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帝梦未央 > 第31章 赵皇寿宴,暗藏机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章 赵皇寿宴,暗藏机锋

赵皇笑着摆摆手,“众位爱卿,不过是一场寿宴罢了,朕更愿意将银两节省下来,为百姓造福!”

辅国公夏言闻言,肃然说道:“陛下能有此仁爱之心,老臣深感钦佩。国之大事,身为臣子岂能置之度外。老臣愿捐出万两黄金,以助开挖新渠。”

博望侯东方曜也立刻表示支持:“陛下,臣也愿捐出万两黄金,为民造福。”

丞相杨德清看到辅国公和博望侯都纷纷捐款,身为百官之首的他,也顺水推舟地站出来,表示:“微臣也愿意捐出一千两黄金以表支持。”

百官们见状,无论多少,都纷纷捐出了一些财物。

赵皇看到这一幕,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赞叹道:“甚好,甚好啊!有众位爱卿的齐心协力,赵国定能繁荣昌盛,百姓亦能安居乐业。”

随后,他转向赵胤乾,说道:“老九啊,既然是你提出了改道引水的建议,那就由你来全权负责开挖这条新渠吧!”

赵胤乾恭敬地回答道:“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托!还请父皇为新渠赐名!”

赵皇微微眯起眼睛,思索片刻后说道:“既然这条渠能引水入海,而‘溟’亦有‘海’之意,以后就叫它‘通溟渠’吧!”

初夏的夜晚,微风轻轻吹拂,为这燥热的时节带来了丝丝清凉。

此刻的上京城乾清宫内,气氛却是热闹非凡。

赵皇的六十大寿宴会正在此隆重举行,魏国与梁国的使臣也纷纷到场祝贺。

宴会虽布置简约,却也不失典雅。

侍女们端着托盘,从硝石制成的冰桶中取出冰镇的红酒,莲步轻移,依次为宾客们斟酒。

红酒在杯中轻轻摇曳,映照着烛光,显得格外诱人。

酒过三巡,气氛愈发热烈。梁国使臣突然开口,话语中透露出几分挑衅:“赵皇,听闻贵国近来忙于赈灾和挖渠,今晚的寿宴如此简约,莫非已是国库空虚?”

赵皇闻言,脸上的笑容微微凝固,放在膝盖上的手掌不自觉地紧握起来。

他深知梁国使臣此言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在试探赵国的财力。

二皇子赵元稷见状,微微一笑,起身解围道:“梁使言重了。我父皇素来爱民如子,不愿为了一场寿宴而大肆铺张。国家的钱财应该用在更需要的地方,而不是这种无谓的奢华之上。”

魏国使臣也趁机发话:“我们陛下愿出百万两黄金买下蓟北关。若赵皇有意,不妨考虑一番。”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皆是一愣,彼此交换着疑惑的目光,窃窃私语声此起彼伏。

七皇子赵弘历饮下一杯酒,声音低沉地说:“这哪里只是想要买下蓟北关,这分明是有意图谋整个赵国啊!”

十一皇子赵弘翎则轻声怒道:“哼,我早就说过,魏国是一头永远喂不饱的恶狼!”

四皇子赵元霸眼中闪过一抹坚定,他咬牙切齿地说道:“大不了一战到底,我赵国岂能任人宰割!”

此时,赵皇的脸色愈发沉重,眉头紧锁。

蓟北关若失,北魏的虎狼之师将长驱直入。

十年前,西梁举兵来犯,为了赵国的社稷安危,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他被迫将幽都六郡割让给魏国,与魏国在幽都定下了城下盟约,史称‘幽都之盟’。

幽都之盟的具体内容为:魏国与赵国结为兄弟之国,确立以蓟北关为两国之间的边界,并承诺互不侵犯。作为这一盟约的条件,赵国需选派一名皇子质居魏国十年,并每年需向魏国支付岁币白银三十万两,以维持两国之间的长久和平。

幽都之盟的签订,虽然让赵国付出了领土的代价,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却是为了国家利益而作出的艰难抉择。

如今,蓟北关已成为阻挡魏国铁骑的最后一道关隘。

割地结盟的往事,早已成为他心中的一个痛处。

他万万没想到,魏国的野心竟然如此膨胀,即便已经得到了幽都六郡,他们却仍不满足。

他深知,魏国和梁国此刻的试探与挑衅,都不过是想摸清赵国的国力虚实。

然而,他作为一国之君,岂能轻易露出破绽?

于是,赵皇深吸一口气,平复了心中的波澜,刚想要开口说话。

突然,一个清晰而洪亮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语气平和却自有一股威严,“笑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众人纷纷循声望去,只见九皇子赵胤乾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的身影挺拔如松,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整个大殿。

魏国使臣很快就认出了赵胤乾,在他的印象中,赵胤乾质居魏国的十年里,一直沉迷于玩乐,无心向学。

于是,他心生一计,想要借机羞辱一番这位曾经的赵国质子。

他转向赵国的皇帝,嘴角挂着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说道:“方才确是玩笑话而已,今日既然是赵皇的寿宴,在下提议,我们何不赋诗助兴?各位意下如何?”

梁国的使臣立刻附和道:“哈哈,今夜星光璀璨,又有美酒佳肴相伴,鄙人虽不才,也愿附庸风雅一回。”

魏国使臣接着道:“既然刚才谈到了边关之事,我看我们就以‘军营’为题如何?”

赵皇听后微微一笑,眼眸闪烁着一丝亮光。

赵国有锦绣文章,论起诗词歌赋,自然是三国之中的佼佼者。

今晚正好借机在文坛上挫挫魏梁两国的锐气了。

而赵国中诗词造诣最高的,当属贤王赵弘历。

他随即转向赵弘历,得意地说道:“老七,你就陪他们玩一玩吧!”

七皇子赵弘历缓缓站起身来,自信地答道:“儿臣遵旨,必定不负父皇所望!”

魏国使臣看到赵弘历起身,开始讥讽道:“世人皆知,贤王殿下诗才横溢,享有‘大赵诗仙’之美誉。然而,今日诗会,难道赵国除了贤王之外,竟无人能够作诗了吗?”

赵弘历听后,只是淡淡一笑,说道:“魏使此言差矣。我大赵人才辈出,诗才横溢者众多,今日这场诗会,殿内在场的官员皆能轻松应对。”

魏国使臣锐利的目光转向赵胤乾,挑衅道:“哦,是吗?不知镇北王殿下,是否有兴趣一试身手?”

赵皇听到此言,心中不禁一沉。

虽然赵胤乾曾有过一首佳作,但今晚需现场作诗,且时间紧迫。

他深知魏国使臣此举意在借赋诗之名,暗中羞辱赵国。

若选择拒绝,无疑会显得赵国在文学造诣上实力不济。

他带着些许无奈看向赵胤乾,询问道:“老九,你以为如何?”

赵胤乾一脸从容,心中暗忖,是时候崭露头角,展现自己真正的实力了!

他轻轻地整理了衣袖,抬眸一笑道:“父皇请放心,区区诗词,儿臣尚能应付。”

随后,两名内侍迅速取来笔墨纸砚,洪公公则在一旁悉心磨墨。

赵胤乾在案台前缓缓踱步,时而停下沉思,时而继续前行。

殿内的几位皇子望着赵胤乾,脸上也流露出些许担忧。

尽管平日里他们经常发生争执,但在这一刻,他们都不希望赵国受到羞辱。

大国外交,往往暗藏机锋,他们不禁为赵胤乾捏了一把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