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基善绝对是“反帝反封建”的急先锋,得到命令第二天一早马上就出发。
冯基善现在还不是西北军的大佬,和原有的历史有所不同,现在的冯基善也没有担任湘西镇守使,还是担任第16混成旅的旅长,驻扎在京郊拱卫京畿。
所谓的混成旅,基本上也就只有民国才有这个编制,其实就是个大杂烩,步兵、骑兵、炮兵、工兵等各兵种都有,看似是一专多能,实际上却又都差那么一点,就是个标准的四不像。
混成旅和兰芳军队在外籍军团时期刚刚实现骡马化的阶段其实差不多,就是因为部队定位不准确,部队建设没有通盘考虑所以才会出现这么个奇葩的编制。
兰芳军队现在已经开始向专业化方向转变,步兵就是纯粹的步兵,骑兵则是进化成装甲兵,炮兵也已经单列出来,成立了四个专业的炮兵师,逐渐开始向专业化、细分化方向转变,而民国的进化看样子还是遥遥无期。
原因自然也是很简单的,兰芳的军工业已经逐步成型,可以生产更多的制式武器装备部队,算是为部队转型打下了良好基础。
民国的工业建设则是遥遥无期,别说飞机大炮,连枪支弹药都是刚刚起步,想要进行专业化的部队建设还需要时间。
这里面也有一个思想观念的问题,毕竟民国的军阀面对的都是国内的对手,大家虽然水平不高,但基本上都在一个基准线上,那也就无所谓先进不先进,只要不落后太多就行,一句话说到底就是没有多大压力,自然也就没有动力。
兰芳军队则不同,秦致远从立国的那一天开始,就把对手定为英美这样的当世强国,秦致远想要把兰芳建设成一个在全球都数一数二的“列强”国家,那就不能降低标准,不断提高自己才能逐渐缩短和英美两国的实力差距,最终完成反超。
嗯嗯,着同样也需要时间。
虽然有着种种不足,但在面对已经丧失了军队的溥仪的时候,冯基善还是表现出绝对的实力。
按照《清室优待条件》规定,紫禁城其实是有禁卫军的,但这个禁卫军实际上已经不受溥仪控制,紫禁城里的禁卫军领的是北洋政府发的饷,吃的是北洋政府发的粮,自然是不会偏帮溥仪,所以在冯基善率领骑兵抵达紫禁城之后,负责紫禁城安保工作的禁卫军马上就全部撤出紫禁城。
也不对,没全撤走,还是留了一部分人,这是为第16混成旅充当向导的。
内贼真可怕。
于是当禁卫军撤走之后,溥仪身边就只剩下一群太监宫女,哦,还有端康太妃。
溥仪虽然名义上还是宣统帝,但毕竟年龄尚小,所以出来面对冯基善的还是端康太妃。
关键时候,还是老太太顶用。
“呵呵,冯将军,袁大总统的话言犹在耳,《清室优待条件》上的笔墨未干,你们这就要对我们孤儿寡母下手了吗?”端康太妃立在天安门前,面对端坐在马上的冯基善语带悲愤。
这个“呵呵”就没有丝毫的嘲讽意味,而是充满了被逼无奈的悲伤和心有不甘的愤怒。
汉语的确是博大精深。
冯基善的脸上一点不好意思都欠奉,面对端康太妃还是有基本礼节,下马施礼端端正正:“夫人您过滤了,只是为了保护紫禁城里的建筑,对紫禁城进行修缮,并没有别的意思。”
“夫人”,这个称呼充分表达了冯基善对于端康太妃的态度,您现在不是谨妃,也不是太后,皇帝已经退位了,您就是一普通老太太,还是哪凉快那歇着去吧。
就像是某位文坛大家说过的,皇宫和妓院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地方。
在皇宫力生活的久了,端康太妃察言观色的本领自然也是一流,现在听到冯基善这么说,端康太妃马上就面露凄然。
“修缮!说得真好,你们若是真有丝毫的眷顾之心,只需要把每年应给的400万及时足额的拨付,我们又怎么会让紫禁城破败如斯?你们要是有丝毫的眷顾之心,又怎么会连续封驳我们关于修缮的请求置之不理?你们若是有丝毫的眷顾之心,又怎么会如此对我们孤儿寡母步步紧逼不留丝毫活路?难道袁大总统说过的话,你们现在要全部推翻不成?那我倒要看看,公理何在,天理何在,你们民国政府的信誉又何在?”端康太妃已经是双目含泪,还好并没有像是乡野村妇一样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拍着大腿哭嚎,修养素质还算是不错。
真要像是乡野村妇一样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拍着大腿哭嚎也没用,泼妇骂街只能丢人现眼,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丝毫帮助。
而且看冯基善的意思,如果端康太妃好话好说,或许冯基善顾忌着脸面,还不会往死里下手,但如果端康太妃化身泼妇,闹不好冯基善直接来硬的,那可就全完了。
冯基善还是有所准备的,带来的人里不仅有荷枪实弹的士兵,还有身穿军装的女兵,不用问,这些女兵就是为了强制执行准备的。
“眷顾!您所指的眷顾是指什么?那个腐朽落后的清政府吗?醒醒吧,除了你们这些当初凌驾在整个国家之上,靠搜刮民脂民膏维持奢侈生活的旗人,没有人会眷顾你们所谓的‘我大清’,否则就不会有《清室优待条件》,否则紫禁城上现在飘扬的还是黄龙旗。”冯基善一点也不客气,一把扯下端康太妃所有的遮羞布。
这个“黄龙旗”,也就是清政府的国旗,话说后期的清政府为了维持统治,还是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做出了点改变,只可惜那些改变相对于大局来说还是严重滞后,最终才导致整个局势无法收拾。
冯基善说的也是事实,目前的溥仪虽然在官方文件中还是“宣统皇帝”,但也仅限于官方文件之中,虽然满清的那些个遗老遗少见到溥仪还是三跪九叩那一套,但实际上就连那些遗老遗少也清楚,清帝国已经成为历史,再想要恢复清帝国的荣光已经绝不可能。
“什么叫没人眷顾?你们现在虽然号称是民国,讲究个公平正义,那么你们可曾问过全体国民的意见?退一万步说,就算是没人眷顾,但没人眷顾你们就能言而无信?没人眷顾你们就能食言而肥?”端康太妃据理力争毫不相让。
让不得啊,只要是退一步,那就永远也别想在回来。
端康太妃很清楚,如果她和溥仪现在就按照冯基善所说离开紫禁城,那么就永远也不可能再回来,一想到连皇家这最后一块“自留地”都要失去,端康太妃就心如刀绞。
无论如何,端康太妃都会抗争到底。
当然了,如果真按照端康太妃所说去征求全体国民的意见,那就不知道要拖到猴年马月了,在民国想做什么事,依靠民主的力量是不行的,连一个只有二百多人的国会都无法形成统一意见,想要让四万万人达成统一意见那就是痴心妄想。
“有一点您要搞清楚,《清室优待条件》里确实是规定你们可以暂住紫禁城,但仅仅是暂住,你们最终还是要搬走的,这紫禁城并不是你们爱新觉罗一族所有,这是属于全体国民的,正是因为有着全体国民的付出,才有这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你们爱新觉罗一族压榨全体国民这几百年,全体国民没把你们全部吊上绞刑架已经是足够仁慈了,不要妄想得寸进尺,不属于你们的东西,终归不是你们的!”冯基善的耐心已经快要耗尽,话说的越来越不客气。
相对于以前的王朝更迭,爱新觉罗一族已经够幸运,想想当初清政府是怎么对待明朝皇室的吧,溥仪能活到现在已经是汉族当权者表示出足够善良的结果,否则的话爱新觉罗一族现在恐怕已经灭族了。
或许是感觉到冯基善的决心,或许是感觉到大势已经不可逆转,端康太妃看着远处被第16混成旅士兵拦下的马车泪如雨下。
这一遭,是真的躲不过去了。
就在冯基善和端康太妃交涉的时候,醇亲王的马车已经到了紫禁城外,但被拦在第16混成旅士兵设置的警戒线外。
这一次士兵们表现的非常坚决,虽然隐约能看到有人已经下跪哀求,耳边也隐约能听到有人在怒吼,但在士兵们的枪口下,真没人能突破警戒线。
当然了,也并不是仅仅只有醇亲王的马车,还有更多的马车正在聚集。
但这都没用,关键是枪杆子在谁手里,手中没有军队的王爷哪怕是名头再响,也和无权无势的平民阶层一样,面对暴力执法机构没有任何办法。
也还是不一样,至少平民阶层能赢得同情,而这些前清的“王爷贝勒”,他们得到的只是唾弃。
“好,既然你们如此绝情,那我们孤儿寡母就走,我们去颐和园总行了吧。”端康太后退而求其次,不再坚持留在紫禁城里。
“颐和园也正在修缮,现在入住有诸多不便,还请夫人先去醇王府住几天吧,等到颐和园修好了再住进去不迟。”冯基善打破了端康太后最后一丝幻想。
反正梁子是结下了,既然是已经撕破脸,那就撕得彻底点,冯基善不想再留个小尾巴,既然是要驱逐,那就别再拖泥带水,难道过上几年,要在颐和园再来这么一次不成?
冯基善不想给自己找麻烦。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