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江边码头。
往日嬉闹的场面被肃穆庄严的仪仗、亲卫所取代。
码头上,应天府有数的官老爷们都来了。
站在最前方的,无疑是应天府最为顶端的那几人。
有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也有南京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忻城侯赵之龙,魏国公徐允爵等。
这些官员,放在整个朝廷,无疑都是最为顶尖的存在。
今日能齐聚一堂,都是为了迎接大秦皇帝!
“怎么还没见到龙舟?不是说已经过了扬州府了吗?”魏国公徐允爵显得有些不耐烦。
在这些个官员之中,唯有徐允爵显得最为年轻。
徐允爵前两年才刚接替他父亲的爵位,成为新一任的魏国公,年纪也不大,在众人之中显得十分突兀。
听到这话,一旁的赵之龙笑道:“魏国公,这扬州府过来,虽然不远,可也不算近,更何况是逆水行舟,比不得顺流而下。”
徐允爵摇了摇头,说到:“这就不对了,听说陛下所称龙舟,不同于寻常的楼船,可无风自动,也无需纤夫拖拽,速度极快。”
闻言,众人脸上都浮现出一抹异色。
他们倒不是不信徐允爵这话,毕竟京城早就传回过消息,皇帝组建了一支名为靖海军的水师,正是凭借这支水师,朝廷才将日本收入囊中,皇帝所用战船有些神奇,倒也正常。
更何况,皇帝手中的神兵利器远不止于此。
只是,他们毕竟还未见过,想到那些传闻,他们更是好奇。
到底是什么样的战船,能够无风自动?
就在众人神思飘忽之际,几艘巨大的铁甲巨舰从远处的水面驶了过来。
“龙舟!是陛下的龙舟!”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随即众人的目光便被远处的铁甲巨舰吸引了过去。
望着那些个庞然大物,众人都瞪大了眼睛。
“传闻当年三宝太监下西洋的时候,所乘的宝船便十分的庞大,这些巨舰怕是不输当年的宝船!”
守备太监韩赞周看着远处的战舰,显得有些激动。
作为南京守备太监,他平日里也没有多少事情要忙,反倒是看了不少三宝太监的故事。
比起那些跟在皇帝身边左右朝政的大太监,他对三宝太监尤为敬仰。
这才是他该效仿的楷模啊!
在众人的注视下,铁甲巨舰停靠在了码头上。
李柯在亲卫的拱卫中,从战舰上走了下来。
“臣等参见陛下!”
一众大臣跪倒在地上,高声喝道。
李柯扫了一眼,这大小官员,他只见过守备太监韩赞周。
当时他进入京城的时候,韩赞周刚好收到崇祯帝的召见,去了京城。
他也没有跟群臣寒暄,转身便上了一旁准备好的銮驾。
随后才传出一句话来,“诸位爱卿免礼!”
听到这话,群臣这才站起身来,纷纷瞥了一眼皇帝的銮驾,心情略微有些凝重起来。
皇帝这般冷淡,都不跟他们交谈,着实让他们有些心惊,心中忐忑不已。
在众人的注视下,皇帝銮驾朝着城中走去。
韩赞周见状,扭头朝着一旁的赵之龙等人,笑道:“走吧,我们也该跟上了。”
随后一行人便跟在銮驾后面,缓缓朝着城中走去。
他们还好,有马车在一旁守着,下面的郎官们就惨了,只得迈开步子,紧紧跟在他们后面。
原本他们在应天府就安逸惯了,平日里出门都是马车、轿子,哪里走过这么远的路程,这可实在是苦了他们。
南方的天气本就算不得凉爽,现在又是太阳高照,热气逼人,官员们个个都是满身的热汗。
李柯进了城,径直回了皇宫,也没有召见百官的意思。
百官这才离开,回到了各自的衙门中。
宫中,韩赞周早就收到了皇帝驾临的消息,自然早早收拾好了宫里的一应物件。
整个乾清宫看着跟京城的乾清宫一般无二。
到了宫中,李柯在宫女的侍候下,沐浴更衣,换了身清爽的常服,这才将韩赞周招了过来。
“奴才拜见皇爷!”
韩赞周恭恭敬敬的磕头行礼。
礼毕,李柯这才笑着说道:“起来吧,事办的不错!”
看着周围熟悉的环境,李柯觉着十分的舒适。
韩赞周听到这书,赶忙恭声应道:“这都是奴才该做的。”
“是功是过,朕都有数。”李柯扭头盯着韩赞周,说到:“有功就当赏赐,想要什么奖赏?”
听到这话,韩赞周恭敬的跪在地上,应道:“奴才不敢居功。”
想了想,他微微抬头,余光瞥了一眼皇帝的脸色,接着说道:“奴才今日见了皇爷的宝船,心中十分好奇,还望皇爷准许奴才登船一观。”
“看宝船?”李柯略微有些意外,他倒是没有想到,韩赞周会浪费这么一个大机会去看战舰。
似是明白皇帝心中的疑惑,韩赞周赶忙解释道:“皇爷,奴才常看三宝太监的故事,对三宝太监十分敬仰,今日见了皇爷的宝船,实在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
原来如此!
李柯脸上露出一抹了然,原来是被郑和影响了。
他微微颔首,笑道:“此事朕准了!”
“谢皇爷!”韩赞周满脸的兴奋,赶忙谢恩。
看着一脸兴奋的韩赞周,李柯若有所思。
如此喜欢战舰,喜欢航海的人,在大秦也没有多少,尤其是这种官职高的人,那就更少见了。
这种人在朝廷之中也算是顶尖人才了,以后说不定还用得上。
李柯暗自将韩赞周记下,这才接着说道:“给朕说说应天府的情况。”
“奴才遵旨!”韩赞周应了一声,随后将应天府的情况介绍了一遍。
听完,李柯也对应天府上下的官员有了些了解。
他敲了敲桌子,沉声问道:“应天府这些官员犯的事情,东厂都有记录在案吧?”
韩赞周心中一惊,皇帝这是要对应天府的官员下手?
他没想到,皇帝竟然这般果断,刚到应天府便准备动手。
之前京城发生的事情,他知道得可要比其他人更多一些。
皇帝若是动手,那又是血流成河的场面了。
怕是应天府大半的官员都要遭殃!
接着他又想起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赶忙说到:“皇爷,这些天忻城伯等人似乎在筹集银两,准备进贡给陛下赎罪。”