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凌隽刚下班,要离开办公室,就听见来电话声音。

“喂?,?您好,我是凌隽,您哪位?”

“我是你爹!你今天回家不?你爷爷奶奶想你了?”

“最近太忙,周六吧!正好大家都会去聚餐!”

“行吧!你妈那边有没有给你打电话?在那还适应吧?”

凌隽这才反应过来,这才是他打电话的主要目的。

“您想我妈,怎么不亲自给她打电话呢?”

“哼?!?我这么忙,哪有时间呀?”

“是吗?您跟我岳父学下,我岳父每隔两三天打个电话,要不是工作太忙,估计他都会跟去村里。”

“唉!臭小子,为了你,我们两口子还得分居一段时间啊!天气转凉了,回头给她们几个买几件冬天穿的衣服,这乡下冬天冷,你妈最怕冷,可别冻坏了!”

“爸,放心吧!村里比在家暖和多了!”

“你就说瞎话,我又不是没在村里待过!”

“算了,过段时间你就明白了!”

她们在村子里确实暖和,国庆节之后,屋子就逐渐供暖。

宁栀的小院,屋子门口搭着阳光房。

屋内烧着火墙,上午阳光充足的时候,屋内很热,必须开着门。

阳光房的帘子掀起来,露出沈蓉栽的蒜头和韭菜根,已经发出绿芽。

今天又是去蔬菜大棚的日子。

沈蓉和陆芳华收拾完家里,跟宁栀三人才出门。

进大棚先换衣服。

外边路上穿着棉服,棚里穿个秋衣加单外套就行。要不然待会儿全身是汗,出门容易感冒。

九月底盖的大棚,如今快到十一月底,叶子菜正好可以摘一茬。

进入蔬菜区,视线范围内,左侧是排列整齐的木架子,上边摆满二十厘米左右透明箱子。箱子中间有个隔板,上边有很多洞。隔板下边是菜根,隔板上边是整棵生菜。

架子两米高,总共四层,考虑到光照和通风问题,每层间距不等。

从上到下按照上中下三层,摆放种植箱,最下层,就是离地面最近的那层,有个密不透光黑色的箱子,看不出是什么。

这么形容比较好理解,架子造型有点类似图书馆的书架。

另一侧用的不是种植箱,是那种A型一米八高架子,长度每十米一组,?A两侧按照一定距离,分别钉上木板,视觉上,像楼梯那种层次感。

每块木板上托起一个被横切三分之一的粗管子,管子直径约十八厘米。

管子里也有一层隔板,双排孔。

有些A型架子种植草莓,有些种植芹菜,有些种植西红柿,这块比较特殊,木架上方,悬空吊着一些“晾衣杆”样的装饰,据说是等西红柿秧长大,每棵秧上拴根绳子,挂在杆子上,这样既有利于通风,又利于增加产量。

再远处,还有些粗圆柱体,直径约八十厘米,钉一圈圈木板,每层上边种着不同蔬菜,根据光照,人们可以转动圆柱体调节位置。

看着满架子绿油油的蔬菜,陆芳华和沈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沈蓉:“这造型真别致!有效利用空间,哎,不对呀!这菜根底下怎么没有土?”

陆芳华:“天呀!竟然没有土,蔬菜还能长这么好,这是怎么做到的?”

陆芳华靠近木架,查看离她最近的木架。

村长媳妇儿走过来:“呀!你们几个来啦!”

“是啊!大姐,你们大棚蔬菜生长方式怎么这么特别,跟我以前见过的不一样。”

“你以前见过的,是不是都长土地,像那片地似的?”

村长媳妇儿指着另一侧的菜地。

“对呀!”

“哈哈哈!这个我来说,这是小宁今年搞的项目,叫无土栽培,秦教授还派学生每天来看这蔬菜长势记录数据,那学生前脚走,你们就过来啦!”

自从宁栀代表村里参加展销会,很多长辈打心眼里敬佩又喜欢这个小姑娘,称呼也由宁知青变成小宁。

当然,叫啥的都有,宁栀也没刻意纠正。

“无土栽培?”

“对呀!你看这菜根泡在水里,这可不是一般的水,里边有营养液的,小宁定期给它加料,这个才种一个月,这生菜叶子都可以摘了,这颜色嫩绿的,没有虫子眼,这一整棵至少能卖两块五!”?

村长媳妇儿周翠芬,看着宁栀这两个京城来的妈,对宁栀的工作内容还不大了解,瞬间热心肠地打开话匣子。

从第一年发展蔬菜大棚,去县里拉投资,到全县冬季推广蔬菜大棚里,如今又做这个无土栽培,每件事说的一点不差,就像她给宁栀写的剧本似的。

陆芳华和沈蓉听着周翠芬的话,心里既为宁栀感到骄傲,又有些心疼她,如果不是自己有本事,躲过宁二叔家的算计,那后果简直不堪想象,又怎么可能在这乡下过的风生水起。

沈蓉心里格外自责,陆芳华看她一眼,就知道她在想什么,拍拍她的手:“一切?苦难?都过去了,以后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是啊!肯定会越来越好!”

她们虽然是京城来的,但为人很好相处。

周翠芬以前觉得京城来的人,大部分会很高傲,看不起农村人,就像之前某些女知青,没想到接触下来,越来越喜欢和这两个妈聊天。

听说两人年轻时候是军医,现在快退休了,为了照顾宁栀专门请假过来。

当妈的就不提了,就这婆婆,比起一般人家的婆婆不知道强多少倍。

多和她们接触,也能长长见识。

宁栀将带来的营养液,倒进一个水桶里进行稀释,很快有人过来帮忙。

每块种植区有专属照顾的工人,根据植株需求,取不同剂量的营养液放进注水口。

陆芳华看着工人,那种成箱种的生菜,每箱就加那么点:“这?能有?一汤勺吗?要不要多加点?”

大娃子认识她,这是宁知青的婆婆。

“婶子,这个要定量,多了少了都不行!”

“这一勺能挺多久啊?”

“一周。”

陆芳华看着所有架子上的生菜,怪不得长这么好,定时定量,就像人的食量一样,不多不少刚刚好,才是最健康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