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郭可阳心里估算了一下,自己就是把那些大枝宗室的藩王们全都杀光抄家,抄家的所得,也远远不够其名下的宗室人口瓜分的。

朝廷又去哪里找那么多银子和田地分给他们?

而不给予宗室补偿安置,难道还能让他们净身出户不成?朱元璋制定的制度,自大明开国到现在厚养了宗室二百五十多年,你新皇帝现在一登基,一道命令下去就让二十多万宗室自谋生路,他们非歹立刻造你的反不行。

“拟旨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此次改革仅在陕西秦藩一处实行,其他各藩并不以此为例。”郭可阳无力地对内阁诸人交代道。

“是,臣会在圣旨中写明,秦王苛待其下宗室,陛下才特此加恩的,此举乃是特例,其他各藩仍按照老办法办。”黄立极低眉顺眼地答道。

他也清楚这宗室改革当真是个火药桶,这个从大明开国时就被太祖皇帝埋下的雷,这不是那么容易好拆掉的。就黄立极来说,他自己也没什么更好的法子。

“嗯,好。黄先生辛苦了。宗室改革之事,就先把陕西的完成吧!至于其他各藩的宗室问题,且先放着,以后朕自会慢慢解决。”

“这次秦王府抄家所得颇丰。拟旨加免陕西一年田赋,之前的拖欠也全部免除。另外,河南也免去一年田赋。”

郭可阳叹息了一声,心里又对朱元璋腹诽了一顿。

郭可阳此时反而倒是有些羡慕满清的皇帝了。他们有八旗做为自己的基本盘,完全不必考虑这些朱明皇室子孙的感受。入关之后仅是一纸命令,便彻底废除了近二十万前明宗室的所有特权和岁禄,连一个敢站出来反抗的都没有。

但是郭可阳却完全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他敢确定,自己敢这样不但宗室中要有人起来造自己的反,自己的皇位能不能稳固都是个问题。

要知道,封建社会是一个宗法社会,宗是指宗族,法是指礼法而非法律。

在大明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被束缚在宗法二字之中。在很多偏远的农村,宗族权力远大于法律权力。况且皇权不下县,乡下基本上就是靠着宗族管理的。

郭可阳现在是大明皇帝,更是大明皇室宗族的一员,也是这个宗族的族长。倘若做出如满清那般极端的举动,自己立刻就会受到整个宗族的反对。

而所谓残害族人,本身就是不合礼法的,满朝的文人士大夫们谁又会支持一个悖逆礼法的皇帝?如此一来,毫不夸张地讲,自己面对的必将是一个众叛亲离的局面。绝对没有好下场。

而满清之所以可以完全不顾及这些,正是其八旗制度在此时表现出了其所谓的“优越性”。

八旗入关时大约有二十万人口,其军政一体,是一个完全独立于大明体系之外的组织。八旗可以为满清皇帝提供能征善战的兵员,可以为其提供将领和官吏,甚至八旗本身也能够进行生产活动,从而保证基本供给。

也就是说入关初期,满清皇帝维持统治所需的所有基本要素,都可以独立于大明而获得。这样大明这个系统便没有什么能够威胁到满清皇帝的了,除非你有一支能够打败并消灭他的军队。

但是很不幸,此时的八旗正是骁勇善战的时候。所以满清皇帝可以肆意革除明代的各种弊端,而不用有任何顾忌,只要他不侵害八旗本身的利益就行。

郭可阳没有满清皇帝的那个条件,他需要大明这个系统支持自己,维持自己的地位,自己本身更是这个系统的一部分。根本不可能独立于系统之外,去大刀阔斧、快意恩仇!

最好的例子便是建文削藩、朱棣造反。

建文帝削藩过急,逼迫藩王过甚,造成好几个藩王自杀,或者举家自焚。情形相当的惨烈。

按照封建宗法制来看。建文帝此举,完全就是在迫害族人。从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上来讲,建文帝的行为难以获得统治阶层广泛的支持。

虽然现在的藩王们手里都没有什么兵权,但是他们手中掌握着巨额的财富,还有大明皇室贵胄的身份在那里。

如果郭可阳像建文帝那样,对大明的藩王们逼迫过急,不排除会有许多士大夫阶层甚至会同情藩王,导向他们那一边。

大明此时各地方本就军备废弛,军队战力低下。藩王们被逼急了,拿出手里的巨额财富前去募兵起事,哪怕只有一两个做起来了,还真的不好镇压下去。

到时候改革没有推行下去,郭可阳本人也极可能落得一个建文帝的下场。所以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对于宗室的改革,对于藩王的态度。也只能到废掉秦王这里为止了。

如果郭可阳再敢下狠手,搞掉几个藩王,形势立刻就会变得危险起来。藩王们要是铁了心的造反,其影响力和号召力,以及手中的财力。可远远不是李自成、张献忠之流能够比拟的。只怕到时候大明乱的更热闹,亡得更快,郭可阳的结局也不会比崇祯帝好到哪里

朱棣造反时,当时的各地藩王可都是手握重兵的。为什么没有藩王起来勤王,支援建文帝?而是选择观望,或者支持朱棣。

还不是因为建文帝削藩太急,对宗室逼迫过甚。引起了整个大明宗室的不满和怨恨。而朱棣造反,本身就是大明宗室之间的内斗。无论谁最后胜利了,都不影响各藩王的利益。

如果是一个叫做张棣、赵棣的起兵造反。你看彼时大明各处手握重兵的藩王会不会起来勤王,帮助建文帝平叛!

彼时如此,现在亦是如此,一旦皇帝与全体藩王的矛盾激化,并摆在了明面上。那么内斗的过程中,肯定有不少人会选择观望,甚至选边站队。到时郭可阳就会发现,皇帝的力量并没有那么强大。

毕竟有朱棣的成功的例子在那里,无论谁赢了,都还是你朱家人做天子。万一押对了宝,那可是多少代人的富贵。

有个成语叫做兔死狐悲。因为秦王的不法诸事,只废掉秦王一藩,形成孤例,不继续扩大打击面,还能收到警醒其他藩王的效果。如果搞得多了,其他藩王感觉自己没有退路,人人自危,便会抱起团来孤注一掷。建文削藩和朱棣造反便是明证。

郭可阳深知自己即位时间太短,现在地位还不稳固,近卫师还没有练成。倘若真有一批藩王揭竿而起,有没有朝廷的武将两边下注,都是模棱两可的事情。毕竟所谓的“从龙之功”,对于一些野心勃勃之徒太有吸引力了。

只能是通过一步步的改革,来逐渐改变不合理的现状。操之过急的话,郭可阳本人,便极可能很快就被大明这个系统反噬掉。

本来郭可阳还打算让韩羽前去对宁夏的庆王、兰州的肃王、平凉的韩王、汉中的瑞王,这西北诸王敲打勒索一番,但是现在感觉还是不能做的太急太过火了,还是徐徐图之吧!

“看来是我起初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想解决宗室人口日益庞大,与朝廷和百姓争利的矛盾,只能另想他法了。”回乾清宫的路上,郭可阳闷闷不乐,低头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