢,挺远的。”

“要是相看成了,年前办喜事吗?”

“嗯,我娘说相成年前办了,眼下还不知道呢,他们得等到晚上才回来。”

季温禾点了点头:“那你忙吧,我回去了,这天太冷了。”

“哎,嫂子慢走。”

刚出了门,看到沈榕山从东边过来,便站在门口等着他。

火气大就是不怕冷,她都把厚棉袄拿出来穿了,人家还穿着薄款的小棉袄。

“沈大哥,大年叔怎么样,看过郎中了吗?”

“师父昨天去瞧过了,郎中要开药,他没让。”

他这个师父,有时候也很犟,任凭别人怎么说都不听。

“他这两天没什么胃口,送去的饺子吃了一个,菜汤喝了一半。”

季温禾有些担忧:“大年叔身子健朗,可毕竟年岁也不小了,平时有个头疼脑热,不能草草对待。”

“这几天我们做饭送过去,要是还不见好,就强制让他喝药,不能一直拖着。”

沈榕山也是这么想的:“我明天去卖货,让元山送饭过去,天气越来越冷了,你在家里就别出来了。”

“穿着暖和,出来也不冷。”上前牵住他的手,“走,回家,用剩下的棉花,给你们做条围巾和帽子。”

“家里剩下的布料够不够?”他问。

“够,买的多,剩了两尺没用完。”

做四条短围巾,缝个系带在上面,再做四个棉花帽子,够用。

回到家,沈榕山进了两兄弟的卧房:“元山,这几日你去送饭给师父。”

见他把箱子里的衣服都拿了出来,不解地问:“拿衣服做什么?”

“薄的棉衣穿着冷,我叠起来放新的箱子里,这几件破旧的,装在旧箱子里。”

打了两个新箱子,比旧的要大点。

“大哥,大年叔看郎中了吗?”

“看过了,没让开药,咳嗽有些厉害,你去送饭时多留心。”

沈元山点头:“嗯,我晓得了。”

一晃眼来到月底。

沈榕山把驴车套好,见她走过来,说道:“今天风大,你留在家里,我去就成了。”

“没事,你看我戴着帽子,围着围巾,也不冷。”季温禾跳上车,“我去找杨老板说说,做春节样式。”

今年是羊年,羊的卡通形象也挺多的,她还没考虑好做哪一种,最中意喜羊羊里的几只羊。

“对了沈大哥,你去买草纸,再买一斤肥猪肉,和一斤瘦肉,我想过了,咱们家里有驴车,来镇上也方便。”

“不腌肉了,买新鲜的吃,腌得东西吃太多也不好,往后少腌点小咸菜,多种点白菜,冬天不愁没有菜吃。”

沈榕山挥了一下鞭子,驴子的速度快了起来:“多腌些酸豆角,炒肉末好吃。”

他们三兄弟都爱吃,前提是不能做得太辣。

“行啊。”季温禾悠闲地晃着双腿,“鸭蛋也不腌了,想吃就来镇上买,家里攒着都拿去镇上卖。”

家里还有一百多斤的货没卖完,前两天村子里进来两个货郎,不是之前那两个。

等开春过后,货郎应该会更多了。

到了锦绣坊后巷,杨韵听到敲门声,小跑着过去开门,笑意盈盈地说道:“温禾,你可算来了。”

“昨天下了雪,今天路上不怎么好走,慢了些。”

“我想着也是,来,快进屋,屋里暖和。”

季温禾把筐放在屋檐下,跟着她走进屋里:“杨老板,今年是羊年,做羊布偶,二十六号送过来。”

“你多准备些布料,下个月元宵节,再做一个元宵的样式,十号送过来,留一天给你填充棉花。”

“几个小姑娘说了,说做限定样式最赚钱,这又快过年了,想多赚点。”

“那成啊。”杨韵拿出钱袋给她,“还是老样子,布料做不完再带回来。”

“好。”她打开钱袋看了一眼,八百六十二文。

两个钱袋放在篮子底下,用布盖好。

“对了杨老板,线快用完了,你再多给我拿些。”

“你跟我来。”

季温禾跟着她走到隔壁的屋子,里面架子上堆着不同颜色的布料:“那么多布料。”

“是啊,多买些回来,价钱便宜,省得我来回跑。”杨韵拿起剪刀,接着说道,“要做两个样式,筐里的料子不够,颜色你来挑。”

她放下篮子看了看:“做元宵都用浅色,白色多要一些,元宵布偶样式简单,多扯一些布料。”

“这个月回去,她们说要起早贪黑的做,元宵过后,等好几个月才能做限定样式。”

清明节不做限定布偶。

“限定样式赚钱啊,我也巴不得你们多做点,咱们都赚钱。”

这几个月赚了不少钱,家里人商量着,换一处大宅子。

“温禾,我看你啊,不如攒钱到镇上买房子,买三块宅基地,都能在镇上买一处小宅子了。”

季温禾抱下一匹浅色的布:“镇上有好,也有不好,田地不能扔掉,镇上往返不方便,而且镇上倒个夜香都要钱。”

“在村里住着,种种菜,养养鸡,平日也就来镇上买点肉,对于咱们庄稼户来说,还是田地最重要。”

“我还有两个小叔子,房子小了住不下,等都有了孩子,那么多人挤在一个小宅子,时日久了,肯定会闹矛盾的。”

杨韵赞同地点头:“你说得也对,我们一家来到这里,钱花了一大半,租了铺子,剩下的钱只够买一处小宅子。”

“家里人不多,倒也能住得下,就是拥挤了些,手里有钱,还是想换个大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