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权力巅峰之我不是青天 > 第327章 愈演愈烈的攀比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安城跟着陈晓敏去机关食堂餐厅的时候,脚也不知道怎么迈了,手也不知道怎么甩了,竟然出现了同手同脚,那滑稽的模样,引得路上正去省委机关食堂吃饭的省委机关干部,忍俊不禁。

安城昂首挺胸,不以为然。

暗戳戳的想:省委王书记请我们吃饭,你们有这个待遇吗?

徐雨萌跟着王利琴已经先来到二楼的并州厅,餐桌上已经摆好了菜肴。

陈晓敏领着叶文静、安城、黄小雪和郑志勇走进餐厅,一进餐厅,几个人看到王书记本人,紧张的手脚都有些不听使唤了,只打哆嗦。

徐雨萌一一为王利琴介绍:

“这是我们县委办公室主任叶文静。”

“这是我们万陵县财政局局长安成同志。”

“这是我的联络员黄小雪。”

“这是驾驶员郑志勇同志。”

王利琴微笑着和大家一一握手,然后招呼大家入座。

“你们都是来自万陵县,也算是远道而来,今天就在机关食堂招待大家。这些菜都是我们机关食堂的厨师做的,味道还是很不错的,大家不要拘束,别回去了背地里说没吃饱。”王利琴诙谐地笑着说。

“谢谢王阿姨,我们一点都不紧张,是吧?”徐雨萌看出来了,他(她)们夹菜的手都有些在哆嗦,所以尽量的打消他们的紧张情绪。

王书记和徐雨萌的话,多少还是打消了一些他们的紧张情绪,渐渐的,大家都没那么紧张了。

王利琴和大家谈笑风生。她又很随意的询问了叶文静、安城他们的一些的情况,叶文静和安城都一一作了回答。

这顿饭吃得很愉快,让万陵县的这些人感受到了省委书记王利琴的随和,没架子。

用完餐后,王利琴送徐雨萌一行到了车旁,再一次叮嘱徐雨萌说:“雨萌,回去后好好干!争取在万陵县干出特色、干出成绩来!要胆大心细、勇于探索,争取走出一条符合万陵特色的发展之路,成为我们广南省县域经济农业农村发展的样板!”

听话听音!徐雨萌何等聪明,一下子听出了王利琴话里的意思:王阿姨是让自己好好的发展万陵县,然后形成经验,好在全省各县区推广,让自己摸索出一条适合广南省农业农村发展的“万陵模式”!

“王阿姨放心,雨萌一定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用心摸索并形成农业农村发展的’万陵模式’,您就等着瞧!”徐雨萌信心满满的回答。

只要省委、省政府对万陵县要钱给钱,要政策给政策,加上自己的能力,万陵县何愁发展不起来!

种植油菜和紫云英的资金一到位,万陵县全县各乡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乡镇热火朝天的开始了油菜和紫云英的种植,据万陵县农业农村局的统计,当年油菜和紫云英的种植面积,达到了60多万亩,真的应了市财政局局长关平的估计,种植面积翻了一番。

徐雨萌也在关注国内其他县区的油菜种植面积,万陵县的油菜和紫云英种植面积,妥妥的国内最大,届时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万陵县成为国内最大的的油菜花和紫云英金晌地将成为事实!

徐雨萌同时指示县文旅局和各乡镇、村委会,在一些田间地头,用木材打造一些风车、观景台、水车一些和油菜花、紫云英景致相映衬的小景观,既花不了什么钱,又可以让游客在欣赏油菜花和紫云英的同时,感受到别样的风景。

万陵县委县政府同时还决定,在来年的四月底五月初,举办万陵县首届油菜花、紫云英观赏艺术节,当然,醉翁之意不在酒,旅游搭台,经贸唱戏,利用油菜花,紫云英观赏艺术节招商引资才是重点,同时正式向全国的游客发出邀请:国内最美、最大的油菜花、紫云英欣赏地,就在万陵!

万陵人民欢迎您!

...........

过了冬至,农村里面就开始闲下来了,农村里面娱乐方式不多,主要是打牌。

这一闲,就蛋疼!

这些年,各地不约而同的兴起了“名人热”,各个地方为了发掘名人到了近乎魔障的地步。

只要是当地的名人,哪怕是历史上那些招人唾弃,千夫所指的反面派,也以耻为荣,奉若神明。

就连《水浒传》里的潘金莲的家乡有人争,高俅的家乡也有人争..........

找到了所谓的名人的,以修族谱的名义号召全村人捐款,然后在村头立一个大大的牌楼,雕龙画凤,牌楼上鎏金写着:***的故乡——**村,好像这么一干,这个村子立马就脱贫致富奔小康了。

农村村与村的攀比心更强。

这村找到一个进士,那村就恨不能找到一个状元,你找到一个户部尚书,我就巴不得找出一个丞相。

你家的牌楼修成高10米的,我们村的就要修的比你高1米,非要弄个11米的。

这股风自然也吹到了徐远舟的老家,新江省的安陵县禾桥镇。

本来民风淳朴的小桥村还算淡定,有点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巍然不动的气势。

但很快,小桥村的村民们就不淡定。

小桥村的隔壁是沈桥村,全村1000多人基本上以姓沈为主。

沈桥村在禾桥镇的经济基本上垫底,现在是谁有钱谁老大,笑贫不笑娼的时代,村子里不富就没有底气,所以沈桥村在禾桥镇一直就是个小透明。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次修族谱的时候,有一支沈姓一直查到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到了1000多年前,然后发现这一支沈姓里有一位姓沈的先人,曾经担任过兵部尚书!

这一下沈桥村的如获至宝扬眉吐气了。

要知道兵部尚书在明朝的时候属于六部尚书之一,统管全国军事的最高的行政长官,兵部尚书的级别可是正二品,比现在的省委书记、省长级别还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