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呼啸。
甘州城军营,一片肃杀之气。
今日,大启皇帝亲临甘州校场,身后跟随着十几名亲卫。
后面还有一队队銮仪卫缇骑,步伐整齐,面容冷峻。
校场上。
三十万大军列阵以待,刀枪剑戟,旌旗猎猎。
士兵们神色紧张,肃然无声。
最外围有新兵窃窃私语:“喂,老哥,知道皇上怎会突然阅兵吗?”
他前面那位老兵身子朝后微仰,低语道:“等着吧,有热闹看。”
新兵好奇追问:“老哥,你还真知道?快,说说。”
老兵低声回应:“杀人!”
新兵闻言,面露惊恐。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仿佛连风都屏住了呼吸。
皇帝缓缓登上高台,目光扫过校场,声音威严:“朕今日亲临甘州校场,只为整肃军纪,现场行刑,以儆效尤!”
话音未落,校场上便响起一片低沉的议论声。
吴楚洵随侍在皇帝身侧,神色肃穆地四下打望。
这群士兵初时看似精神抖擞,但转眼间便有一半人显得萎靡不振。
他无声地啧了啧。
这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军队啊!
皇帝肃容,挥手示意,銮仪卫的指挥佥事手持名册,走上前来。
众人安静。
指挥佥事才开始逐一宣读罪状。
“……卢其镇千户邱虎,勾结外族,私吞军饷,克扣粮草,致使士卒怨声载道,罪不可赦!沙城百户李国木,纵兵劫掠百姓,酒后打杀百姓,无视军法,罪不容诛……”
被点到名字的人,面色惨白,浑身颤抖。
此次处置的皆是中级以下的武将官员。
至于高级官员,按照大启律法,需经过朝廷三司会审后再行处置。
指挥佥事念完后,校场上人声沸腾,气氛紧张。
皇帝声音愈发冷厉:“这些人,皆是我大启军队的败类,证据确凿,按律当斩!”
郑总兵等高级将领肃立于台下,距离皇帝轩辕凌近在咫尺。
从开始念名册起,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便异常的阴沉。
他身边一众武将个个凶悍阴戾,涨红着脖子,咬着牙关,紧握双拳,内心愤慨。
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皇帝在征讨鞑靼之后,首要之举竟是对军队开刀。
这几日銮仪卫的动静他们不是不清楚,但大多数人仍心存侥幸,认为皇上只是做做样子。
毕竟,郑总兵的女儿是当今皇上最宠爱的郑贵妃。
郑总兵掌管漠北边境多年,威名远扬,忠心耿耿。
所有人都迫切地看向他。
只要郑总兵振臂一呼,他们便敢把高台上那黄口小儿拉下马,拥立郑总兵为王。
但是,众将失望了。
郑总兵始终没有任何表示。
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銮仪卫将一名又一名将领被带了出来。
那些人面色惨白,如丧考妣,被威猛的銮仪卫押到了高台前,当场斩首示众。
寒风凛冽。
新来的小兵吓得浑身发抖。
他前面的老兵嘲笑道:“新兵蛋子,这点胆量还来当什么兵?”
那小兵哭丧着脸道:“我们本来就不是自愿来的,是刚刚被斩的李百户花钱雇我来的,他说只要等皇上离开,我们就可以回家了。”
老兵:!!!
周围其他老兵:???!!!
这时,前方传来一阵喧哗声。
原是一名参将突然站了出来,高声喊道:“陛下!臣有话要说!”
吴楚洵站在高台上,目光紧锁着这名参将,心中咯噔一下。
此人正是与轩辕凌关系不清不楚的叶连岁。
叶连岁行了军礼后,说道:“陛下,李国木等人虽有过错,但皆因酒后失态,他们都是作战勇猛,屡立战功的将才。如今陛下将他们当众斩杀,恐怕会寒了将士们的心啊!”
此言一出,校场上顿时响起一片哗然。
随着叶连岁的出言,不少将士开始私下交谈,议论声此起彼伏。
吴楚洵侧目窥探着皇帝的反应。
皇帝并未对叶连岁另眼相待。
他面色一沉,冷声道:“张参将,军法如山,不容私情。若因一时之念而姑息纵容,何以服众?何以整肃军纪?今日朕若不严厉处罚,明日又会有何人效仿?”
叶连岁见皇帝发怒,心中一紧。
但他仍坚持再次进谏:“陛下!臣并非为他们求情,只是担心此举会动摇军心。请陛下三思啊!”
皇帝听后,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动摇军心?朕今日之举,正是为了整肃军纪,稳定军心!若不严惩不贷,何以让将士们信服?何以让百姓安心?”
“继续行刑……”
皇帝在甘州整顿漠北边军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迅速传遍漠北边境的每个角落。
百姓们欢欣鼓舞,纷纷高声赞颂皇帝英明。
不过,正当百姓们还沉浸在对此事的讨论中时,另一项重大消息,更是激发了漠北百姓的热情。
听说朝廷决定在边境互市了!
这说明什么?
说明边境即将迎来和平,百姓们即将过上好日子。
过去,大启的商人们为了与北疆和漠北进行贸易,常常在黑市上交易。
不仅风险重重,而且价格波动极大。
如今,有了官方的互市场地,百姓们可以在此进行公平交易,价格稳定且安全无忧。
所有人都纷纷翘首以盼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而关于互市的实施细节,皇帝还需返回朝廷,与内阁进行深入的商议。
因此,百姓们期盼年前互市能够启动的愿望,恐怕短期内难以实现。
吴楚洵也很高兴,看来离皇帝接受鞑靼族归降也不远了。
不过,在此之前,吴楚洵却想满足皇帝一个愿望。
在轮值期间,他骑马疾驰数里,再度去了龙脊城。
总兵府内。
轩辕凌正仔细审阅着朝廷送来的奏折。
关于是否接纳鞑靼人的投降,内阁与六部官员的声音如出一辙,主张以和为贵,接纳归顺。
如今国库空虚,早已如同干涸的河床,无法再承受另一场战争的狂澜。
轩辕凌的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吴楚洵那张因多次劝说而失望的脸也在他脑中闪过。
他在评估着接降带来的利益……
最后轩辕凌站起身,他决定——
接受鞑靼部族的投降!
轩辕凌自嘲地笑了笑。
自己何时变得如此优柔寡断,竟然为了一人多次打破了往日的冷静和原则。
轩辕凌嘴角扬起笑,起身往外走,打算把他这个决定亲自告诉吴楚洵,相信这人一定会非常高兴。
出了房门,恰好遇到了前来求见郑总兵的张连岁。
张连岁在见礼后,无意中也谈及鞑靼人的问题,建议轩辕凌接受鞑靼的投降。
轩辕凌稍感意外。
没想到武将之中也有主张和谈。
他一脸温和,带着赞许的口吻夸道:“爱卿的建议甚合朕意,我会考虑采纳的。”
轩辕凌这种说话套路,其实是他对朝廷百官的惯用策略。
无论内心如何,他总是先表示赞同百官的意见。
待张连岁离开后,轩辕凌准备再去找吴楚洵,却发现对方正一直站在一处回廊那看着自己。
吴楚洵脸上没有表情,见到轩辕凌也只是淡淡地行了礼。
轩辕凌一心只想让他高兴,并未留意到他的表情,急忙将他叫进房间。
吴楚洵眼神晦暗,默默地跟在他身后。
而在他离开后,回廊的一个角落里,正有两个憨态可掬的小人木偶,倒在地上,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