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途霸业 > 第133章 强军之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明欲稳立天下,必先筑强军之基;而此基,乃军魂、保障、训练三者也。”

朱由榔继续说道。

“军魂者,军之精神也。教化先行,赏罚分明,先爱后威,文武相济,所以上下一心,克敌制胜。此乃军队之魂,定军心而扬军威。”

“保障者,军之柱石也。充足之粮饷,精良之装备,严明之纪律,皆为保障之要。无粮则兵不饱,无械则兵不锐,无纪则兵不整。故保障之道,在于供给充沛,装备精良,纪律严明,以固军之根本,稳军之心志。”

“训练者,军之基础也。训练以精技艺,以强体魄,以熟战法。技艺不精则战时失准,体魄不强则难以持久,战法不熟则难以应变。故训练之要,在于日积月累,不断磨砺,使士卒技艺娴熟,体魄强健,战法精通,以筑军之实力,备不时之需。”

“军魂、保障与训练,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军魂以凝心聚力,保障以稳固根本,训练以提升实力。三者兼备,方显军备之完整,方能成就无敌之师。”

李定国细细沉思,亦觉得陛下言之有理。

朱榔深知军队改革必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他来找李定国商议,主要就是要看对方的想法。经过一番讨论,朱由榔大致摸清了李定国的想法,那就是支持改革,但是要循序渐进,不能用力过猛。

朱由榔决定先从军队架构开始,统一大明的军制。按照新的军制,大明现在十八万大军可分为三个战区,九个军。

天威军现在总人数约一万人,为皇帝直统,辖两个师,每师五千人(未满配)。

王兴统领的虎贲军,主要由粤西义军组成,约两万人,王兴任军长,下辖两个师,每师一万人。

白文选所统帅的两万大军赐名忠义军,由白文选任军长,下辖两个师。

冯双礼统帅的两万大军赐名忠信军,由冯双礼任军长,下辖两个师。

天威军、虎贲军、忠义军、忠信军组成一个集团军,由朱由榔任元帅。

李定国统帅的六万大军分为两个军,分别由靳统武、高文贵任军长,赐名定国军和定邦军,分别辖三个师。李定国任元帅。

刘文秀统帅的四万分为两个军,分别由祁三升、贺九仪任军长,赐名靖难军和靖安军,分别辖两个师。刘文秀任元帅。

李来亨的夔东水师和粤西水师合并组建威海军,李来亨任军长,下辖两个师。

李定国对朱由榔的决策表示赞同:“陛下的改革方案深思熟虑,破旧立新,架构明晰。微臣经过深思,也认为此策切实可行。”

接着他又说道:“如今需要考虑的是,各级将官的任命和士兵的军衔定级。”

朱由榔也思考过这个问题,按照最新的架构来看,现有的将官数量将不能满足新的体系要求,尤其是营级以下,需要提拔大量基层将士。这对这些基层士兵而言,无疑是极大的激励。

对于师级将领的任命,朱由榔决定从总兵、指挥使、副总兵、副指挥使中遴选,初步名单兵部已经梳理出来。曲级将领,可从参将、千户、千总中选拔,营级将领可从百户、把总里任命,队级将领可从总旗中选拔,什长、什副则可从小旗中挑选。

李定国听罢,感慨说道:“陛下改革军制诚合天时、地利、人和之宜。”

“天时者,大明疆土虽有失,民心犹附,国难临头,亟需强军以守社稷。外患频仍,变革之需愈急,今兹改革,正当其时也。”

“地利者,西南三省,山川险固,易于设防;两广之地,河网纵横,利于水师。此二者,用之为地利也。”

“人和者,废卫所之制,释军户之缚,使其得自由择业,深合军心。且新军招募,以志愿为本,以训练为基,足以鼓舞士气,增强团结。此乃人和之备也。”

两人越说越投机,不知不觉已经日上三竿,两人的肚子也呱呱叫出声来。

朱由榔闻声一笑,叫来门外等候的郭彤,吩咐道:“快去准备些点心和茶水,王兄与我讨论军务已久,想必也饿了。”

郭彤领命而去,不一会儿便端来了精致的点心和香茗。朱由榔和李定国边吃边继续讨论。

“陛下,论及军魂之养成,臣以为,除教化之外,亦当重实战之经验。”李定国边吃边说,“士卒于战场每胜一次,皆能增其信心与团结。”

朱由榔颔首称善:“诚如王中所言。实战经验,乃检验军队之最佳准绳也。吾等可定期举行军事演习,仿效各种战场之境,使士卒于无血刃之斗中习得成长。”

“论及保障,除军衔之外,亦需思他途以激励士卒。”李定国继而言之:“此等激励须公之于众,持之以公。士卒见其功绩得报,自当倍加奋勉。”

朱由榔沉思片刻,然后说:“王兄之言,朕亦有所深。可设军功奖赏之制,视士卒之贡献,赐以相当之赏。如此既能鼓舞士气,亦能昭示公正。士卒家眷,亦当予以优遇,赋予荣誉,并广为宣扬,使民以从军为荣。”

“陛下所言甚是,”李定国缓缓说道,“军功与荣誉,乃军旅之两翼,不可或缺。宜建立完备之军功体系,俾每位士卒皆知,其每一分努力与牺牲,皆将铭记于国史。”

李定国继续补充道:“陛下,除物质之赏赐外,亦宜重精神之激励。譬如,可设荣誉勋章,以表彰战场之上英勇之士,令其名垂青史,为后世所敬仰。”

留名青史,于国人而言,诱惑甚于高官厚禄、富甲一方。

谁人不欲在家谱中独占一章耶?

朱由榔深感赞同:“诚然,荣誉勋章乃佳策也。凡获军功之士卒,宜由知府亲率锣鼓,送荣誉牌匾至其家,令百姓皆知之。”

李定国颔首称是,继续说道:“再有,陛下为阵亡将士立碑纪念,俾后人永志其牺牲与贡献。如此,非徒慰藉遗属,亦激励生者,令其晓悟,虽捐躯,其英勇亦将永铭人心。”

二人议论越发深入,探讨如何施行诸建议,包括军功奖赏制度之细则,荣誉勋章之授予标准,及纪念碑之设计与选址等事。

日暮时分,二人议论方休。朱由榔命人急驰快马,将讨论结果送至贵阳,令兵部参酌制定最终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