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商队是在三天后出发的。

因是第一次出门,尹柴和江山作为练武时间最长的两个,一起随队护送。

出行的商队统共十人,一水都是年轻人,最大的是尹柴,不到二十,最小的还是个孩子,十岁,将将从学堂毕业。

老里长对此忧心忡忡,和送行的知暖说:“他们如此年轻,能担得起事么?”

商队成立的银钱几乎都是知暖投的,人选也基本是她定下来的。因着近来日子好过,这些人出门总算都能穿上件好衣服,加之能吃饱饭又经常练武锻炼,他们的精气神较知暖刚来时看到的样子已是截然不同。

面对老里长的担心,她只笑着反问一句:“他们在周边卖货买货,不就做的甚好?”

老里长没说话了。

其实倒不是知暖不选一两个年纪大些的人领队,实在是选不太出来,年纪大点的,就没两个识字的,加上长年囿于这么个小村子,他们行事,还没年轻人胆大有冲劲。

而最适合带队的冬叔能帮着教他们练武已是极限,不可能为他们所用。

所以就这样吧,能说的这几天都已说过,知暖最后着重嘱咐的就只一点:“行事不要冒进,但有事,以保命为重,不争一时之利。”

钱没了能再赚,人没了可就什么都没了。

众人应诺,在一村人期待、担心的目光里,赶着装满货物的马车走出了村子。

商队出行是大事,他们几乎带走了积攒的全部货物,所以他们刚离开的时候,村里人没事喜欢凑一堆聊一聊说一说,知暖这都经常有人来拜访,请她拿出地图揣测他们已经走到了哪里。

儿行千里母担忧,知暖理解他们的担心,尽管无奈,却也耐心忍着滚热的天气接待他们。

不过很快他们就顾不上出远门的人了,伏天气温高,有得十天半个月没下雨地里就干得不行,何况这不落雨的日子已远超了半月。

知暖有三个池塘,倒不用像大多数村里人那般挑水浇地,但是随着气温越来越高,里面的水也是日渐见底。

其他两个塘不管,路边养了鱼种了莲的那个池塘知暖却不能不顾。

好在她早有准备,拉了在那边有田的几户人家,一起做了个新水车,从大江里挖渠引水,倒也勉强顶得住。

旱情最严重的时候,大江里的水小到仅剩一点底,村里几口井水都不再出水,这时候知暖他们引的那口深山泉水虽然出水量变小,但意外的没有断流。

几家商量后,出水口放开,让村里人都去接水喝。

天热,还缺水,日子真不是一般难熬。每逢这种时候,各种祭祀求雨的迷信活动层出不穷,涌泉村里当然也有。知暖不迷信,但是别人来家里要求捐钱捐物的时候,她也不吝啬,只是拒绝了老里长要她帮忙抄写祈雨经的要求。

开玩笑,抄七七四十九篇呢,哪怕经文不长,都很浪费时间。

她家人少地多,产业也多,有那时间,她还不如去江边守守水——不守不行,天一旱,什么名声威望都不顶用,他们放水车的地方但凡没人,不出一刻钟,水就被人从上面截走了。

知暖日日一身长袍出门,热出一身痱子,每天夜里睡觉都睡不安生,简直造了大孽。

好在干旱持续时间没有太久,八月中,商队出门一个半月后,终于落雨了。

人人都松了一口气,知暖松懈下来,还病了一场。

在雪里冻了一冬没生病,热个夏天反倒病了,知暖也挺无语的。

好在旱情解了,除了养的鱼热死一部分,其余棉花、麦子等地里的收成都保住了。

大旱后大雨容易生虫生疫,知暖叮嘱阿箩、怡娘多多注意后,就无力关注其他,倒在床上狠狠睡了几日。

她生病的事没有说出去,连冬叔和怡娘都只以为她是累狠了想休息。

怀安休沐那天来给知暖送东西发现了一丝端倪,小孩子有些生气:“先生既得了病,何以不招我来侍疾?”

知暖说了不收学生,所以他不敢自称“学生”,却是真心把她当成师者长辈来尊敬。

长辈既有疾,小辈不来照顾像什么话?

怀安这一年里营养跟上,重活做的少了,锻炼又没落下,所以整个人变化很大,最明显的就是个长高了,五官也完全长开,不再像个孩子,而是已经有了男人的利落。

他沉着眉眼时颇有点唬人。

知暖病弱气也弱,被他那么一说竟噎住了,还是阿箩看不过眼,端着茶水“咚”一下放到他面前:“你说的这是什么话,我不是人么,我照顾不了我阿兄?”女孩子凶巴巴地瞪着他,“你还侍疾呢,要不是你来,我阿兄这会都好好睡着呐,还用衣裳齐整撑着病体来应酬你?”

怀安被她说得,无言以对。

认识时间长了,他或许还没有察觉到知暖的女子身份,但也很清楚,知暖不太爱见外人,且每回见人,必是衣冠齐整,不出一丝错乱。

自己若过来,还确实是给她添了负担。

他泄了气,有些狼狈地说:“我受您恩惠良多,您在我面前,实不必……”抬眼对上知暖平静含笑的眸子,以及那如花一样好看的样貌,那句“不必拘束”就怎么也说不出口。

只想想,面前人散发乱衣躺在床上的样子,他就有些呼吸不畅,喉咙发干。

“我又不是快要病死了,要你侍什么疾?”咳了两声,知暖截住他的话头,岔开话题说起其他,“这些日子,你们生意可还好?”

怀安敛了心神,恭敬回说:“天热,生意没有以往好。不过吴夫子有朋友自营陵过来,他用过我们做的扣肉与小食后,极力推荐我们去那边开间食店。我打听过,夫子那位朋友是县中士绅,若能得他庇护,于我们倒是个机会。”

去县里啊……知暖一直挺想的,主要是周阿大在,她对他有种莫名其妙的戒备心,能有人过去帮忙盯着,实在是好事。

“可以。”知暖微微颔首,“可先派个妥当人去寻找合适的店址,先筹备着,等天气暖和,不止扣肉、烧烤、烫菜都可以做起来。”

甚至于,她还可以把烤鸡烤鸭都放上食谱,这么一来,知暖养的那么多鸡鸭也就有了销路。

“嗯。”提出的意见得到赞同,怀安脸上显出点笑意,“阿柴与阿山尚未回来,我瞧着阿河行事稳当,让他先去县里走一趟,您看如何?”

“甚好。”

眼看两人还要再说,阿箩恼了:“安郎君,阿兄还在病中呢!”

怀安:……

他面红耳赤,起身告辞。

等人走后,知暖对着气鼓鼓的阿箩笑:“不愧是许了人家的人,我们家阿箩也有小脾气了。”

阿箩被她说得不大好意思,却还是坚决不被她影响,赶着她重新上床休息。

知暖身体底子还是不错的,她生病也是因为热加劳累,喝过药睡几日,除了困倦些,已是没有太大的症状。

怀安此后倒没来侍疾,但每日必会过来问问情况,顺便送些东西,有时是点心,有时是新鲜水果,有时是一篮子鸡蛋。

知暖都担心他会不会将家里的好东西都送空,好在没几日,她病彻底好了。

这个时候,商队的人还没回来,被派去县里的江河倒是让人传回好消息,说是找了间特别好的铺面,只是价格略贵,他有些拿不定主意,想请知暖去帮忙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