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和珅重生,中了两个亿又能怎样 > 第54章 你们需要把路让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4章 你们需要把路让开!

“自正博物馆”开馆之初采用的还是国立博物馆的理事会组成模式。

虽然没有什么上级相关主管部门指派的代表,但毕竟国情所限,也是为了更好的与政府部门打好交道,王若海还是主动找了两位西城区政府负责文化口的公职人员担任了博物馆的理事。

社会公众代表基本就是当初一些对古玩字画有同好的朋友,纷纷成为了理事, 按照国立博物馆理事会章程的模板制定的最初文本。

但是现在已经完全不适合“自正”将来的规划,虽然理事会成员按章程不能以成员身份在博物馆领取薪酬,但它也代表着一定社会身份,拿出来即可满足自己的虚荣,在家人朋友面前也有面子。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王若海希望博物馆的理事会组成成员应该是可以为我所用的人,或在资金辅助方面,或社会影响力方面的社会知名人士,于是劝退开始了。

从胡理第一天入职开始,便见识到这个王若海的杀伐果断。

作为“自正博物馆”的法人,创办者,馆长集于一身的王若海把原来15位理事里面需要劝退的十位分批次请到自己的办公室。

当初章程之中关于理事年龄要求不超过60岁的条例,不用的时候就是一张纸谁也没有特别注意,现在反倒成了“杀手锏”。

当初说的义薄云天的承诺,王若海面无表情的矢口否认,几位与王若海同龄的好友直气的满面通红。

可是这几位的嘴加在一起都说不过这王若海满口现代公司运作要求的新词汇,听都听不懂。

看着七八位花白头发的老者一脸颓丧的在工作人员帮助之下,捧着自己在博物馆中自己的藏品蹒跚而出,正对走廊宽大鉴定中心工作的胡理看到后不禁心中轻轻叹息一声。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哦!”

剩下一两位年纪稍轻一些,闻言已直面王若海,怒不可遏。

“我…我们要告你!”

王若海轻笑着慢慢摇着头,慢条斯理的向石楠木烟斗中填装烟草。

“告?告什么?去哪里告?找谁告?!

按章程理事到期就要换人的,现在还想跟我谈什么章程?这不是笑话么?!”

“那老张,老李他们不是也还在?!”

“他们是鉴定方面的专家,有专业身份!博物馆现在的大小事务,你们懂吗?!”

“可是,可是我们履职时间还没到!我们… …”

“履职时间?!想想当初理事这个身份是被选举出来的吗?!”

当初大家凑在一起为赶时髦,与什么狗屁与世界潮流同步,嘻嘻哈哈就完成了这个理事会组成!

所以之前的理事会成立到现在就是个草台班子!

现在博物馆要正规化,公司化,科学化,你们已经完全落伍了,所以你们就要把路让开!”

脸已经撕破话已经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二人面面相觑,无话可说。

好的时候如酒桌上喝酒,你好,我好,大家好,兄弟加哥们儿。

但现在面对真章的时候才发现当初的白底黑字的章程就成了这王若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法宝。

不过想想也没办法,这“自正博物馆”运作完全都是在这王若海一手打理操持起来的。

他的艰苦付出大家也看得见,久而久之,这也在心里对他充满了崇敬。

戏台是人家搭成的,人家吃肉自己喝点儿汤也心甘情愿,现在被劝退也无非只是感情与面子上过不去,谁让自己不如人家,就能把爱好给折腾成产业了呢?!

现在蛋糕做大分不到自己的一杯羹,也算是咎由自取吧。

接下来马不停蹄,王若海,舒榕就分别引领着不同的人纷纷来到这占地面积一千多方的“自正博物馆”。

其中好几位都是胡理在电视 ,在网上常见到过的熟悉面孔,他们如考察般到展厅到仓库到鉴定中心东看西问。

每每看见胡理这个如此年纪的年轻人身穿白大褂,手持放大镜聚精会神的查看被鉴定物品时,他们都表现出一副特别吃惊的模样,转瞬之间又会变得相当困惑与狐疑。

王若海要的就是这种反差效果,这种效果越强烈反倒让博物馆越会在这些人心目中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这时他就会从容不迫的从助理雷鸣手中拿过一叠资料,上面是这胡理之前看过的“”宋版书”与“青釉缠枝莲纹六方瓶”的鉴定文字说明。

这些雷鸣做的相当细致,把鉴定出处的图片被刻意放大,同时被各种箭头,小字说明所环绕,简单扼要,一看即明。

而这些人在翻阅这些资料之后对工作中的胡理也都频频点头,大加赞赏,如此年轻就这般厉害更遑论其他比他年纪更大的那些同事了。

如此节奏把控下来,反而后面的一些事就基本水到渠成了。

于是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纷纷成为“自正博物馆”理事会里的新成员,任期也更由原来的两年延长至五年。

人数也由当初的15人增加到了现在的23人。之所以是单数,就是要某一方得高票来决定某些重要事项,防止出现五五开。

同时这些人中的企业家也带来了大笔的捐赠善款,其中几位更是同时成为“自正文化运营公司”的股东,大家发财。

胡理工作的地方鉴定中心有十几个人,按不同品类进行分组,工作当然偶尔会交叉。

鉴定中心压阵元老就是原来的理事会成员的张自谦,李秉河两位与王若海同龄的老爷子。

二人都是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不善言辞,但工作态度极其认真。

人事部的人与雷鸣带着胡理第一次踏进这鉴定中心时,二老几乎同时说了一句,

“胡闹!”

但是在得知王若海之前从柳成礼处高价所购的那五册“宋版书”,即是因胡理的讲解一锤定音,又不约而同大吃一惊。

类似面试,胡理又几乎将那场鉴定从头到尾演示一遍,二老这才连点点头。

看着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频频颔首而笑,胡理心中并没有太大的波动,因此此番言谈之中的不卑不亢反倒给他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小胡,你的到来让咱们鉴定中心的平均年龄一下降了五分之一,好事情!”

看着周边工作中的人都基本已是40多岁的中年人,胡理心中不由叹息一声,我这年龄段的人基本都在展厅的讲解人员那里吧。自己突然出现在这一群半大老头子中间确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接着二老又询问了一些关于瓷器,木器,金银器方面的知识,胡理也基本可以对答如流。

毕竟二老给出问题年限基本都在宋元明清之间,那个年代可以流传到今天的东西,胡理可比所有人都见的多的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