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棠这下是真的有点被她们感动了。
她轻叹了口气,也认真的说:“放心吧,我跟别人不一样,我们一路一起走来,感情也跟别人不一样,就算你们结婚生孩子了,我也不会像别人一样,直接把你们都赶走的,
我会给你们放假婚假放产假,让你们也有自己生活和家庭,等假期结束后,你们再回来我身边继续工作就好了,我还会给你们发大红包。”
“但是我丑话可先说在前头啊,你们要嫁人可以,但是嫁的男人必须给我过目审核过,如果我觉得不合格,你们还是要嫁的,那可就不能留在我身边了,我只会给你们出一笔丰厚的嫁妆。”
因为秦海棠如果觉得不好的男人,那肯定是十有八九是有问题的男人,说不定背后别有用心。
生意做得越大,地位越高,人家难免想对她身边亲近的人下手。
如果她身边得力的心腹嫁给了这样的人,那自然是不能留在身边做事了。
春夏秋冬四个丫鬟这回没有急着表决心,她们一言难尽的看了秦海棠一眼。
最后还是嘴直的知夏忍不住说:“小姐,你的这个叮嘱属实是没有必要,我们几个都是跟着你从韩家出来,
当初你就是不听秦老爷子的话,非要嫁给那个空有皮囊的韩昊,后面在韩家吃了多少苦,出韩家之前还差点被扒掉一层皮,我们几个又不是没有见过,
有您这个前车之鉴,我们怎么可能还会放这种错误。”
知春立刻斥道:“小夏,你这张嘴巴什么时候能学会把门,现在连小姐的小话都敢当面说了是吧?”
这个斥责属实是没啥力度。
秦海棠相当郁闷,她该说什么,她难道能说那个恋爱脑不是她吗?
得了吧,这个黑历史她就背着吧,还不知道得背多久呢!
毕竟现在不只是京城,就连外面都在传,秦夫人之所以会变化大,能变得这么厉害,就是被渣男伤透了心。
痛定思痛后,才完成蜕变,有了这样的成长!
秦海棠很无奈。
不过忙归忙,镇海的贸易区总算是做了起来。
镇海县现在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富县了。
秦川也终于能将他一直想做的事情落实了。
首先就是教育问题。
之前在各个村子村口轮流上课的扫盲班略有成就,但终究还是不成规模。
县衙有了钱后,马上就在所有村子的建了一个结实宽敞的学堂。
标配是两栋两层楼的红砖水泥楼,加一块特别夯实过的水泥大操场。
秦海棠给取名“希望学堂”,只要是当地户籍的孩子都可以上,外籍的在县衙登记过,拿到许可证也可以去上。
学堂一天包两顿饭,束修还很低,一个孩子一个学年十个月只需要八百文钱。
这个束修就跟走个形式差不多了,剩下不够的部分都是县衙补钱。
没事,县衙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银子。
把这些税收赚来的钱花在孩子身上,是最划算最应该的!
村里的“希望学堂”是基础教学的学堂,有小孩启蒙,大人扫盲。
县城里面还建立了一个“求知学堂”,这个求知学堂就是正儿八经冲刺科考的学堂了,里面的先生最基础的都是举人。
根据学习进度分成三个等级,每年举行一次招生考核,各个村子里希望学堂孩子大人都能来参加考核,只要考核通过,就能进来读书。
束修依然是八百文一个学年,包两餐饭,县衙出钱补助剩下。
也就是说,镇海县直接把读书科考的成本全都承担下来了,镇海县以后的孩子想读书,门槛很低很低,可以说是没有。
唯一让秦海棠有些郁闷的是,哪怕在镇海,女子赚的银钱不比男子少,学堂里也说了,男女都可以上学,会分开男女各自一个班级。
可学堂里面来上学的女孩还是很少很少,只有男孩的一半。
走访之后才知道,大部分农家还是觉得女孩子学习读书写字没有用,八百文钱一年都不舍得花,用这时间到贸易区里面摆摊卖吃食还能给家里多赚些钱。
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不是一时之间可以扭转过来。
秦海棠还跟杨清吐槽了这个事情。
现在杨清已经成了贸易区商会的会长,跟秦海棠也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好伙伴。
杨清听完后心里也很不得劲,她是女人,一路走来,所有女人吃过的苦,她几乎都吃过了,最是理解女人的难处。
她也想能出一份自己的力,为改变这一切做些什么。
她想了好几天,又拉着秦海棠聊了好几次,终于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并做了一个决定。
杨清对秦海棠认真的说:“我觉得可以给镇海县所有的学堂设立一个你说的那个奖学金,专门针对于女孩子的奖学金。”
“比如在各个学堂里面设置一个学年二十两的奖学金,年底考核全学堂前三名的女学生可以拿到,或者学堂里面再请几个针对女孩子的绣娘先生,让女孩子能学更多的技能,
如此一来,学习好可以赚钱,在学堂里面学会的技能以后也可以赚更多的钱,那些家长们觉得上学划算,可能就会让更多的女孩子们上学了。”
杨清自己淋过雨,所以就想给女子们撑伞。
秦海棠用赞许的目光看向杨清。
杨清这两年来可以说是真的有了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她本身就聪明是一个原因,跟各种人打交道,尤其是当了贸易区的商会会长后,眼界、学识、想法,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秦海棠连连赞许的点头,当场就拍板决定了:“行,那就以你名义给镇海县所有学堂的女孩子们设置一个奖学金,就叫做“杨清奖学金”,我会跟他们说清楚这个奖学金创建的原由,让女孩子们都更加自勉努力。”
或许现在女孩子们不能读书看不出有什么大用处,但是会识字算账女孩子以后还可以当账房先生,做生意也可以走得更加顺一些。
如果不读书,不明理,就算经济条件变得再好,对于女性来说,也不会有什么质的变化。
杨清一听到要以她的名字命名一个奖学金,吓得连连摆手,觉得有种莫名的羞耻感。
可秦海棠十分坚持,她觉得做好事就是要留名。
因为哪怕带来名利,名利也是一种实质性的好处。
只有带来了好处的事情,才会有更多的人效仿,会有更多的人去做一样的事情。
女孩子能够上学,这对于整个大乾朝来说,都是值得推广的事情。
于是“杨清奖学金”就这么创立了。
除此之外,秦海棠还添加了好几项适合女孩子的实用课程,比如算账、刺绣、酿酒、茶艺等等。
男同学那边秦海棠也多设置了几个课程,骑马射箭这些没有,但是有机械科学、木工等等,也很实用。
最后秦海棠仔细一想又觉得好像有点不对,为什么要把性别卡得这么死呢?为什么要定义男生和女生分别适合干什么不同的事情呢?
所以秦海棠干脆把男女性别取消了,保留了这些课程,并且把这些课程统称为了“课外兴趣班”。
要是嫌这些兴趣班没有男女大防的,那就别上。
你们就眼睁睁的看着同村其他孩子都长知识,都学技能,都比你家的孩子优秀。
这当然是不可能。
先说农村的人在男女大防这块没有那么讲究,在知识技能被有钱人垄断的朝代,能多学技能那是多么可遇不可求的啊!
当贤贤把这一系列措施用到学堂里面的时候,可以说是效果显着。
本来一个村的学堂里面可能连五个女孩子都没有,瞬间女孩子的数量就跟男孩子相差无几了。
根据学堂的女先生们反馈,来上学的女生们就没有一个学习不认真不刻苦的。
她们很多人甚至觉得受宠若惊,每天来上学都跟做梦一样,完全想不到她们还能有到学堂里面上学的一天。
她们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十分刻苦,铆足了劲的冲,互相之间竞争非常激烈,都想要拿到“杨清奖学金”。
“杨清”这个名字也深深刻进了镇海县所有女孩的心里。
有一次冬天下大雪,杨清在从宁府赶回镇海的路上,马车陷进雪泥土地出不来了。
正好有一群放学的女生路过,杨清向她们求助,先自报了家门,说了自己是杨清。
后面她什么话都没来得及说,那群女孩子们互相对视了一眼,就一起上去帮她推车。
马车脱困后,杨清想给她们东西银两表示感谢,却被这群女孩子们连连摆手拒绝了。
其中一个女孩子红着脸蛋,腼腆又激动的说,她去年拿到了杨清奖学金,因为拿了二十两回家,所以她今年可以接着读书,不用辍学回家照顾家里三个弟弟了。
其他女孩子也纷纷附和,她们好多人都是因为有杨清奖学金才被家里允许去学堂上学。
她们一直心怀感激,不知道怎么报答,这次有机会能帮上杨清的忙,她们都已经开心的跟做梦一样了,又怎么要报答呢?
女孩子们善良淳朴,说完后就赶紧跑了,生怕杨清再拿钱给她们感谢。
杨清看着女孩子们跑远的背影,突然发现她的眼眶已经红了。
她无私的奉献在这个雪天得到了意想不到回报,这份温暖驱散了这个冬天的严寒,也驱赶了好多女孩子人生的寒冬。
善良的付出在这个时候变成了一个完美的良性闭环。
当然,建立学堂后,受益更多的人还是男生。
因为他们可以参加科举,科举一旦能够考上,那就是一个家庭的改换门庭、跨越阶级的机会。
本来镇海已经十几年没出过一个秀才了,在村里和县城创建学堂两年后,就考出了三个童生,一个秀才。
这个秀才本来是连续考了好几次,到了三十岁都没考中,家道中落,无一承担,他本来已经改行当账房先生,或者已帮别人抄书为生了的。
没想到县里的学堂竟然肯收他,而且还有从京城那边退休下来的文官当兼职的先生。
他基本功不差,就差点提升的知识,跟京城来的先生学了两年后,再去参加科考,很顺利的就考上了秀才。
他激动得无以复加,报喜的人来的那天,他先是去跪谢了先生,紧接着就去县衙在外面直接跪下,跪谢秦川。
如果不是秦川开办县学,还补贴那么多银钱,就不会有现在的他。
秦川得到动静后,赶紧从县衙里出来,将人亲自扶了起来。
秀才见官可以不跪,下跪属于大礼了。
得到消息过来围观的镇海县百姓们都沸腾了。
他们镇海县都多少年没出过秀才了,而且还是平民秀才!
秦川也很高兴,这是他在位以来考中的第一个秀才。
他大手一挥,就以县衙的名义奖励了一百两,用于资助这位考中秀才的学子以后进京城科考。
同时也是激励镇海县其他的读书人,好好学习,只要你们学得好,以后家乡帮你们兜底!
再十几年后,镇海县这边通过科举考上的考生,入朝后都成了秦川的忠实拥护者。
为秦川最后位及丞相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帮助。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县衙赚来的钱除了用来建造学堂外,还用来建造医馆了。
这个医馆也是县衙开的,里面坐堂的大夫,用的药材,全部都是县衙出钱。
镇海本地人,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来看病,可以凭本地户籍去县衙下面专门负责这块的部门报销,最高可报八成。
那剩下的对于老人们来说,就没有什么压力了,镇海县以后不会有看不起病的老人。
但这是针对于六十岁以上老人了,十五岁以下的本地小孩也是相同政策。
对于十五岁到六十岁之间的人,只要是在镇海有正经营生的,是合法的纳税人,在指定的医馆看病,就可以凭借纳税记录去县衙下面专门的衙门里面报销七成。
其实光纳税人收上来的税钱,用来支付这些民生开销是有些吃紧的,可能收上来的钱做了这些事情后,就不剩下多少了。
但镇海县衙无所谓,因为他们县衙收入的大头从来都不是纳税人的钱,而是在这里做生意的生意人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