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如懿传——魏嬿婉16
一场大戏落幕,富察皇后也像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即使没有如同原剧情一样,失足落水,也同样在南巡路上香消玉殒了。
当皇后离世的消息传过来的时候,魏嬿婉还意外了一下。
她以为,没有了琵琶精使坏,富察皇后至少能撑到南巡结束。
却不想,还是死在了南巡路上。
时也,命也。
得到消息后,这次南巡所带的所有妃嫔,全部都集中在皇后所在的房间。
一进门,就看到和敬公主趴在皇后身边,哭的伤心欲绝。
魏嬿婉转头看向乾隆,对方神情哀痛,显然也伤心于皇后的离去。。
可魏嬿婉看来,却有些刺眼。
要不是他在当初选嫡福晋的时候,就给了她如此耻辱,只至于她记恨一生。
玉如意,是富察琅嬛一生的痛,每看到如懿一次,就会提醒她一次。
而在娶了她之后,一边借助人家娘家众位父兄的权势,一边又去宠爱她的青梅竹马。
更是不能保护好她,让她在后宫鬼蜮伎俩中连丧二子。
不然,人家富察皇后怎么会年纪轻轻,就因病去世。
带给富察皇后最大压力的人,其实就是她乾隆。
只是女人最喜欢为难女人。
她将一切都归咎于如懿。
可要让魏嬿婉来说,负主要责任的,其实是乾隆。
只是他是皇帝,无人敢罢了。
而且,自如懿入府以来,乾隆在对待她和如懿之间,选择的,永远是如懿。
要不是有乾隆撑腰,她怎会如此耿耿于怀,如懿又怎么敢在她面前如此云淡风轻。
一切,不过是有人撑腰罢了。
富察皇后一手好牌,就因为她心胸不够宽阔,才会郁结于心,英年早逝。
如果换成魏嬿婉,她肯定要活到最后。
毕竟富察家满门英才,就凭这,谁都撼动不了她的地位。
就像某人说的:
本宫不死,尔等终究是妃。
可惜,富察皇后看不透,或者说是太执着。
魏嬿婉这时候突然很想看看如懿此刻是什么表情。
借着手帕遮掩,魏嬿婉余光扫去。
她还是那么淡淡的,表情木然的站在那里。
可真是人淡如菊啊。
魏嬿婉不由得有些感慨,如懿是将人淡如菊这个技能修炼到满级了呀。
就这种场合,她都敢这么明目张胆。
不过,女主就是女主,在场的众人,就跟眼瞎了一样,愣是没有任何人觉得皇后死了,身为妃子可以不神情哀伤。
这要是放在大橘子后宫,一个大不敬,直接大结局。
皇后殡天,乾隆坐在病床前泣不成声,南巡自然直接终止。
想必,他此刻是有些后悔的吧。
两子皆亡,皇后也因此离世。
可是,逝去的终将逝去,活着的人还要继续。
富察皇后的离去,让中宫之位空悬。
继后人选,前朝后宫,也都在激烈的讨论着。
青樱红荔,一直是乾隆心中的遗憾。
按照乾隆以前的想法,肯定是希望如懿继位的。
可是,南巡时经历了太多的事情。
身为帝王,总是生性多疑。
虽然他相信如懿的为人,但是一切都太过巧合。
偏偏是如懿身边的好姐妹,海兰,策划谋害了永涟。
虽然海兰口口声声说是为了报仇,可她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
反而是如懿获益最多。
按照逻辑,海兰可能是忠于如懿胜过自己。
如果假设成立,如果让如懿登上后位,那他将来如何面对死去的永涟。
是的,永涟还是乾隆打不开的心结。
后宫不可一日无主。
随着继后人选越演越烈,甚至甄嬛都坐不住,直接来找皇帝。
本来甄嬛无需来此一遭。
她以为凭借着双方的情谊,如懿肯定会登上后位。
可随着流言越演越烈,皇上竟然还没有反应。
这时候,甄嬛也反应过来,皇上,这是疑心了。
心里不由得嗤笑一声:
如懿啊如懿,枉你痴心一片。
帝王心,终究是帝王心。
不过,身为太后,该做的,还是要做。
甄嬛走进乾清宫,真是好久都不曾来过这里了。
整日里待在慈宁宫,确实乏味。
“皇帝,想必我来的目的,你已经知晓。”
“后宫不可一日无主,如今整个后宫,能担当继后之位的,也只剩下娴妃了。”
甄嬛的话很直白,如今高位妃嫔里,能够担当皇后之职的,也只剩下娴妃了。
除了她,别无选择。
乾隆手上拿着茶盏,来来回回,就是不肯喝下去。
“皇额娘的意思,我明白,只是朕有朕的思量。”
甄嬛见此,不得不为如懿说话;
“皇上,你可是疑心如懿与二阿哥之死有关?”
甄嬛见乾隆神色微变,便知道自己猜对了。
“皇上,说句不当说的,你与娴妃相识于少年时,她如懿如果有这等手段,当年,哪还有富察琅嬛什么事。”
甄嬛说的是什么,乾隆自然知晓。
当初他一心想让如懿做他的嫡福晋,可惜皇阿玛与当时的熹贵妃极力阻挠。
导致他一直耿耿于怀。
没想到,当初反对的人,竟然开始推翻自己之前说过的话。
“皇额娘,我自然是相信如懿的,只是继后人选,事关朝野上下,须得慎重。”
乾隆心里大概还是愿意立如懿为继后的,只是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很难拔除。
甄嬛有些无奈的看向他,没想到,他们之间的误会,已经这么深了。
宜修啊宜修,亏她之前还担心,却原来,有时候也是一种作茧自缚。
如懿与乾隆的相识太过美好,在满是阴谋诡计的后宫中,更是显得弥足珍贵。‘
可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越是美好,越是不容玷污。
“皇帝,如懿的为人,你我都知道,不该为了无端的猜测而多加怀疑。揣测终究是揣测。”
“皇后揭发的那件事,我也有耳闻,既然皇后都没有提到如懿,可见,如懿真是清白的。”
“否则,当初二人如此不合,如果有证据,皇后怎么会不拿出来。”
乾隆听了,也觉得颇有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