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女孩子小学身高窜的快,安安8岁身高就一米五左右了。

江云澈比安安还高一点,155左右,刘瑶估摸他应该能跟江彦一样长到189。

江云树小时候长的也挺快的,但是六岁之后,个子窜的就慢了,被江云澈和安安甩开了一大截,8岁只有一米四多。

他体重倒是挺沉的,有八十多斤,都快赶上刘瑶的体重了,很壮实,戴个大金链都可以唱Rapper了,是首都城奶奶们眼中的大胖梦中情孙。

小孩子长身体,正餐之类的没必要特地控制。

一般肥胖都是零食、肥仔水之类的吃多了。

反正江云树就是这个情况。

正餐他其实吃的不算多,还没江云澈吃的多呢。

甚至安安都比江云树吃的多。

江云澈不爱吃零食、汽水之类的。

安安的话,宋彩宁在食品厂上班,中午和晚上都是回家吃的,一直有意控制安安零食这方面。

所以安安长大后,婴儿肥没了,也变的瘦高瘦高的,没怎么长肥肉。

小孩子太胖会影响发育。

婚宴结束,刘瑶还是找江老太太聊了下,让她平时少给江云树吃零食汽水之类的。

江老太太也是听劝的,答应了。

零食被没收了,这可苦了江云树,天天嗷嗷叫,经常跑去跟江老太太撒娇。

然而没用,江老太太说不给就不给。

别说,效果还挺好的。

小孩子长身体,新城代谢好,胖的快,瘦的也快。

断了零食、汽水后,江云树很快就瘦下来了,正餐吃的也比以前快多了,就是个头一如既往没怎么长。

每个孩子生长情况不一样,男孩子普遍都是初高中才开始发育。

刘瑶倒是不怎么急。

反正她和江彦个子都挺高的,江云树再怎么都不会太矮。

就是急坏了江老太太,没事就给他炖各种鱼汤,骨头汤。

这就导致,江云树虽然戒掉零食之后不胖了,但是也算不上瘦,反正就是挺壮实的,一看就知道是北方人的那种。

小孩子壮实点好,只要不是肥胖就行,刘瑶也不怎么管,随便江老太太怎么喂。

市面上大部分保姆都是大字不识几个,甚至一些是自家孙子儿媳都不让带的那种,跑去给别人带,能把孩子带的多好。

反正刘瑶是不信保姆能把孩子带好,做做饭,搞搞家务还行。

江老太太可是正儿八经的官家大小姐,书香世家,江月华和江月阳两个儿子被她培养的那么优秀,江彦这个孙子也被她养的好好的。

刘瑶觉得,江老太太再怎么样,也比外头找的那些保姆强。

事实证明,江老太太也确实把江云树和江云澈兄弟俩培养的特别好。

兄弟俩一岁不到,江老太太就开始每天给他们讲故事,读唐诗宋词,给他们读外文磨耳朵。

两岁开始,教他们涂鸦画画。

三岁开始,教他们学算术。

四岁开始,教他们乐理……

任何事情,坚持都是最难的。

刚怀孕那会,她也想过怎么怎么培养孩子。

但是后来孩子真正生下来后,没坚持几天就放弃了。

太难了。

一件事做一次很容易,但是长年累月坚持很难。

光是每天坚持给孩子讲故事磨耳朵这件事,刘瑶就坚持不了。

但是江老太太不一样,她是真的一直在坚持,一天都不落下。

兄弟俩现在八岁,俄文说的特别溜,日常沟通没问题,还写的一手好字,画画也画的特别好,国文和算术更不用说了,反正每次兄弟俩期末考试都是闭着眼满分。

随着中美关系越来越好,江老太太这两年还开始教他们学英语了。

这还不止,江老太太没事喜欢带兄弟俩出去遛弯,跟大院那群老头老太太唠嗑。

那群老头老太太都是退休老干部,一个个全能的很,有会唱歌的,有会拉二胡的,还有会下象棋的。

江云树兄弟俩是双胞胎,在大院里稀罕的很,那群老头老太太特别喜欢他们,没事就教他们唱红歌,拉二胡,下棋……

这导致,兄弟俩现在吹拉弹唱全会。

让江老太太带娃,真的是相当于免费请了个全能的私教。

反正刘瑶是不懂,当初谭孝红为什么要赶江老太太走,不让江老太太帮忙带娃,宁愿花钱找个老家乡下的保姆带。

江老太太付出的多,所以她催生二胎,刘瑶并不反感。

相反,她有时候还真有点动心,想生个闺女。

但是一想到等下又是儿子,甚至可能跟刘甜甜一样又是双胞胎儿子,刘瑶又没兴趣了。

四个儿子啊,压力太大了,养不起。

就这样吧,反正她也马上三十岁了,孩子也大了,就不折腾了,安心搞事业吧。

刘瑶开学后不久,76年十月这样,国内传来消息,那十年结束了。

报纸和收音机里到处都在讨论这个消息,美国无线卫星也在电视转播讨论。

庄艳婷以前是教育部工作的,退休后跟单位同事还有联系,提前收到了一些风声。

江旭舟想下乡插队当知青,庄艳婷阻止他了,让他好好复习功课,还透露了明年高考可能恢复的消息。

77年8月,教育局召开座谈会。

9月,停摆了十年的高考正式恢复,下乡插队的知青们奔走相告。

同年,工农兵大学生正式停止招生。

随着高考重新恢复,工农兵大学生口碑一落千丈,开始被贴上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标签。

“完了,我咋感觉咱们回国后要被人骂死。”

唐逸枫也看到了新闻。

“嘴长别人身上,骂就骂呗。”

刘瑶是活了两世的人,对这些东西无所谓。

77年高考报名570多万人。

工农兵大学生从70到76年,总共招生也就94万人,也就比77年参加高考的零头多一点。

其实工农兵这个制度一开始的初衷确实是为了公平,为了底层老百姓,不然国家智囊团也不会通过这个制度。

五六十年代,教育基本被有钱人垄断了,普通的工人和农民压根没机会接受教育,穷人家的孩子大部分都是文盲。

这导致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穷。

那会上头也是想打破这种局面,这才取消高考,实行工农兵推荐制度,想让工人、农民、军人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然而,任何制度都有时代的局限性,不可能十全十美的。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工农兵推荐制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推荐的很多都是各行业的人才。

不然清北示范招生后,其他学校也不会跟进招生。

然而,随着工农兵扩招,学员质量开始参差不齐。

其实这也是避免不了的。

就跟后世大学扩招后学历贬值一样,本质都是一样的。

工农兵口碑那么差,说到底也是因为觉得它是那十年的产物,就跟样板戏一样。

不过这些,刘瑶也懒的评论了,好坏自己心里知道就行。

毕竟自己是工农兵制度的既得利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