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因为这片工坊盖的房子,都不是青砖,而是红砖。

其中还有一栋四层的红砖大瓦房!

红砖大瓦房的窗户都是用透明的琉璃做的,看起来很是高大气派。

普通人家当然不能盖这么高的房子,因为违制了。

可是秦海棠是超一品的老封君,她盖这种房子当然是没有任何问题。

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其中一个懂行的官员忍不住问:“这栋房子怎么能盖四层之高?还是砖头的,这个承重真的可以吗?这可不是儿戏啊!”

木质结构的房子,除非是塔,不然都是最多两层半。

想要盖得更高大一点的话,也就是单层盖得高。

再高的话就很少很少了,因为不安全。

青砖大瓦房最多就是一层,再盖第二层,需要技术不说,可能使用寿命还不如木质结构。

秦海棠没有直接解释,而是领着他们到了另外还在盖四层大楼的地基旁边。

只见地基都是往下挖了快两米深,地基几个角落都是用钢筋铸造,里面浇灌了水泥的承重柱子。

解释再多都不如亲自用眼睛看到。

当官员们看到这样的地基时,全都目瞪口呆,哪里还会觉得这房子不牢固。

这房子真是再牢固不过了,哪怕就是大风来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秦海棠这才介绍说:“这个房子是我和我们盖房子的工匠研究出来,里面用水泥,跟外面造路用的水泥差不多是同一种材料,别说盖四层房子了,就是五层也可以!”

官员们听到这里都是两眼放光。

他们对视一眼,领头的官员问:“那如果我们后续想在这里建造工坊,也可以用这种房子吗?”

“当然可以,”秦海棠微微一笑:“我还可以给官爷们优惠。”

言下之意,建造这种房子是要花钱。

官员们欣然应下,本来盖工坊就是要花钱,这钱肯定是要花在刀刃上的。

后面秦海棠还领着他们进了那栋四层大楼里面参观。

每一层都非常宽敞,里面是各个工坊的办公展示区域,里面有一个个货架,上面整整齐齐的摆放了每个工坊生产的东西样品,还可以试用体验。

如果有看中的,可以直接现场在办公室里面下单,签完契书付完定金后,工坊会进行排期生产,到时候可以自取,也可以送货上门。

这会儿大楼里面人群熙熙攘攘的十分热闹。

不仅有从各个地方赶过来的走货商人,还有穿着不同服装的外国人。

可以看得出来,这栋大楼已经初具雏形了,随着以后开的工坊越来越多,肯定还会越来越热闹。

秦海棠介绍说:“等纺织工坊开在这里后,也可以在这个大楼里面租一块的区域当做是展示柜台,这样除了正常卖给百姓们的货外,说不定也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大笔订单,

咱们纺织工坊的布料物美价廉,接到大单子的可能性还是很大。”

几位考察的官员们听得连连点头。

早在不知不觉间,他们的节奏已经被秦海棠掌控,被她带着走了。

当天晚上领头的考察官就连夜写了一封长长的书信,把他到了镇海县后所见所闻全部都写了上去。

第二天早上就快马加鞭的寄出去了。

等到了京城的四皇子手中,已经是六日后了。

四皇子听到有从镇海那边来的书信,立刻第一时间拆开来看。

看完了第一遍后,他又没忍住仔仔细细的看了第二遍。

三遍看完,他还久久不能回神。

为什么镇海县里的那些东西事物,都是那么新奇呢?

不仅新奇,官员在信里着重说,是整个镇海县的百姓都充满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而且镇海的经商环境非常好,不仅仅有出海贸易的洋人,而且还有很多内地大大小小的脚商。

就连工坊的房子都特别的坚固高大,是不可多得的适合开工坊的首选。

可四皇子现在的重点不是这里适不适合开工坊了,而是对镇海县这个地方充满了好奇。

真的有信中说的如此夸张吗?

他很想找机会去亲眼看看。

同时当听到镇海县最普通的百姓几乎都在骑自行车和三轮车后,他在京城显摆了很久车子突然就不香了。

没过多久,京城那边就传来了四皇子的回信,决定在镇海创办一个江南这块最大的自动纺织机工坊。

考察官员中留下两个官员负责这个事情,剩下官员们回京。

本来留下来干活的差事是属于辛苦差事,这差事大家都轮着来,能回京的官员都会松一口气的。

可现在能回京城的官员却开始羡慕能留在镇海的官员了。

没有什么别的原因,单纯就是镇海的日子太舒服太方便了。

不仅有宽敞的官道,县城里面更是井井有条。

因为交通方便,好多想法灵活的人们还会从宁府收各种东西来的镇海卖。

想买什么都能在镇海县城买到。

到了傍晚,城门口,工坊附近还有小吃一条街。

琳琅满目的都是小吃摊,还是井井有条那种。

在工坊干了一天活的工人们都在这条街买吃的,来往的商人、洋人也会来。

每天傍晚这里都热热闹闹的。

最重要的是,镇海县县城里还进行了污水处理。

居民们屎尿屁的水,都不允许的乱排,每天都有车统一来收。

收走送到城外一处树林里面沤肥。

做出来的肥料会以非常低的价格拿出来卖。

这些肥料比传统的肥料要好用很多很多,效果翻倍。

每天有机肥料都是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要大早上排队去买才能买得到。

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县城里面干净整洁无异味,百姓们自家种的地也有了好用的肥料,庄稼粮食长得更好。

虽然不比京城的繁华,但是住在镇海绝对是令人身心愉快的生活。

以上“污水”再利用这种想法当然是秦海棠跟秦川提的。

秦川觉得非常好,根据镇海县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整套方案,然后实行了下去。

现在镇海几乎是一天一个变化。

更令秦海棠惊喜的是,也不知道那帮洋人的消息网是怎么传播的。

来镇海的洋人船只是一天比一天多。

他们都是来进货的,而且都知道规矩,下码头在海关登记过后,就直奔工坊那边贸易大楼。

没错,工坊那边四层小楼被取名成了贸易大楼。

洋人们都知道下单后需要等时间,也知道越晚下单的话,需要等待的时间越长。

那下单都是跟抢时间一样,抢着下单。

一旦有什么新的样品摆出来,国内的行商们都差点要跟洋人为了抢货打起来了。

秦川不得不招聘一批思想聪明又身强力壮的青壮年当维持秩序的巡逻保安。

秦海棠看着这样的情况,又是一个灵光一现。

既然内地商人和洋人都在,那为什么要只拘泥于她手下的那几个工坊呢?

供不应求的话,那不纯浪费吗?

于是她又找到了大哥秦川,说有一个又能赚钱又能做政绩的好主意。

秦川听到都快麻了,怎么他的好妹妹又有主意了!

心里是这么想的,可是他却屁颠屁颠的第一时间跑到了秦海棠的院子。

“小妹,你又有什么好主意了?”秦川双眼火热的问。

秦海棠也不卖关子,她直接说:“大哥,我觉得既然我们这里有内地商人,还有洋人,他们都是来做生意的,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开辟一块场地,让他们把自己要卖的货物都摆出来,自行挑选交易呢?”

“到时候他们每成一笔,我们就根据情况收些税费,每笔也不收多,就收点服务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秦川越听眼睛越亮:“当然可以,这样一来我们镇海县就是一个枢纽一样的地方了,越发展越热闹,到时候来的人越来越多,百姓们可不就越来越富裕了吗?”

秦海棠觉得她大哥果然还是很聪明的,一下子就能听出重点。

他们紧锣密鼓的开始筹划起来。

秦川把靠近码头那块地方给圈了起来。

码头在海边,距离县城有一大片距离,这里修好了一条笔直的路,来往的都是洋人,或是给洋人运送东西的劳工。

以前这片地方是荒无人烟,最近的一片有人的区域是距离这里好几公里的渔村。

现在来往的劳工多了后,新修的水泥路主干道上也热闹了起来。

渔村里有聪明的人在这往来的路上开茶水摊子,开卖面条馄饨小吃,还有卖饭团的等等。

给洋人干活的劳工可跟华国被入侵时候压榨的劳工不一样,本地熟练有经验的劳工,那一天的工钱可高了,最起码有两百文一天。

这些劳工们干活辛苦,花个三四十文钱喝茶水吃饭还是很舍得的。

但是也仅仅只是这一块热闹了,要多热闹那是没有。

跟之前荒无人烟比起来,也就是来往的人多了而已。

秦山最后选中了这片地方,把这块地方圈了起来。

由县衙出资,在这里盖了一里地的平房。

就是那种连成一排的沿街房子,每间房子都是宽敞的铺面房,铺面都是四四方方的那种,可以随便改造。

这就是最初始的沿街店铺了,后面会进行招租。

等这条外贸街做起来后,剩下的区域会开放地皮,卖出去让那些人自己造。

相当于就是由政府牵头,招商引资,后面发展起来后,就进行正常贸易。

幸好现在的镇海县税收不错,盖这么一条街轻轻松松。

不然就以前的镇海县,那估计只能盖茅草屋。

秦川觉得要盖就盖最好的,订了一批红砖和水泥,招了一批劳役,在这片区域立个几个超级大的告示牌,就风风火火的建造了起来。

哦对了,现在工业区那边又多了红砖厂和水泥厂。

这个两个厂现在也是处于一个忙不过来的状态。

不仅仅是来往的商人会来定,也不仅仅是周围好多县衙来定修水泥路需要的水泥。

就连镇海县本地的人家,也来定红砖和水泥。

他们的房子大部分都是土坯房,还有三四个月就进入镇海这边的大风季节了。

现在他们全家男女老少都能赚钱,又看到红砖水泥盖的房子牢靠,当然想把自己的房子在大风来临之前盖成牢固的。

秦海棠了解到当地百姓们的需要,直接非常果断的给红砖厂和水泥厂下了命令,优先镇海县本地居民的需要。

甚至本地居民如果有房子实在破的,手头暂时还没有那么多钱可以重新修红砖水泥房的,也可以向县衙先贷款买。

利息很低,以后放着慢慢还。

但是只允许有镇海县户籍的人贷款买这个。

因为就镇海县现在的发展,秦海棠根本不愁他们没地方挣钱还贷款。

只要不是十分懒惰的人,在哪里都找得到挣钱的工作。

现在秦海棠被提醒想起来了,目前最重要的还是让镇海县在大风来临之前,家家户户住上安全的房子。

台风果然可怕,现在也无法预测,更加无法避免。

但是提前做好防范,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

这个政策一出来,可把外面的人都羡慕坏了。

他们都遗憾为什么自己不是镇海人,都享受不到这种待遇!

之前有好多从镇海跑出去讨生活的人,现在全都陆陆续续回来了。

都说故土难离,要不是老家实在过不下去了,谁愿意背井离乡到外地?

更何况现在镇海县对于他们自己本地人的政策还那么好!

不仅仅是外出镇海县人回来了,还有其他地方来的流民也有很多听到消息,往这边来的。

每天都有十几二十个的,那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日子过不下去沦为流民的。

这种人没有户籍,无论去哪里都很难安排。

但是却不包括镇海县。

镇海县现在造“贸易区”还需要大量的人手,但是镇海县本身的人手已经不够了。

天气越来越热,盖房子还是辛苦,劳役的工钱毕竟没有其他进厂和码头当劳工赚钱,甚至还没有骑着三轮车去宁府倒买倒卖赚钱。

本地人来当劳役的很少很少,肯定是不够的。

秦川就把这些流民,不拘男女,都给找过来了。

一天包两餐,一天四十文工钱,没有别的要求,就是要能听工程队伍的指挥,不偷懒不耍滑,老老实实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