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百官朝会。
当杜荷走进太极殿时,发现大殿内虽然已经坐满了文武大臣,可里面却静悄悄的,好像来到寂静之地一样。
大殿内的气氛也无比诡异,让人待久了有一种压抑之感。
“有意思。”
杜荷在心里嘀咕一声,随后若无其事地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他知道今日大殿内的气氛之所以如此诡异,也是跟昨日御史台颁布的一桩案件有关。
户部尚书唐俭违反唐律,而且证据确凿!
如果不出意外,李世民在今日的朝会上,就会当众宣布对唐俭的处罚结果。
至于李世民会不会一起把新官吏进行任命,这就不得而知,具体要看李世民怎么想。
如果他心里还没想好合适的人选,那这帮三省六部和九寺五监的主官和副官,就会参与进这一场争斗之中。
就在杜荷心里想着这个问题时,大殿外忽然传来内侍尖锐的声音。
“陛下到!”
“太子殿下到!”
文武百官纷纷站起来,朝走进来的李世民和李承乾躬身行礼道。
“参见陛下,参见太子殿下。”
自从李承乾统帅征伐高句丽回来以后,他每天都会来太极殿参与朝会议论,俨然一副大唐常务副皇帝的样子。
只是李世民并没有赋予太多实质的权力给李承乾,所以李承乾当前更多的是行使听政的权力。
脸色严肃的李世民落座后,语气疲惫地摆了摆手说道。
“众爱卿免礼。”
“开始今日的朝会吧。”
自从李世民走进太极殿以后,大殿的肃杀的气氛顿时消失,好像又回到往常的平和气氛一样。
接下来的大半个时辰,各部主官有条不紊地汇报着本部门的事务。
因为现在时至五月,正是农忙时节,工部要汇报的事情也比其他部门的人要多一些。
当李世民听到京兆、洛州、鄂州和江州等地的百姓,使用贞观犁耕作大幅提高效率后,他满脸笑容地夸赞道。
“工部革新的贞观犁不错!”
“有了贞观犁以后,平均每户百姓耕作的田地比往年多5亩,今年百姓的收成定会大大增加!”
“等贞观犁在全大唐普及下去,百姓们耕种的田地定会越来越多。”
因为贞观犁在今年初春以后才开始正式推广至地方的州县,加上推广的士子人数有限,所以当前只是挑选了50个州郡进行重点推广。
还有数百个州县的百姓,需要十月前后才能普及贞观犁。
李世民夸赞完工部,他接着把目光看向李承乾说道。
“太子主持推广贞观犁的效果不错,远比朕预期的效果还要好!”
“为了鼓励你们推广贞观犁取得的成效,朕决定要重重地赏赐有功之人!”
这就开始奖赏?
文武百官听到李世民要赏赐推广贞观犁的人后,他们的脸上充满了惊愕。
他们跟着李世民混了这么久,还从未试过事情做了一半,就开始大肆奖赏相关有功绩的人员。
如果后续出现问题,现在的奖赏此不是很尴尬?
可现在一众大臣的目光,全都放在中书令、户部尚书和秘书监三个官职上,所以并没有人站出来提反对意见。
毕竟在场的人都是人精,没有人会跟太子、侯君集和杜荷等人过不去。
李世民早已经想好赏赐的人员和赏赐的物品,于是他朗声念道。
“太子主持推广贞观犁有功,赏千金,物千段!”
“侯君集和杜荷为主要的执行人员,赏百金,布帛百匹!”
“裴行俭培训工匠有功,赏二十金,布帛二十匹!”
“至于其余一众有功之人,待太子统计好功绩名单,再有内侍省前去宣布封赏!”
随着李世民的话音落下,太极殿内顿时陷入沉寂之中。
待文武百官反应过来后,殿内响起一众低沉的议论声,而且众人的神色看起来十分激动。
“赏赐这么高?”
“在战场立下重大的战功,都没有这么高的赏赐吧?”
文武百官对于李承乾和杜荷获得的赏赐并没有丝毫的嫉妒,因为一个是太子,一个是革新出贞观犁的人。
可他们对侯君集和裴行俭获得的赏赐,心里充满了不服。
凭什么侯君集和裴行俭只是动动嘴,就能获得这么高的赏赐,他们不是跟在杜荷的屁股后面白捡功劳么?
褚遂良没忍住,他当即持着笏板站起来劝谏道。
“启禀陛下,臣认为您对侯右仆射和裴郎中的赏赐太高!”
“此赏赐并不符合礼法,还请陛下酌情减少一些。”
随着褚遂良的话音落下,杨师道、萧瑀、高士廉和李道宗等人纷纷站起来劝谏道。
“还请陛下酌情减少赏赐!”
“一点小功就赏赐百金和布帛百段,如果立下大功又该如何赏赐?”
“还请陛下要赏罚分明啊!”
虽然朝中大臣都家缠万贯,可百金和布帛百匹对他们来说,依旧是一笔巨额的财富。
即便房玄龄和李绩等没有说话的人,他们也是眼红不已。
侯君集听到文武百官的话后,他满是笑容的脸色猛的地一变,随即他在心里骂骂咧咧道。
“说的都是什么屁话!”
“陛下赏赐给老夫这点银子怎么就高了?”
“老夫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做事的时候你们看不见,现在老夫获得一点奖赏你们就开始眼红?”
推广贞观犁,全都是他带着准女婿裴行俭去做,而且还是大小事情他们两人都会过问。
太子和杜荷两人才是混子,他们除了在去年开会商议贞观犁的推广之法后,后面的事情就没有管过。
可这些话侯君集只能藏在心里,并不敢当众说出来。
除了不能得罪太子和杜荷两个盟友外,这帮大臣最近的脾气也十分暴躁,搞不好他会引起这帮人的围攻。
李世民早就猜测到文武百官会是这个反应,他态度坚决地说道。
“贞观犁的推广意义非凡,而且侯君集和裴行俭的辛苦付出,朕一直都看在眼里。”
“如果你们觉得赏赐高,亦可立下大功,朕一样会按照这个规格给你们奖赏!”
“赏赐就此定下,休要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