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见柳如是走出房间后,他心中的好奇,就再也按捺不住,轻声询问道:
“长平,你为何要给那李贼写信?”
朱媺娖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然的微笑,轻声回答道:
“父皇,儿臣是要告诫李自成,如今天下大势尚未尘埃落定,他不要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贪心不足蛇吞象。”
崇祯皇帝听后,面露不甘之色,再次开口说道:
“你……你就不能把皇家陆军调入城中,凭借紫禁城坚固的城防,再坚守一段时间吗?也许还会有转机。”
朱媺娖却轻轻摇头,眼中透露出一丝洞察世事的聪慧与果敢,不卑不亢的回答道:
“父皇,如今大明国北方的局势已然是糜烂不堪,继续坚守下去,又有何意义?
吴三桂接到您的圣旨后,竟然每日仅行军五里,如今更是停留在玉田县,再也不肯前进一步。
父皇您想想,他这般作为,到底是在等什么呢?
无非是在坐等天下局势明朗之后,选择一个能够保住自己荣华富贵的新主子罢了。
还有那山东总兵刘泽清,在接到您的勤王圣旨后,竟然谎称自己坠马受伤。
这等低劣幼稚的借口,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又在等什么呢?无非是等着改朝换代之后,好向他的新主子献媚表忠心罢了。
如今除了他们二人,父皇您还能等来其他的勤王兵马吗?”
朱媺娖这一番毫不留情的回答,就犹如一记响亮的耳光,重重的打在了崇祯皇帝的脸上,令他当即就哑口无言。
崇祯皇帝默默的低下头,他心中清楚,女儿的分析句句在理,这北京城再守下去,确实已经毫无意义了。
随着转移人员陆续进入紫禁城,朱媺娖与崇祯皇帝一同走出坤宁宫,身后是一群神色匆匆的侍从和宫女。
登上了早已为他们准备的銮驾,那华丽的车辇,在阳光下闪烁着最后的余晖,仿佛在诉说着大明帝国曾经的辉煌。
崇祯皇帝坐在车中,身边是太子朱慈烺和永王朱慈焕,父子三人相对无言,唯有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迷茫和担忧。
另一辆车上,张太后、田贵妃、袁贵妃以及昭仁公主紧紧相依,女人们的眼中噙着泪花,她们深知这一去前途未卜,却又不得不强忍着内心的恐惧。
柳如是原本要与朱媺娖同乘一车,只是朱媺娖执意要骑马出城,以此来彰显她的无畏和果敢,用实际行动来激励军心士气。
她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了刘文炳怀有身孕的儿媳,这其中蕴含着她复杂的情感。
一方面,是她感激刘文耀当年与自己创业时的艰辛;另一方面,她更是有感于刘家人对大明国的一片忠心。
想当年自己遭受背叛,一怒之下杀了刘文耀全家五口,还赐死了大闹奉天殿的嬴国夫人。
可如今,大明国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刘文炳却依然带着儿子,义无反顾的来到紫禁城中护驾,这等忠心耿耿,怎能不让她为之感动?
当几千人的队伍浩浩荡荡走出天安门时,紫禁城周边早已是喊杀声震天,数之不尽的流寇正如潮水般不断涌向这里,那场面仿佛要将整个紫禁城吞噬。
“报!李二因不肯向李自成下跪,被郝摇旗杀害。”
一名通讯兵飞马而来,气喘吁吁的向朱媺娖禀报。
朱媺娖听闻此消息,顿时就瞪大了眼睛,眼中闪过一丝怒火,冷冷的说道:
“传旨袁崇焕,务必要抢回李二的遗体,诛杀郝摇旗。”
她那冰冷的声音中,透露出君王不容置疑的威严。
“公主,让臣带兵去正阳门,把李自成那厮给杀掉,不就可以消除流寇之祸了吗?”
曹变蛟一脸急切的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冲动和自信。
朱媺娖听到曹变蛟的话,却并没有表现出丝毫赞赏之色,反而微微皱眉,斥责道:
“你杀了李自成,那只会使五十万流寇四分五裂,届时他们群龙无首,必将在北方各地肆意劫掠,给大明国北方百姓带来灭顶之灾。
况且皇家陆军兵力有限,又能有多少兵,可以分散到各地去防守?
吴三桂、刘泽清、左良玉、马超、赵大龙、张献忠、李大虎、多尔衮、马守应这些人,又应该怎么去防?
你再敢当众胡言乱语,本宫绝不宽恕!”
曹变蛟见朱媺娖发怒,赶忙向她抱拳认错,然后灰溜溜返回了自己的指挥岗位。
曹文诏看着这一幕,心中不禁暗骂侄子不懂世事,怎可当众质疑公主的既定方案,这不是添乱吗?
流寇人数虽多,但在这狭窄的北京城街道上,却难以展开兵力,他们虽然闹得动静不小,可却只是盲目的冲锋。
在皇家陆军的顽强抵抗下,流寇损兵折将,却毫无建树。
崇祯皇帝透过车窗,看着车外骑马而行的朱媺娖,只见她身形娇小,却透着一股英气,身旁围满了众多的将领等候调遣。
一队队手拿燧发枪的士兵,排列着整齐的队伍,沿着街道快速行进,他们看向朱媺娖的目光中都充满了崇敬。
还有一门门轮式火炮,在道路上缓缓行进,炮身上的金属在阳光下反射出冰冷的光芒,应该是完成了作战任务后,开始向正阳门方向集结。
遥想当年的太祖皇帝和成祖皇帝,在他们兵锋正盛的时候,率领着大明的军队南征北战,开疆拓土,那是何等的威风凛凛,应该也就是这个样子吧?
崇祯又转过头,透过车窗上的玻璃,回望自己入住了十六年的紫禁城,那熟悉的宫墙、宫殿在视线中逐渐远去,一股伤感涌上心头,不禁潸然泪下。
太子朱慈烺和永王朱慈焕见状,赶忙跪在崇祯脚下,劝解道:
“父皇,媺娖说咱们只是暂时的撤离,待到北方局势稳定下来后,她就会带着粮食和军队回来。
您就不要为此伤心了,儿臣心中难受啊!”
崇祯却微微摇头,叹息道:“朕无能啊!把大好的江山社稷治理成了这副模样,还落下了一个众叛亲离的结局。
等到了南京,朕就会……嗨!”
崇祯本想说到了南京就宣布退位,可让位给谁他却没有想好,只得无奈的长叹一声,不再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